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瑞麗江的河水/永寧府
沿革
唐時為吐蕃所轄[1],又說為南詔所轄[2],稱答卜剌、答藍[1],麽㱔蠻祖先泥月烏離開吐蕃到此定居,宋時屬大理國[2]。元平大理時,元世祖曾「駐蹕日月和」,日月和即此地[2]。泥月烏31世孫和字內附蒙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2]設答藍管民官[1]。十六年(1279年)改為永寧州[2],隸屬麗江路,二十四年(1287年)改隸北勝府[1]。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各吉台巴歸附明朝,授永寧州知州[3],永寧改屬鶴慶軍民府,二十九年(1396年)改歸瀾滄衛管領,永樂四年(1406年)升為永寧府[1]。
行政區劃
人口
明正德《雲南志》載永寧府時有1,051戶、22,261人[4]。
參考資料
- ^ 移至: 1.0 1.1 1.2 1.3 1.4 1.5 1.6 陳文.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四·永宁府条·建置沿革.
蠻雲樓頭甸。相傳昔為吐蕃所居,名答卜剌,又名答藍。元立答藍管民官,後改為永寧州,隸麗江路軍民宣撫司,至元二十四年改隸北勝府。今洪武十五年,仍為州,隸鶴慶軍民府,二十九年撥屬瀾滄衛軍民指揮使司。永樂四年,升為永寧府。領長官司四:曰剌次和、曰革甸、曰香羅、曰瓦魯之,俱永樂四年建置。
- ^ 移至: 2.0 2.1 2.2 2.3 2.4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八·永宁府·建置沿革.
昔名樓頭賧地接吐蕃又名答藍麽㱔蠻祖泥月烏逐出吐蕃遂居此唐時屬南詔蒙氏後為麽㱔蠻所居宋時屬大理段氏元世祖駐日月和即此憲宗三年其三十一世孫和字內附至元十四年置茶藍管民官十六年改置永寧州屬北勝府本朝洪武中屬鶴慶府二十九年改屬瀾滄衛永樂四年升為府親領編戶四里領長官司四
- ^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八·永宁府·宦绩.
各吉台巴洪武間歸附授永寧州知州
- ^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八·永宁府·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