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縣

出自云南百科
洱源縣
洱源縣城.jpg
洱源縣縣城
洱源縣位置圖.jpg
洱源縣在雲南省的位置
坐標: 26°6′49″N 99°57′4″E
隸屬行政區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區劃代碼53 29 30
政府駐地茈碧湖鎮施滉路1號
鄉級行政區數9
 • 鎮數6
 • 鄉數3
縣委書記譚利強[1]
縣長萬鵬[2]
總面積2,515平方千米
海拔2060米
氣候類型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年平均氣溫14.6 ℃
年降水量710.7毫米
年日照時數2414小時
人口(2020)
 • 總人口248,147
 • 戶籍人口30.01萬人
 • 人口密度98.7人/平方公里
民族比例白族63.08%
漢族29.04%
GDP(2021)85.71億元人民幣
 • 人均34,716元人民幣
郵政編碼671200
電話區號+86 (0)872
車牌首號雲L
毗鄰東:鶴慶縣
南:大理市漾濞縣
西:雲龍縣
北:劍川縣
網站洱源縣人民政府

洱源縣白語:lod hol xuix [白音] / Ait·yuainrt [漢音][3]),是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縣,位於大理州北部,東距省會昆明市471千米,南距距州府下關鎮73千米。東與鶴慶縣相連,南與大理市漾濞縣接壤,西與雲龍縣相鄰,北與劍川縣毗鄰。總面積2533平方千米。縣城駐地茈碧湖鎮

歷史沿革

洱源縣歷史悠久,西漢至隋朝均屬葉榆縣地。六詔時期,有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三詔位於洱源縣境內。南詔國成立後,屬於浪穹州。大理國時設寧北賧、鄧賧、鳳羽郡。元憲宗七年(1257年)置浪穹、德源兩個千戶所,隸屬於大理萬戶府。至元十一年(1274年)雲南行省建立,置鄧川州,下設浪穹、鳳羽兩縣,隸大理路。明代撤銷鳳羽縣,並歸浪穹縣,設鄧川州,轄浪穹縣,隸大理府。清沿明建置。

民國元年(1912年),浪穹縣改稱洱源縣,鄧川州改為鄧川縣,兩縣先屬迤西道,後屬大理督察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洱源、鄧川兩縣同屬大理專區。1956年起同屬大理白族自治州。1958年10月,洱源、鄧川、劍川三縣合併,成立劍川大縣。1961年10月,撤銷劍川大縣,原洱源、鄧川兩縣合併稱為洱源縣。2003年12月,將雙廊、江尾兩鎮劃歸大理市,江尾鎮改稱上關鎮[4]

自然地理

茈碧湖

洱源縣地處橫斷山脈雲貴高原交界地帶,境內山嶺縱橫,層巒疊嶂。總面積2961平方公里,其中壩區面積占11.6% ,山區面積占88.4%。地形垂直變化明顯,地貌複雜多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脈均為雲嶺支脈,由北向南延伸,主要山脈有東部的馬鞍山山脈,中部的羅坪山山脈,和西部的西羅坪山山脈。東北部馬鞍山支系南無山為境內最高點,海拔3958.4米;西部黑潓江南出縣境處的烏梢箐口為最低點,海拔1645米。

境內河湖眾多,主要有三江(黑潓江羅時江永安江),三河(彌苴河彌茨河鳳羽河),五湖(茈碧湖海西海西湖、東湖、綠玉池)。洱海60%的水從洱源流入,其中茈碧湖有洱海的母親湖之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理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5][6]

氣候

洱源縣氣象數據(1981−201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C) 24.2 24.7 28.5 29.6 31.6 31.4 30.6 28.8 29.3 27.0 24.8 23.2 31.6
平均高溫(°C) 15.8 17.3 20.1 22.6 24.7 25.3 24.6 24.4 23.3 21.8 18.5 16.2 21.2
日均氣溫(°C) 7.4 9.2 12.0 15.0 18.4 20.5 20.1 19.3 17.7 15.1 10.8 7.6 14.4
平均低溫(°C) −0.4 1.3 4.1 7.2 11.9 16.4 16.6 15.7 13.8 9.9 4.4 0.3 8.4
歷史最低溫(°C) −5.7 −5.7 −3.9 0.1 2.6 9.3 11.2 8.5 4.0 1.1 −2.1 −7.6 −7.6
平均降水量(mm) 6.6 10.6 15.7 15.3 53.9 95.7 152.4 155.0 116.0 69.0 18.9 5.1 714.2
平均相對濕度(%) 56 53 52 56 61 71 79 83 83 76 69 64 67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7]

行政區劃

洱源縣下轄6個鎮、3個鄉[8]

茈碧湖鎮鄧川鎮右所鎮三營鎮鳳羽鎮喬後鎮牛街鄉煉鐵鄉西山鄉

人口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洱源縣總人口(常住人口)共有76,863戶、248,147人,城鎮人口59,051人(占23.80%),鄉村人口189,096人(占76.20%)[9]。2020年末統計,洱源縣戶籍人口共有89,857戶、300,137人[10]

2020年人口普查中,洱源縣共有男性125,000人、女性123,147人,性別比為101.50。60歲以上人口共43,035人,占總人口的17.34%;65歲及以上的老齡人口共31,175人,占總人口的12.56%。洱源縣大學專科學歷及以上人口有16,866人,15歲以上的文盲有12,598人,文盲率為5.08%。[9]

民族

巍山縣境內有白族漢族彝族回族傈僳族納西族藏族傣族8個世居民族,共26種民族成分[10]

洱源縣民族構成(2020年)[10]
民族 漢族 白族 彝族 回族 傈僳族 其他民族(21種)
人口 86,595 189,372 13,277 6,973 1,515 2,405
占總人口比例 28.85% 63.10% 4.42% 2.32% 0.50% 0.80%
占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88.68% 6.22% 3.27% 0.71% 1.13%

經濟

大理地熱國景區內的「大滾鍋」

洱源縣農業發達,盛產稻穀、蠶豆、烤菸、油菜、大蒜等。洱源境內適宜梅子生長,梅子產品已經形成產業化,「洱寶」雕梅和青梅爽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洱源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主要景點有大理西湖,茈碧湖。洱源境內多溫泉,目前主要開發的有大理地熱國和下山口溫泉度假村。

參考文獻

  1. ^ 县委书记谭利强与全县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交流座谈. 洱源縣人民政府. 2022-07-09 [2022-08-18]. 
  2. ^ 领导之窗-万鹏. 洱源縣人民政府. [2022-08-18]. 
  3. ^ 趙衍蓀; 徐琳. 白汉词典. 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6: 3. ISBN 7-5409-1743-1. 
  4. ^ 洱源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建制沿革 網際網路檔案館; zh-hk: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8-02.[[]]
  5. ^ 洱源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自然地理[永久失效連結]
  6. ^ 洱源縣新聞信息網:洱源概況 網際網路檔案館; zh-hk: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3-03.[[]]
  7. ^ 中国地面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81-2010年). 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 2012-08-16. 
  8. ^ 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2. 
  9. ^ 9.0 9.1 洱源縣統計局. 洱源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洱源縣人民政府. 2021-07-27 [2022-08-23]. 
  10. ^ 10.0 10.1 10.2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大理州年鉴·2021.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21: 80. ISBN 978-7-5367-8809-1. 

外部連結

Wikipedia-logo-v2-zh-hans.svg
本條目的最初版本來自中文維基百科(連結),主編是Tsiaojian leeZhangmoon618Chk2011,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發布,現版本可能與維基百科條目有一些差異。如果您重寫或大幅修訂這篇條目,請將這個模板移除,換上{{原創條目}}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