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

出自云南百科
瀾滄江
瀾滄江大橋.jpg
流域
源頭 
 - 位置果宗木查山
 - 海拔5,224米
河口 
 - 位置
湄公河
面積164 800平方公里
流經地區中國
本貌
長度2,139公里
流量
  • 平均速率:
    每秒2 350立方米

瀾滄江佤語:Grong / rom Groung / rom Grong),是湄公河上游中國境內河段的名稱,其上游為扎曲(藏文:རྫ་ཆུ,威利轉寫:rdza chu),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扎青鄉北部,流經青海西藏雲南三省區,在勐臘縣出境成為寮國緬甸的界河後,始稱湄公河。流域面積16.48萬平方公里,長2,139公里,多年平均出境水量765億立方米。瀾滄江的水電已經全面開發,除扎曲上的果多水電站外,昌都以下共規劃21級,其中西藏境內6級,雲南境內15級。

「瀾滄」一詞或來源於寮國瀾滄王國。瀾滄江流域的民族多數信仰上座部佛教藏傳佛教

湄公河流域

水文

瀾滄江上游段高山融雪補給占有一定比重,但是地下水補給占50%,中游段地下水補給增加,下游的地下水補給占60%以上。

瀾滄江徑流量主要來自下游,下游允景洪站年徑流量達到566.1億立方米。瀾滄江上中游高山徑流,冬季不到全年徑流量的10%,夏季達到50%。

江源

瀾滄江上游為扎曲,其源流有二,南源扎那曲,北源扎阿曲,兩者在朶那松多交會。至於何者為正源,自古便有多種不同說法。

1999年,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組織了「瀾滄江源頭科學探險考察隊」,確認瀾滄江的正源為扎阿曲,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扎青鄉果宗木查山(峰頂海拔5,514米)上一條面積0.67平方千米的冰川,源頭海拔高度為5,224米。

源流區河段名為高山谷西,向西流至野水松多,匯集支流高地撲後改稱郭涌曲。初始仍向西流,稍後轉向南流至昂貢松多,匯集另一支流扎朶曲後改稱扎阿曲。初為向南偏東流,稍後轉向東南流至朶那松多,與扎那曲交會後始稱扎曲[1]

河段

青海境內河段

青海境內的主幹流總長度448公里,流經雜多縣囊謙縣

西藏境內河段

扎曲在西藏自治區昌都與昂曲匯合後始稱「瀾滄江」,流經昌都、察雅左貢芒康縣,幹流總長度465公里,在德欽縣下鹽井流入雲南。

西藏河段規劃的水電站一共7級,包括扎曲的果多水電站,以及昌都以下的側格約龍卡貢班達如美古學六級。昌都扎曲、昂曲兩河匯合處建有瀾滄江天津廣場

雲南境內河段

雲南境內經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臨滄市普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等七地級市自治州,由勐臘縣出境成為寮國緬甸的界河,幹流總長度1216公里。

雲南河段規劃的水電站一共15級。其中上游7級分別是古水烏弄龍里底托巴黃登大華橋苗尾;下游8級分別是功果橋小灣漫灣大朝山糯扎渡景洪橄欖壩勐松

支流

湄公河-瀾滄江水系在中國境內流域面積大於100km²的支流有138條,大於1,000km²的支流有41條,大於5,000km²的支流有10條(子曲蓋曲昂曲麥曲金河漾濞江小黑江威遠江南班河南拉河),大於10,000km²的支流有3條(子曲、昂曲、漾濞江)。由於中遊行經滇西縱谷,較大的支流均分佈於上游與下游。[2]

以下由上游至下游依序列出瀾滄江水系的一級支流

高山谷西-郭涌曲-扎阿曲-扎曲主要支流

青海境內
西藏境內

瀾滄江主要支流

西藏境內
雲南境內

橋梁

沿岸城市

主要民族

旅遊資源

參見

參考文獻

Template:西南邊境諸河 Template:中國河流

Template:Portal 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