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

出自云南百科
大理白族自治州
Dallit Baifcuf zilzilzou

大理州
自治州
大理古城南門
大理古城南門
大理州的地理位置
大理州的地理位置
雲南省
區劃代碼532900
設立1956年11月16日
政府駐地大理市
下級行政區1縣級市、8縣、3自治縣
政府
 • 州委書記楊國宗(白族)
 • 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劍萍(女,白族)
 • 州長陳真永(白族)
 • 政協主席朱建斌(白族)
面積
 • 總計28,299 平方千米
 • 排名全省第6位(佔全雲南省7.39%)
最高海拔雪斑山,4,295 米
氣候中亞熱帶濕潤氣候
 • 年均溫15 ℃
 • 年降水848.4毫米
人口(2015)
 • 總計354.4萬人
 • 排名全省第6位(佔全雲南省7.47%)
 • 密度125.2人/平方千米
 • 城鎮(2015)149.59萬人
國內生產總值(2017)
 • 總量1066.5億元人民幣
167.87億美元(匯率)
 • 總量排名全省第5位,佔全雲南省6.45%
 • 人均29,957元人民幣
4,715美元(匯率)
 • 人均排名全省第8位
郵政編碼671000
電話區號872
車牌雲L
網站http://www.dali.gov.cn/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雲南統計年鑑-2016》

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文:Dallit Baifcuf zilzilzou),簡稱大理州,是雲南省下轄的自治州,位於雲南省中部偏西。州境東鄰楚雄州,南接普洱市臨滄市,西臨保山市怒江州,北界麗江市。地處橫斷山脈雲貴高原的過渡帶,雲嶺南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2,090米。西部有瀾滄江,東北有金沙江洱海位於州境中部。全州總面積28,299平方公里,人口354.4萬,漢族人口比例約51%,白族人口比例約32%,自治州首府駐大理市。大理市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旅遊資源,蒼山洱海大理古城等都是著名風景區。

歷史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開西南夷,出兵攻打滇國,滇王降。漢王朝在大理地區設立葉榆雲南邪龍比蘇等縣,屬益州郡管轄。東漢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國內附,遂分益州郡西部置永昌郡,初治巂唐縣(今雲龍縣境),後遷不韋縣(今保山市)。三國蜀漢建興三年(225年),丞相諸葛亮平定南中諸郡,分建寧郡越巂郡永昌郡三郡置雲南郡,治雲南縣(今祥雲縣雲南驛鎮),今大理州東部屬雲南郡,西部屬永昌郡,隸庲降都督。西晉泰始七年(271年)改庲降都督地為寧州。永嘉五年(313年)析永昌、雲南二郡置河陽郡,治河陽縣(今大理市鳳儀鎮)。咸康八年(342年)析置西河陽郡,河陽郡改為東河陽郡。南朝齊今州境分屬東河陽、西河陽、西河、雲南四郡。隋代屬南寧州總管府

唐朝初年,洱海地區有六個較大的部落居住,稱為「六詔」,其中以蒙舍詔的勢力最大,因居於最南故又稱南詔。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詔首領皮羅閣在唐朝支持下,合六詔為一,統一了洱海地區,建立了南詔國,都城建在太和城(今大理市太和村)。唐大曆十四年(779年)南詔國遷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南詔國時期,洱海地區周邊設立「𧸘」或「瞼」,北部屬劍川節度謀統郡(今鶴慶縣),西部屬永昌節度勝鄉郡(今永平縣)。唐昭宗天復二年(902年),南詔權臣鄭買嗣發動宮廷政變,建立了大長和國,南詔亡。後唐天成三年(928年),趙善政篡位,建立了大天興國,次年楊干貞廢趙善政自立,建大義寧國。後晉天福二年(937年),通海節度段思平聯合滇東三十七部,進軍大理,推翻了大義寧國,建立了大理國。大理國後期廢除了節度和都督的軍事轄區,改設府、郡。除大理首府外,今州境尚有謀統府(今鶴慶縣)、義督賧(今劍川縣,屬謀統府)、勝鄉郡(今永平縣,隸永昌府)、南澗縣(今南澗彝族自治縣,屬威楚府)。南宋寶祐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軍滅大理國,建立雲南行省。南詔、大理國曆唐、宋兩朝,達五百餘年,使雲南形成了一個穩定的政治統一體。

元朝,雲南政治中心東移昆明,大理地區設立大理上、大理下兩個萬戶府,又設雲龍甸軍民府(治今雲龍縣)。元憲宗三年(1253年)以謀統府改置鶴州(治今鶴慶縣)。元憲宗四年(1254年)置義督千戶(治今劍川縣劍川湖西岸)。憲宗七年(1257年)設品甸千戶所(治今祥雲縣)。至元七年(1270年)改萬戶府置大理路(治今大理市)。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蒙化府(治今巍山縣);改勝鄉郡置永平縣,屬大理路;改品甸千戶所為雲南州,屬大理路;改義督千戶為劍川縣,屬鶴州;於白崖賧置建寧縣(治今彌渡縣紅岩鎮),屬趙州;以德原城置鄧川州(治今洱源縣鄧川鎮德源城);改浪穹千戶為浪穹縣(治今洱源縣),屬鄧川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蒙化府為蒙化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降蒙化路為蒙化州,屬大理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升鶴州為鶴慶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南澗縣置定邊縣,屬威楚路鎮南州,後廢。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寧罷建寧縣,併入大理路,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置太和縣(治今大理市)。泰定前改雲龍甸軍民府為雲龍州(治今雲龍縣舊州鎮),屬大理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大理路為大理府;改鶴慶路為鶴慶府;降雲南州為雲南縣,隸大理府;置鳳羽縣(治今洱源縣鳳羽鎮),屬鄧川州,後省入浪穹縣。洪武十六年(1383年)設迷渡市巡檢司,隸趙州;復置定邊縣,屬楚雄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雲南縣改屬趙州;升劍川縣為劍川州(治今劍川縣金華鎮),屬鶴慶府。正統十三年(1448年)復置蒙化府。弘治六年(1493年)割太和縣海東九里,雲南縣二里,趙州一里置賓川州(駐今賓川縣州城鎮),屬大理府。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移鄧川州治至今洱源縣鄧川鎮舊州。崇禎二年(1629年)移雲龍州治至雒馬井(今雲龍縣寶豐鄉)。崇禎十三年(1640年)移鄧川州治至今鄧川鎮新州。

清雍正七年(1729年)撤定邊縣,併入蒙化府。雍正八年(1730年)移大理督捕通判駐彌渡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蒙化府為蒙化直隸廳,有巡檢司,駐南澗,即故定邊城;劍川州改屬麗江府;降鶴慶府為鶴慶州,屬麗江府。

民國元年(1912年)析蒙化廳漾濞江巡檢司和雲龍州、永平縣、浪穹縣插花地置漾濞縣(治今蒼山西鎮下街)。民國二年(1913年)以趙州、祥雲、賓川、蒙化四縣插花地析置彌渡縣(治今彌城鎮);浪穹縣更名洱源縣,取「洱海之源」之意;同年廢府、州、廳存縣,計有大理、雲南、洱源、趙縣鄧川、賓川、雲龍、彌渡、鶴慶、劍川、永平、蒙化、漾濞等縣,各縣屬滇西道(次年改騰越道)。1914年改趙縣為鳳儀縣。1915年漾濞縣治遷今址。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制,各縣直屬雲南省;雲南縣因與雲南省重名,改稱祥雲縣,取舊名「祥州」、「雲南」各一字得名。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蒙化縣改屬雲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鶴慶、劍川縣改屬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鶴慶、洱源、賓川、劍川屬第十區,大理、永平、鳳儀、鄧川、雲龍、彌渡、蒙化、漾濞屬第十一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置大理專區,專員公署駐下關(今大理市下關鎮),轄大理、鳳儀、漾濞、永平、蒙化、彌渡、雲龍、祥雲、賓川、順寧緬寧雲縣、洱源、鄧川14縣。1951年析大理縣玉洱鄉、鳳儀縣珠海鄉設置下關市。1952年緬寧縣劃歸緬寧專區。1954年蒙化縣更名巍山縣,順寧縣更名鳳慶縣。1956年11月16日批准設立大理白族自治州,11月22日正式成立;原麗江專區的鶴慶、劍川二縣劃入大理州;鳳慶、雲縣劃歸臨滄專區;將巍山縣分為巍山彝族自治縣永建回族自治縣(駐今巍山縣永建鎮)。1958年賓川縣遷駐金牛鎮。1960年撤銷下關市及大理、鳳儀、漾濞三縣,合併為大理市;洱源、鄧川二縣併入劍川縣;賓川、彌渡二縣併入祥雲縣;巍山、永建二縣合併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1962年撤銷大理市,恢復下關市、大理縣、漾濞縣;恢復洱源、彌渡、賓川三縣。1963年析巍山縣設立南澗彝族自治縣。1983年撤銷大理縣和下關市,合併設立大理市。1985年6月,漾濞縣改置漾濞彝族自治縣

政治

現任領導

大理白族自治州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Danghui.svg
中國共產黨
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員會
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州長
Charter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logo.svg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員會
主席
姓名 楊國宗[1] 張劍萍(女)[2] 陳真永[3] 朱建斌[4]
民族 白族 白族 白族 白族
籍貫 雲南省大理市 雲南省劍川縣 雲南省蘭坪 湖南省湘潭市
出生日期 1968年6月(55歲) 1969年12月(54歲) 1974年2月(50歲) 1964年11月(59歲)
就任日期 2021年3月 2021年2月 2021年5月 2018年2月

行政區劃

大理州下轄1個縣級市、8個縣、3個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5]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注 1][6]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注 2][7]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8]
街道
辦事處
其中:
民族鄉
532900 大理白族自治州 Dàlǐ Báizú Zìzhìzhōu 28,299.47 3,337,559 大理市 671000 3 69 40 11
532901 大理市 Dàlǐ Shì 1,738.63 771,128 下關街道 671000 3 9 1 1
532922 漾濞彝族自治縣 Yàngbì Yízú Zìzhìxiàn 1,860.32 97,610 蒼山西鎮 672500 4 5
532923 祥雲縣 Xiángyún Xiàn 2,432.47 406,642 祥城鎮 672100 8 2 1
532924 賓川縣 Bīnchuān Xiàn 2,533.50 341,319 金牛鎮 671600 8 2 2
532925 彌渡縣 Mídù Xiàn 1,524.60 261,205 彌城鎮 675600 6 2 1
532926 南澗彝族自治縣 Nánjiàn Yízú Zìzhìxiàn 1,738.82 192,942 南澗鎮 675700 5 3
532927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Wēishān Yízú Huízú Zìzhìxiàn 2,180.90 267,474 南詔鎮 672400 4 6
532928 永平縣 Yǒngpíng Xiàn 2,789.02 164,613 博南鎮 672600 3 4 3
532929 雲龍縣 Yúnlóng Xiàn 4,370.01 182,977 諾鄧鎮 672700 4 7 2
532930 洱源縣 Ěryuán Xiàn 2,528.34 248,147 茈碧湖鎮 671200 6 3
532931 劍川縣 Jiànchuān Xiàn 2,238.15 160,471 金華鎮 671300 5 3
532932 鶴慶縣 Hèqìng Xiàn 2,364.70 243,031 雲鶴鎮 671500 7 2 1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為345.6萬人[9]。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5.9萬人,增長4.82%。平均每年增加近1.6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47%。其中,男性為175.2萬人,占總人口的50.69%;女性為170.4萬人,占總人口的49.3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2.82。0-14歲的人口為67.2萬人,占總人口的19.44%;15-59歲的人口為237.1萬人,占總人口的68.61%;60歲及以上人口為41.3萬人,占總人口的11.95%,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8.5萬人,占總人口的8.25%。居住在城鎮的人口112.1萬人,占總人口的32.44%;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33.5萬人,占總人口的67.56%。

民族

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75.2萬人,占總人口的50.6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70.4萬人,占總人口的49.31%。大理本地的少數民族居民日常使用白語,全州通用漢語。

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構成(2010年11月)[10]
民族名稱 漢族 白族 彝族 回族 傈僳族 苗族 納西族 傣族 阿昌族 壯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1751879 1112469 449949 71998 34190 11863 4686 3797 2602 2323 10567
占總人口比例(%) 50.69 32.19 13.02 2.08 0.99 0.34 0.14 0.11 0.08 0.07 0.31
占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65.27 26.40 4.22 2.01 0.70 0.27 0.22 0.15 0.14 0.62

經濟

2017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1066.5億元,比上年增長9.7%。人均生產總值2984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7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25元[11]

2017年大理州共接待國內遊客4120萬人次,同比增長9.4%;海外遊客102萬人次,同比增長9.2%;實現旅遊業總收入647億元,同比增長21%[12]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友好地區

  • 澳大利亞米爾杜拉[13]
  • 馬來西亞古晉北市[14]

注釋

  1. ^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
  2. ^ 常住人口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參考文獻

  1. ^ 杨国宗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21-02-06]. 
  2. ^ 张剑萍当选大理州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國經濟網. [2021-02-06]. 
  3. ^ 陈真永当选大理州州长 靳汝柏当选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简历)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district.ce.cn. [2021-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0). 
  4. ^ 大理州新一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简历(主席朱建斌). 中國經濟網. [2018-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9).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5-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6. ^ 雲南省統計局. 《云南统计年鉴2015》.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5年9月. ISBN 978-7-5037-7573-4. 
  7. ^ 大理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大理州人民政府. 
  8.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9. ^ 大理白族自治州統計局. 《大理白族自治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10. ^ 雲南省人口普查辦公室、雲南省統計局. 《云南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2年9月. ISBN 978-7-5037-6548-3. 
  11. ^ 大理白族自治州統計局. 大理白族自治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理日報. [2019-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9). 
  12. ^ 大理州去年旅游收入增两成.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9-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9). 
  13. ^ 大理州与澳大利亚米尔迪拉市举行建立友好城市关系10周年系列活动. www.yfao.gov.cn. 大理州外辦. [2018-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6). 
  14. ^ 北市与大理缔结友好城市砂与云南签友好州省协议. intimes.com.my. 國際時報. 2017-03-22 [2018-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6). 

外部鏈接

Wikipedia-logo-v2-zh-hans.svg
本條目的最初版本來自中文維基百科(鏈接),主編是高晶Hongchoi newYkliuHfxfChk2011瑞麗江的河水Changnick,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發布,現版本可能與維基百科條目有一些差異。如果您重寫或大幅修訂這篇條目,請將這個模板移除,換上{{原創條目}}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