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紞:修订间差异

来自云南百科
→‎参考文献:​清理无用模板 via AWB, removed: {{wikisource|明史/卷151}}
(移除多余内链 via AWB)
 
第1行: 第1行:
'''張紞'''({{bd|?||1402年|catIdx=}}),字'''昭季''',[[陝西行省]][[ 奉平路]][[ 富平縣]] (今[[陝西省]][[ 富平縣]] )人,明朝政治人物,[[ 明朝吏部尚書]]
'''張紞'''({{bd|?||1402年|catIdx=}}),字'''昭季''',[[陝西行省]]奉平路富平縣(今[[陝西省]]富平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明朝吏部尚書。


[[ 洪武]] 年間,其舉[[ 明經]] ,任東宮侍書,累遷試左[[ 通政]] 。洪武十五年,平定雲南后,出任左參政、歷任左[[ 布政使]] 。洪武二十年入覲,因治行列天下第一,明太祖朱元璋特命吏部免試,并賜璽書,命其在雲南鎮守<ref>《[[ 明史]] 》(卷151):“張紞,字昭季,富平人。洪武中,舉明經。為東宮侍書,累遷試左通政。十五年,雲南平,出為左參政。陛辭,帝賦詩二章賜之。歷左布政使。二十年春入覲,治行為天下第一,特令吏部勿考。賜璽書曰:「曩者討平西南,命官撫守,爾紞實先往,於今五年。諸蠻聽服,誠信相孚,克恭乃職,不待考而朕知其功出天下十二牧上。故嘉爾績,命爾仍治滇南。往,欽哉。」紞在滇凡十七年,土地貢賦、法令條格皆所裁定。民間喪祭冠婚鹹有定制,務變其俗。滇人遵用之。朝士董倫、王景輩謫其地,皆接以禮意。”</ref>。[[ 明惠帝]] 即位后,召為[[ 吏部尚書]] ,詔征名士選才,包括[[ 楊士奇]] 等人均由張紞舉薦<ref>《[[ 明史]] 》(卷151):“惠帝即位,召為吏部尚書。詔征遺逸士集闕下。紞所選用,皆當其才。會修《太祖實錄》,命試翰林編纂官,紞奏楊士奇第一。士奇由是知名。”</ref>。
洪武年間,其舉明經,任東宮侍書,累遷試左通政。洪武十五年,平定雲南后,出任左參政、歷任左布政使。洪武二十年入覲,因治行列天下第一,明太祖朱元璋特命吏部免試,并賜璽書,命其在雲南鎮守<ref>《明史》(卷151):“張紞,字昭季,富平人。洪武中,舉明經。為東宮侍書,累遷試左通政。十五年,雲南平,出為左參政。陛辭,帝賦詩二章賜之。歷左布政使。二十年春入覲,治行為天下第一,特令吏部勿考。賜璽書曰:「曩者討平西南,命官撫守,爾紞實先往,於今五年。諸蠻聽服,誠信相孚,克恭乃職,不待考而朕知其功出天下十二牧上。故嘉爾績,命爾仍治滇南。往,欽哉。」紞在滇凡十七年,土地貢賦、法令條格皆所裁定。民間喪祭冠婚鹹有定制,務變其俗。滇人遵用之。朝士董倫、王景輩謫其地,皆接以禮意。”</ref>。明惠帝即位后,召為吏部尚書,詔征名士選才,包括楊士奇等人均由張紞舉薦<ref>《明史》(卷151):“惠帝即位,召為吏部尚書。詔征遺逸士集闕下。紞所選用,皆當其才。會修《太祖實錄》,命試翰林編纂官,紞奏楊士奇第一。士奇由是知名。”</ref>。


 朱棣攻入南京后,記錄朝廷中二十九名奸臣,中有張紞。而[[ 茹常]] 進言后,朱棣寬恕其罪并恢復原職。之後朱棣仍命張紞、[[ 戶部尚書]][[ 王鈍]] 解職,給半祿。張紞大懼,與吏部後堂自盡,妻子相繼投河自殺<ref>《[[ 明史]] 》(卷151):“成祖入京師,錄中朝奸臣二十九人,紞與焉。以茹常言,宥仍故職。無何,帝臨朝而嘆,咎建文時之改官制者。乃令紞及戶部尚書王鈍解職務,月給半俸,居京師。紞懼,自經於吏部後堂,妻子相率投池中死。”</ref><ref>《国朝典故》(卷40):張紞,字昭季,號鷃庵,又號月川,西安府富平人。文行知名。紞由明經舉,歷雲南布政司右參政,進左布政使,凡雲南土地、貢賦、法令、條格、祀神、壇祠、公署,廨宇,與夫上下典儀、公用程度,悉紞裁定。民夷心孚,遠邇奠安。洪武三十年入覲,考其功能為天下第一,深蒙獎諭而還。三十一年,召為吏部尚書。癸未夏六月,王師既入京城,紞縊死於部之後堂。</ref>。
 朱棣攻入南京后,記錄朝廷中二十九名奸臣,中有張紞。而茹常進言后,朱棣寬恕其罪并恢復原職。之後朱棣仍命張紞、戶部尚書王鈍解職,給半祿。張紞大懼,與吏部後堂自盡,妻子相繼投河自殺<ref>《明史》(卷151):“成祖入京師,錄中朝奸臣二十九人,紞與焉。以茹常言,宥仍故職。無何,帝臨朝而嘆,咎建文時之改官制者。乃令紞及戶部尚書王鈍解職務,月給半俸,居京師。紞懼,自經於吏部後堂,妻子相率投池中死。”</ref><ref>《国朝典故》(卷40):張紞,字昭季,號鷃庵,又號月川,西安府富平人。文行知名。紞由明經舉,歷雲南布政司右參政,進左布政使,凡雲南土地、貢賦、法令、條格、祀神、壇祠、公署,廨宇,與夫上下典儀、公用程度,悉紞裁定。民夷心孚,遠邇奠安。洪武三十年入覲,考其功能為天下第一,深蒙獎諭而還。三十一年,召為吏部尚書。癸未夏六月,王師既入京城,紞縊死於部之後堂。</ref>。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第9行: 第9行:
{{start box}}
{{start box}}
{{s-off}}
{{s-off}}
{{succession box|[[ 茹瑺]]|[[ 蹇義]]|[[ 明朝吏部尚書]]|1398年-1402年}}
{{succession box|茹瑺|蹇義|明朝吏部尚書|1398年-1402年}}
{{end box}}
{{end box}}



2023年3月11日 (六) 22:39的最新版本

张𬘘(?-1402年),字昭季陕西行省奉平路富平县(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明朝吏部尚书。

洪武年间,其举明经,任东宫侍书,累迁试左通政。洪武十五年,平定云南后,出任左参政、历任左布政使。洪武二十年入觐,因治行列天下第一,明太祖朱元璋特命吏部免试,并赐玺书,命其在云南镇守[1]。明惠帝即位后,召为吏部尚书,诏征名士选才,包括杨士奇等人均由张𬘘举荐[2]

朱棣攻入南京后,记录朝廷中二十九名奸臣,中有张𬘘。而茹常进言后,朱棣宽恕其罪并恢复原职。之后朱棣仍命张𬘘、户部尚书王钝解职,给半禄。张𬘘大惧,与吏部后堂自尽,妻子相继投河自杀[3][4]

参考文献

  1. ^ 《明史》(卷151):“张𬘘,字昭季,富平人。洪武中,举明经。为东宫侍书,累迁试左通政。十五年,云南平,出为左参政。陛辞,帝赋诗二章赐之。历左布政使。二十年春入觐,治行为天下第一,特令吏部勿考。赐玺书曰:“曩者讨平西南,命官抚守,尔𬘘实先往,于今五年。诸蛮听服,诚信相孚,克恭乃职,不待考而朕知其功出天下十二牧上。故嘉尔绩,命尔仍治滇南。往,钦哉。”𬘘在滇凡十七年,土地贡赋、法令条格皆所裁定。民间丧祭冠婚咸有定制,务变其俗。滇人遵用之。朝士董伦、王景辈谪其地,皆接以礼意。”
  2. ^ 《明史》(卷151):“惠帝即位,召为吏部尚书。诏征遗逸士集阙下。𬘘所选用,皆当其才。会修《太祖实录》,命试翰林编纂官,𬘘奏杨士奇第一。士奇由是知名。”
  3. ^ 《明史》(卷151):“成祖入京师,录中朝奸臣二十九人,𬘘与焉。以茹常言,宥仍故职。无何,帝临朝而叹,咎建文时之改官制者。乃令𬘘及户部尚书王钝解职务,月给半俸,居京师。𬘘惧,自经于吏部后堂,妻子相率投池中死。”
  4. ^ 《国朝典故》(卷40):张𬘘,字昭季,号鷃庵,又号月川,西安府富平人。文行知名。𬘘由明经举,历云南布政司右参政,进左布政使,凡云南土地、贡赋、法令、条格、祀神、坛祠、公署,廨宇,与夫上下典仪、公用程度,悉𬘘裁定。民夷心孚,远迩奠安。洪武三十年入觐,考其功能为天下第一,深蒙奖谕而还。三十一年,召为吏部尚书。癸未夏六月,王师既入京城,𬘘缢死于部之后堂。
官衔
前任:
茹瑺
明朝吏部尚书
1398年-1402年
继任:
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