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反共救國軍

出自云南百科

Template:Infobox Military Unit

雲南反共救國軍,為中華民國政府將1949年失去對雲南的統治後失散在各處的部隊重新整編的軍隊,主要的活動範圍在緬、寮邊境區域。

1949年12月,中華民國雲南省主席盧漢率部投誠,倒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昆明戰役結束後,效忠中華民國政府的各方勢力仍不斷發起暴動、試圖光復雲南

1951年5月,李彌曾率領雲南反共救國軍成功反攻雲南,攻克部分縣鄉。但在7月被解放軍擊退,撤出雲南省。1952年夏季,李彌再度反攻雲南,未能成功。雲南反共救國軍在緬、寮邊境活動期間在當地興建了猛撒機場,建立了雲南省反共抗俄大學。這支軍隊在緬甸境內的活動引起緬甸輿論反對,後來逐漸演變為緬甸與反共救國軍的戰爭。在寮國共產黨尚未掌握政權時,反共救國軍曾協助老撾國王與寮共作戰。

緬甸聯邦向聯合國控訴中華民國政府侵略緬甸,第七屆聯合國大會於1953年4月做成707號決議,要求緬甸境內的外國軍隊之武裝,該軍隊需同意聽受拘留或立即撤離緬甸聯邦領土。[1]

蔣中正遭受聯合國決議及美國政府的雙重壓力下,將該部隊於1953年11月至1954年5月間,分批撤抵臺灣。[2]:181隨後宣稱,已盡其所能將部隊撤走,餘下人員非其所能影響。[2]:181曼谷四國軍事委員會結束之後,實際上將部隊中較精良的人員重新整編為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以「志願軍」的名號繼續滯留在佤山區域反共作戰[2]:181、183

2012年8月28日,反共救國軍其中可考之440名陣亡將士,最終入祀安位進臺北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

另見

  • 緬甸向聯合國控訴中華民國侵略

參考文獻

  1. ^ 1.0 1.1 大會第七屆會議通過的決議 A/RES/707(VII) 緬甸聯邦關於中華民國政府侵略緬甸的控訴. 
  2. ^ 2.0 2.1 2.2 2.3 覃怡輝. 《金三角國軍血淚史 1950-1981》. 中研院叢書 (聯經出版). 2009-08-28. ISBN 978-986-019-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