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瑞麗江的河水/鄧川州

出自云南百科

鄧川州大理府轄州,舊稱鄧賧[1]

沿革

漢時為葉榆縣地,唐設邆備州,治大釐,隸屬姚州都督府[2]。後為邆賧詔豐咩所據,其子咩羅皮自封鄧川州刺史,與六詔中的浪穹詔豐時施浪詔施望欠合稱「三浪」,共同抵抗南詔皮羅閣[1]。後被皮羅閣兼併,改為鄧川邏(又說鄧川𧸘[2]),號德源城,又設鄧川郡[1]大理段氏時期改為德源𧸘[1],元初設德源千戶所,隸屬大理上萬戶府,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為鄧川州[3]

政治

明朝鄧川州有流官知州一人、土官知州一人、吏目一人,下設部門有儒學、青索鼻巡檢司(州東25里[4],土、流巡檢各一人)、鄧川驛、僧正司。[5]

行政區劃

元設鄧川州時,下轄浪穹鳳羽二縣,後將鳳羽縣併入浪穹縣[1]

城池

德源城遺址,在州城東10里。南詔時鄧賧詔之妻慈善所築,閣羅鳳滅鄧賧詔時,想娶慈善為妻,慈善堅決不從,誓「一女不更二夫」,遂築城自守,南詔未能攻克。慈善死後,蒙氏為表彰其名節,改稱「德源城」[6]

文化

教育

鄧川州儒學,洪武十七年(1384年)建,原在州衙右側,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巡按御史郭紳遷至州衙後。象山書院在州治西,玉泉書院在州治北一里。社學在州治北大邑村,弘治年間巡撫王懋中建。[7]

科甲

  • 楊傑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三甲進士,觀都察院政。
  • 楊南金: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三甲進士,官至參議。
  • 楊九齡: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三甲進士,觀戶部政。[8]

交通

驛站

  • 鄧川州驛:又稱鄧川驛,在州南8里,洪武十八年(1385年)設。[9]
  • 千雙驛:在州東80里,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設[9],正德前已裁撤[10]

知州列表

姓名 世系 時間
阿這
阿子賢 阿這之子
阿昭 阿子賢之孫
阿驥 阿昭之孫
[11]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陳文.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五·邓川州条·建制沿革. 舊名鄧賧,又曰鄧川。初,土酋豐咩為鄧賧詔,後其子咩羅皮自為鄧川州刺史,與浪穹詔豐時、施浪詔施望欠,合拒南詔閣羅鳳,稱為三浪,即六詔之三也。後閣羅鳳並有其地為鄧川邏,號德源城,又為鄧川郡,段氏改為德源瞼。元改為鄧川州,領二縣:曰浪穹、曰鳳羽,後並為浪穹一縣,今因之。 
  2. ^ 2.0 2.1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三·大理府·建置沿革. 鄧川州在府城北七十里漢為葉榆縣地唐為邆備州治大釐隸姚州都督府後為邆賧詔所據蒙氏並之置鄧川𧸘後改為德源城宋時大理段氏因之元初立德源千戶所尋改鄧川州本朝因之編戶十二里領縣一 
  3. ^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二·地理志·大理府·沿革. ……元初立德源千戶所隸大理上萬戶至元十一年改為鄧川州…… 
  4. ^ 陳文.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五·邓川州条·公廨. 
  5. ^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五·建设志·大理府·职官. 
  6. ^ 陳文.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五·邓川州条·古迹. 德源城,在州治之東十里,蒙氏時鄧賧詔妻慈善所築也。先,閣羅鳳滅鄧賧,欲娶慈善,慈善堅執不從,誓曰:「一女不更二夫。」遂築此城以自守,蒙氏遣兵攻之不克。後慈善卒,蒙氏嘉其節,因號德源城。 
  7. ^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八·学校志·大理府·庙学. 
  8. ^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八·学校志·大理府·科目. 
  9. ^ 9.0 9.1 陳文.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五·邓川州条·馆驿. 
  10. ^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三·大理府·驿堡. 
  11. ^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三·大理府·宦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