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蒗彝族自治縣

出自云南百科
寧蒗彝族自治縣
彝語北部方言:ꆀꆿꆈꌠꊨꏦꏱꅉꑤ
自治縣
Lake Lugu, between Sichuan & Yunnan, China.jpg
瀘沽湖北西部
寧蒗彝族自治縣位置圖.jpg
寧蒗彝族自治縣在雲南省的位置
坐標: 27°17′3″N 100°51′6″E
隸屬行政區雲南省麗江市
區劃代碼53 07 24
建置時間1956年9月20日
政府駐地大興街道
鄉級行政區數16
 • 街道數2
 • 鎮數3
 • 鄉數10
 • 民族鄉數1
總面積6,025平方千米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年平均氣溫12.5 ℃
年降水量910.8毫米
年日照時數2297.7小時
人口(2020)
 • 總人口244,525
 • 人口密度40.6人/平方公里
GDP(2021)73.49億元人民幣
 • 人均30,033元人民幣
郵政編碼674300
電話區號+86 (0)888
車牌首號雲P
網站寧蒗彝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寧蒗彝族自治縣彝語北部方言:ꆀꆿꆈꌠꊨꏦꏱꅉꑤ nip lat nuo su zyt jie jux dde xiep)是雲南省麗江市下屬的一個自治縣。面積6206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21萬人。縣政府駐大興街道。

寧蒗縣為納西族摩梭人聚居地,因摩梭文化以及瀘沽湖而聞名於世。

歷史沿革

  • 漢代為遂久縣姑復縣地,屬越嶲郡
  • 大理國時屬善巨郡
  • 元代在土司制度下,設永寧土州蒗蕖土州,屬麗江路
  • 民國六年(1917年),永寧蒗蕖兩土司轄地合併,設置寧蒗縣佐,屬永北縣。「寧蒗」一詞從此開始沿用。
  •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永北縣改名永勝縣
  •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撤銷縣佐,設寧蒗設治局[1]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26日,總統指令明令公布,核准升為寧蒗縣[2]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50年2月,在今南部地區成立「小涼山彝族辦事處」,同年5月在北部設立「寧蒗政務委員會」(後改名「寧蒗民族民主聯合政府」)。1956年9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將南北兩處合併,設立即今天的「寧蒗彝族自治縣」[3]

行政區劃

寧蒗彝族自治縣下轄2個街道、3個鎮、10個鄉、1個民族鄉[4]

大興街道紫瑪街道永寧鎮紅橋鎮戰河鎮拉伯鄉寧利鄉金棉鄉西川鄉西布河鄉永寧坪鄉跑馬坪鄉蟬戰河鄉新營盤鄉爛泥箐鄉翠玉傈僳族普米族鄉

地理

氣候

寧蒗縣氣象數據(1981−201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C) 24.6 26.7 27.8 30.0 31.4 30.8 32.5 30.6 29.9 27.0 25.3 23.8 32.5
平均高溫(°C) 15.5 17.3 20.2 22.8 24.7 25.2 24.6 24.6 23.2 21.5 18.0 15.6 21.1
日均氣溫(°C) 4.1 6.5 9.9 13.3 17.2 19.4 19.1 18.5 16.7 13.4 8.3 4.5 12.6
平均低溫(°C) −4.9 −2.9 0.7 4.6 10.3 14.7 15.5 14.7 13.0 8.1 1.5 −3.4 6.0
歷史最低溫(°C) −9.7 −9.2 −6.6 −2.5 2.7 8.5 8.9 8.7 2.2 −0.9 −5.7 −8.4 −9.7
平均降水量(mm) 4.4 4.2 9.4 18.3 55.7 164.1 241.8 213.5 150.4 58.1 13.0 3.2 936.1
平均相對濕度(%) 60 54 52 56 62 74 82 83 83 79 74 68 69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

交通

參考資料

  1. ^ 上海市政府訓令第二一二五一號:令本府所屬各機關:為準內政部咨奉令核准雲南省增設寧蒗設治局咨請照並飭屬知照一案轉行知照由,《上海市政府公報》,民國二十五年第175期
  2. ^ 總統府公報第226號
  3. ^ 县情介绍. 寧蒗彝族瀘沽湖. [2015-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4. ^ 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2. 

外部鏈接

Wikipedia-logo-v2-zh-hans.svg
本條目的最初版本來自中文維基百科(鏈接),主編是Tsiaojian leeUrga高晶,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發布,現版本可能與維基百科條目有一些差異。如果您重寫或大幅修訂這篇條目,請將這個模板移除,換上{{原創條目}}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