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綎

出自云南百科
於 2023年3月11日 (六) 23:35 由 Kcx36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移除多余内链 via AWB, replaced: 萬曆 → 萬曆, → 字)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劉綖(1558年-1619年4月18日),字省吾,江西南昌人。明朝後期大將,遼陽總兵。軍紀嚴明,據說其使用重達120斤的鑌鐵大刀,且舞動如風,故綽號「劉大刀」。

生平

都督劉顯之子,因父蔭任指揮使。萬曆初年,隨父討伐九絲蠻(今四川省敘永境),衝鋒在前,率先登城抓獲蠻人首領阿大。被提升為雲南以東守備,改任南京小教場坐營。劉綖所用刀一百二十斤,軍中號為「劉大刀」。有姬妾二十餘人,都是燕、趙一時之選,皆善走馬彈械。綎每出巡,諸姬戎裝穿小皮靴,跨善馬,為前導。四力士共舉刀架繼之,綖在其後[1]

萬曆十一年(1583年),劉綎因征討緬甸王南達勃因(莽應里)而成名,與鄧子龍大破緬軍於姚關以南,並招撫孟養木邦、孟密、隴川土司。曾參與播州之役、萬曆援朝戰爭,打敗小西行長等率領的日本軍隊,屢立戰功。他給加藤清正寫過勸降書。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明與後金薩爾滸之戰,楊鎬分兵四路進兵,由四個總兵官率領,進攻赫圖阿拉。四路軍為山海關總兵杜松、遼東總兵李如柏、開原總兵馬林和遼陽總兵劉綎,以杜松部為主力。劉綎驍勇善戰,但與楊鎬素不和,被派往東路,孤軍深入。

西路主力山海關總兵杜松遇伏慘敗,全軍覆沒,繼而北路馬林敗逃開原。楊鎬得知兩路敗報,急檄收回李如柏、劉綎兩軍。此時劉綎已進軍深入三百里至深河,連下三寨,直入棟鄂路。努爾哈赤更派人假扮杜松軍使者,說杜松已到赫圖阿拉城,催促劉綎前進,劉綎不知是計,輕兵冒進至阿布達里岡,改為單列進軍。代善指揮八旗鐵騎勁旅,與東路軍一戰,劉綎雙臂受傷,被削去半個面頰,猶手刃數十人,最後戰死,東路明軍幾乎全軍覆沒。

清朝追諡忠壯[2]

紀念

參考文獻

  1. ^ 《情史類略》·卷五·情豪類
  2. ^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