豐裕橋

出自云南百科

坐標:25°09′37.23″N 102°04′36.37″E

星宿橋和豐裕橋
祿豐豐裕橋.jpg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所在雲南省祿豐縣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7-1389
登錄2013年

豐裕橋位於雲南省祿豐縣縣城金山鎮北郊北門社區秦家營村以北的東河上,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東河也稱羅次河,故此橋俗稱羅次河橋。

歷史

豐裕橋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天啟年間重修。清康熙末年3塌3修,後又塌。光緒十七年(1891年)黑鹽井提舉司鄒馨德動用徵收3年的橋工款,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建成此橋。[1]豐裕橋歷史上是古代黑井琅井、猴井和元永井等運鹽至昆明的交通樞紐。

形制

豐裕橋長92米,款8.1米,高9.5米。為四墩五孔,不等跨園拱石橋,全用巨石砌成,鉚榫連接。橋南北兩端雙獅昂首。橋南原有樓閣,1958年被拆。橋北石闕高5.5米,寬5.8米。三層重檐,中檐三層斗拱,側檐斗拱二層,六柱五門,柱聯三對,門鑲五碑。一對石獅馱伏中柱,邊柱穩立兩象之脊。[2]

保護

豐裕橋1973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同星宿橋一起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豐裕橋目前仍能通行小型車輛,橋兩端設有限寬的石墩限制大型車輛通行。

參考資料

  1. ^ 雲南省祿豐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禄丰县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7: 527. ISBN 7-222-02211-2. 
  2. ^ 文保碑上的介紹
Wikipedia-logo-v2-zh-hans.svg
本條目的最初版本來自中文維基百科(連結),主編是Zhangmoon618,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發布,現版本可能與維基百科條目有一些差異。如果您重寫或大幅修訂這篇條目,請將這個模板移除,換上{{原創條目}}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