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邑

出自云南百科

林邑(Lâm Ấp)是占族人於今越南中部地區建立的古國。根據中國古代史書的記載,林邑是占婆第一王朝到第四王朝的國號。

歷史

第一王朝

公元前2世紀,西漢征服南越之後,設置日南郡,其中象林縣位於日南郡的最南端[1],其居民主要是古代的占族人。東漢時期,象林縣人時常與日南徼外蠻夷一同反叛。永元十二年(100)四月,象林蠻夷二千餘人寇掠百姓,燔燒官寺,郡縣發兵征討,斬殺蠻夷渠帥,其餘投降。永元十四年(102)五月,為了防邊患,東漢朝廷設置象林將兵長史一職,鎮守其地。[2]

永和元年(136)十二月,象林縣功曹之子區憐率數千人起兵反叛。[3]永和二年(137)初,區憐部眾殺死象林縣令,占據縣城。交趾刺史樊演派遣交趾、九真二郡之兵前往征討,漢軍由於路途遙遠,十分不滿,於是起兵反叛,交趾內亂不靖,無暇顧及象林。於是區憐占據象林,自立為王。[4][5]

區連傳位於子、孫,至其孫時無嗣,由外孫范熊繼立。正始九年(248),林邑攻取壽泠縣,以壽泠水為界。[6]林邑在壽泠修築了區粟城,即後來的乾答羅跋補羅(Kandarpapura)。泰始四年(268)十二月,林邑入貢於西晉。269年,范熊聯合扶南,興兵進軍孫吳疆界,占領西卷縣。大約在3世紀初,范熊去世,其子范逸即位。[7]

建興年間(313-317),範文來到林邑,頗受范逸信任。咸和六年(331),范逸去世。大臣範文殺害王室成員,自立為王,建立第二王朝。[8]

第二王朝

到了範文稱王之時,林邑國再度對外擴張,先後攻滅了大岐界、小岐界、式仆、徐狼、屈都、干魯、扶單等鄰近的小國,並奉表向東晉朝貢。根據《晉書》的記載,「其書皆胡字」。範文又多次進攻晉朝的日南郡和九真郡,並擊敗東晉所派遣的征討軍。此後,包括範文的兒子范佛在位時,林邑國時而向東晉朝貢,時而與東晉持敵對態度,發兵騷擾日南郡、九德郡[2]。

范佛子范胡達(Bhadravarman I,拔陀羅拔摩一世)是第一位在占婆石碑上有記載的國王。他的統治時間大約是公元380年至413年之間。在美山聖地,拔陀羅拔摩一世為婆羅門教神祇濕婆神建立了一個神廟。拔陀羅拔摩一世統治時,林邑國的首都是「僧伽補羅」。該城名字來自梵文 सिंहपुर,僧伽(sinha)意為「獅子」,補羅(pura)意為「城市」,意思是「獅子之城」,又被中國人稱作「大占海口」或者「林邑浦」,即今日的會安市。范胡達的兒子范敵真、范敵文在位時期,林邑混亂,最後第二王朝滅亡。

第三王朝

林邑王范陽邁一世即位,建立第三王朝。中國正處在南北朝的混亂時期,范陽邁一世的兒子范陽邁二世趁機攻打日南、九德等郡。南朝宋派遣檀和之、宗愨討伐林邑國,攻陷了林邑首都[3]。雖然林邑國被打敗,但依然屢次侵犯中國的邊境。到了南朝的後期,林邑國最終完全占領了日南郡[4]。范神成死後,扶南王子范當根純篡位,後來范陽邁的子孫范諸農復國。范諸農的兒子範文款向南齊入貢[5],範文款之子范天凱、范天凱之子范弼毳跋摩向南梁入貢[6],後向南陳入貢兩次[7]。

第四王朝

弼毳跋摩之後,第二王朝范敵真的後裔高戊律陀羅跋摩取代第三王朝,建立第四王朝。其子商菩跋摩(Sambhuvarman,即范梵志)在位期間,依舊與中國保持著時而朝貢時而敵對的狀態。605年,隋煬帝遣將軍劉方襲破林邑國都城[8]。在林邑故地置比景郡、海陰郡、林邑郡三郡。數月後隋軍還,范梵志復其故地,遣使謝罪,其後朝貢不絕[9]。唐朝建立以後,范梵志之子范頭黎遣使向唐太宗朝貢送白鸚鵡[10]。范頭黎之子范鎮龍被大臣殺害,范頭黎外孫拔陀羅首羅跋摩即位。不久,國人改立範頭黎女兒伊薩那跋摩為女王。高戊律陀羅跋摩外孫之子諸葛地回國,娶伊薩那跋摩,為林邑王。嗣後毗建陀跋摩二世、律陀羅跋摩二世多次入貢唐朝。

根據中國史書記載,林邑國在唐肅宗至德年間(758年)之後就改國號為「環王」[11]。

參考文獻

《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南蛮
《晋书》卷九十七·列传第六十七·四夷·南蛮·林邑
《宋书》列传第五十七·夷蛮·南夷林邑国
《南史》卷七十八·列传第六十八·夷貊上·海南诸国·林邑国
《南齐书》卷五十八·列传第三十九·蛮 东南夷·南夷林邑国
《梁书》卷第五十四·列传第四十八·诸夷·海南诸国·林邑国
《陈书》卷4:“〔光大二年〕九月甲辰,林邑国遣使献方物。”卷5:“〔太建四年〕三月……乙丑,扶南、林邑国并遣使来献方物。”
《隋书》卷八十二·列传第四十七·南蛮·林邑
《北史》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林邑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南蛮·林邑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下·南蛮下·环王

馬伯樂. 《占婆史》. 馮承鈞 譯 . 北京: 中華書局(2004). ISBN 7101042228 (中文).

  1. ^ 廣南省奠磐市社奠南社七村萊宜橋發現了漢代墓誌,象林縣治所在此附近。
  2. ^ 《後漢書》卷4《孝和皇帝本紀》:「五月丁未,初置象林將兵長史官(闞駰十三州志曰:將兵長史,居在日南郡,又有將兵司馬,去雒陽九千六百三十里」;卷86《南蠻西南夷列傳》:「和帝永元十二年夏四月,日南、象林蠻夷二千餘人寇掠百姓,燔燒官寺,郡縣發兵討擊,斬其渠帥,餘眾乃降。於是置象林將兵長史,以防其患。」
  3. ^ 《後漢書》卷6《孝順皇帝本紀》:「永和元年......十二月,象林蠻夷叛」。
  4. ^ 《後漢書》卷86《南蠻西南夷列傳》:「日南象林徼外蠻夷區憐等數千人攻象林縣,燒城寺,殺長吏。交址刺史樊演發交址、九真二郡兵萬餘人救之。兵士憚遠役,遂反,攻其府。二郡雖擊破反者,而賊埶轉盛。會侍御史賈昌使在日南,即與州郡併力討之,不利,遂為所攻。圍歲余而兵谷不繼,帝以為憂。」
  5. ^ 《水經注》卷36:「林邑之號,建國起自漢末初平之亂,人懷異心,象林功曹姓區,有子名逵,攻其縣殺令,自號為王,値世亂離,林邑遂立。」
  6. ^ 《水經注》卷36:「盧容水出西南區粟城南高山,山南長嶺,連接天障,嶺西盧容水,湊隱山,遶西衞北,而東逕區粟城北。又東右與壽泠水合,水出壽泠縣界。魏正始九年,林邑進侵至壽泠縣,以為疆界,卽此縣也」
  7. ^ 《水經注》卷36:「後乃襲代傳位子孫,三國鼎爭,未有所附。吳有交土與之鄰接,進侵壽泠以為疆界。自區逵以後,國無文史,失其纂代,世數難詳,宗胤滅絕無復。種裔外孫范熊代立,人情樂推,後熊死,子逸立。」
  8. ^ 《水經注》卷36:「後乃襲代傳位子孫,三國鼎爭,未有所附。吳有交土與之鄰接,進侵壽泠以為疆界。自區逵以後,國無文史,失其纂代,世數難詳,宗胤滅絕無復。種裔外孫范熊代立,人情樂推,後熊死,子逸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