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牙宣慰司

出自云南百科

邦牙宣慰司(Bang-ya Pacification Superintendency),元代末期於今緬甸境內設置的土司,位於今天緬甸曼德勒省覺西縣(Kyaukse)境內的彬牙(Pinya)。元昭宗至元四年(1338),元朝以緬國設邦牙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並總管府。至正二年(1342),罷邦牙宣慰司。

建置沿革

緬國內亂(1322)

至治二年(1322),緬國彬牙王底哈都(Thihathu)[1]去世,太子烏茲那(Uzana I)[2]繼承王位。烏茲那之母米紹烏(Mi Saw U)原本是蒲甘王覺蘇瓦(Kyawswa)[3]的南宮王后。底哈都等人弒殺覺蘇瓦後,將米紹烏納為王后。當時的米紹烏已經懷胎三個月,最後生下了覺蘇瓦的遺腹子。[4]由於烏茲那並非底哈都親子,底哈都諸子不服,緬國陷入了王位紛爭,所以未能遵循三年一貢的制度,向元朝進貢。泰定元年(1324)十月,元朝命雲南行省遣使入緬,要求緬國進貢。[5]泰定三年(1326)初,割據於北方的實皆王德臘帕耶基(Taraphyagyi)[6]遣使前往元朝進貢,並且宣稱緬國內亂,試圖尋求元朝的軍事支持。[7]泰定四年(1327)十一月,為了進一步獲得元朝的支持,德臘帕耶基再次遣使前往元朝,提議在迷郎崇城設立行省,但是沒有得到元朝的同意。[8]

邦牙宣慰司置廢(1338-1342)

大約在至元四年(1338)十二月,烏茲那遣使前往元朝進貢,元朝正式設置邦牙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總管府,以褒獎緬王。[9][10]不久之後,麓川、木邦崛起,阻斷了元朝與緬國之間的陸上通道。元朝多次出兵征討麓川、木邦而無法或勝。至正二年(1342)六月,邦牙宣慰司被元朝廢除。[11]同年,底哈都親子賓壘侯覺蘇瓦(Kyawswa)獲得了五隻白象,勢力日漸強大,烏茲那被迫遜位於覺蘇瓦。[12]

參考文獻

  1. ^ 元代文獻稱之為「僧哥速」。
  2. ^ 元代文獻稱之為「吾者那」。
  3. ^ 元代文獻稱之為「帖滅的」。
  4. ^ 《琉璃宮史》,商務印書館,2007年,第316-318頁。
  5. ^ 《元史》卷29《泰定帝本紀》,泰定元年十月丁丑,「緬國王子吾者那等爭立,歲貢不入,命雲南行省諭之。」
  6. ^ 元代文獻稱之為「答里也伯」、「答里必牙」。
  7. ^ 《元史》卷30《泰定帝本紀》,泰定三年正月戊辰,「緬國亂,其主答里也伯遣使來乞師,獻馴象、方物。」三月戊午,「詔安撫緬國,賜其主金幣。」
  8. ^ 《元史》卷30《泰定帝本紀》,泰定四年十一月辛卯,「緬國主答里必牙請復立行省於迷郎崇城,不允。」
  9. ^ 《元史》卷40《順帝本紀》,至元四年十二月戊戌,「立邦牙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並總管府。先是,世祖旣定緬地,以其處雲南極邊,就立其酋長為帥,令三年一入貢,至是來貢,故立官府。」
  10. ^ 《元史》卷92《百官志》,至正四年十二月戊戌,「邦牙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至元四年十二月置。先是,以緬地處雲南極邊,就立其酋長爲帥,三年一貢方物。至是,來貢,故改立官府,以獎異之。」
  11. ^ 《元史》卷40《順帝本紀》,至正二年六月乙丑,「罷邦牙宣慰司。」
  12. ^ 《琉璃宮史》,商務印書館,2007年,第322-3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