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橋

出自云南百科

坐標:23°36′44″N 102°46′01″E

雙龍橋
Jianshui-shi-qi-kong-qiao.jpg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所在雲南省建水縣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6-758
登錄2006年

雙龍橋亦稱十七孔橋,位於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西莊鎮南部,南盤江支流的瀘江塌沖河交匯處,東距建水縣城4.5公里。因瀘江河和塌沖河兩河蜿蜒盤曲如龍,故名。為中國十大名橋之一。[1]

雙龍橋北端3孔為清代乾隆年間建於瀘江河上,全長36.7米,寬4.3米,中拱淨跨6.5米。道光初年,西南方的塌沖河決堤改道至此並匯入瀘江河,使河面增寬了近百米,當地居民在原來的石橋南端新建石橋14孔,與原有的3孔成雁齒連接,共為17孔,全長148米。另外還在橋上建蓋了3座飛格式閣樓,兩端閣樓略小,居中一座雄偉壯觀,有「滇南大觀樓」之稱。後三閣毀於戰火。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重建三閣。護國戰爭期間北端的橋亭又被毀。現僅存一大一小兩座閣樓。[2][3]2006年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

  1. ^ 建水双龙桥. 新浪網. 2011-09-26 [2012-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8). 
  2. ^ 游建水双龙桥. 雲南省交通廳. 2006-10-13 [2012-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6). 
  3. ^ 建水双龙桥. 中國橋梁網. 2010-07-09 [2012-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Wikipedia-logo-v2-zh-hans.svg
本條目的最初版本來自中文維基百科(鏈接),主編是Zhangmoon618,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發布,現版本可能與維基百科條目有一些差異。如果您重寫或大幅修訂這篇條目,請將這個模板移除,換上{{原創條目}}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