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瑞麗江的河水/雲南府
雲南府,是明朝和清朝時期的一個府,位於雲南省,也是明清雲南的省治,昆明為附郭縣。
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滇池沿岸建起滇國,漢武帝遣將抵滇池,滇王內附,設益州郡[1]。三國蜀漢改益州郡為建寧郡,晉朝增設寧州管理雲南各郡[1]。李特在四川建立成漢政權,寧州劃入漢州地界,南朝宋時仍設寧州刺史[2]。隋朝設置昆州,唐武德初年設南寧州都督府,不久後改為雲南郡,再後被南詔占據[2]。南詔時期,蒙氏築拓東城,置鄯闡府(又作善闡府)[1];大理時,善闡為雲南八府之一[3],由高智昇家族世代領有[1]。元初設善闡萬戶府,至元年間改為中慶路,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雲南府[1]。
政治
明朝雲南府有知府一人、同知一人、通判二人、推官一人,下設部門有經歷司、照磨所、司獄司、儒學、稅課司、廣備倉、滇陽驛、板橋驛、陰陽學、醫學、僧綱司、道紀司、阿吒力僧綱司。[4]
行政區劃
明初,雲南府轄4州、11縣。四州為晉寧州、安寧州、昆陽州、嵩明州,雲南府直轄昆明縣、宜良縣、富民縣[3],安寧州轄祿豐縣、羅次縣[5],昆陽州轄易門縣、三泊縣[6],晉寧州轄呈貢縣、歸化縣[7],嵩明州轄楊林縣、邵甸縣[8][9]。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裁撤邵甸縣,併入嵩明州[9]。弘治十二年(1499年),羅次縣劃歸雲南府直轄[10]。成化年間,裁撤楊林縣,併入嵩明州[11]。
城池
雲南府城,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周長9里,開六門:東門咸和、東北門永清、南門崇正、西門廣威、西南門洪潤、北門保順。南門前有四座牌坊:忠愛坊、安遠坊、金馬坊、碧雞坊。城牆外有護城河,可行舟船。[12]
人口
明正德《雲南志》載,雲南府時有16,583戶、144,700人[13]。
文化
教育
元時為中慶路學,元初張立道置學舍、建文廟,賽典赤·贍思丁將規模擴大,明朝改為雲南府學[14]。嘉靖三年(1524年)在府學後建五華書院,萬曆二年(1574年)巡撫鄒應龍重修[15]。隆慶年間,御史劉翾在西門外文昌祠建文昌書院[15]。府城內外共有27所社學[15]。
交通
驛站
- 滇陽驛:在府城外東南大市,洪武十六年(1383年)設。
- 板橋驛:在府城東40里,弘治九年(1496年)設。[16]
知府列表
姓名 | 籍貫 | 時間 | 備註 |
---|---|---|---|
鮑堯夫 | 江西南昌 | 宣德 | |
王偉 | 福建莆田 | 宣德 | 《萬曆雲南通志》作王韋,應為王偉 |
郭鉦 | 北直隸宛平 | 正統 | 《萬曆雲南通志》作郭鎮 |
羅義 | 南直隸金山 | 成化 | |
鄭文奎 | 廣東潮陽 | 成化 | |
張珇 | 浙江歸安 | 成化 | 《正德雲南志》作張坥、浙江烏程人 |
陳揆 | 四川銅梁 | 成化 | 《正德雲南志》作陳葵 |
董復 | 浙江會稽 | 弘治 | |
趙渾 | 福建漳州 | 弘治 | |
張鳳 | 江西袁州 | 弘治 | |
葉元 | 江西貴溪 | 正德 | |
劉光 | 浙江定海 | 正德 | |
吳便 | 浙江山陰 | 正德 | |
邵鏞 | 直隸 | 正德 | |
茅貢 | 南直隸太倉 | 嘉靖 | |
田邦傑 | 福建侯官 | 嘉靖 | |
梅月 | 貴州普定 | 嘉靖 | |
周滿 | 四川漢州 | 嘉靖 | |
柳英 | 四川巫山 | 嘉靖 | |
董原道 | 四川巴縣 | 隆慶三年(1569年) | |
[17][18] |
參考資料
- ^ 移至: 1.0 1.1 1.2 1.3 1.4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二·云南府·建置沿革.
禹貢梁州之界天文井鬼分野春秋以前為徼外西南夷僰鳩獠慄躶毒獹咢烏蠻所居地楚莊蹻略地西至滇池因王滇號滇國秦時常頞略通五尺道頗置吏焉漢武帝遣將臨滇滇王舉國降遂置益州郡治滇池蜀漢改益州郡為建寧郡又分建寧置雲南郡晉因之兼置寧州宋齊並為建寧郡隋置昆州後廢唐初復置後為南詔蒙氏所據改為善闡府歷鄭趙楊三氏至大理段氏以高智昇領善闡牧遂世有其地元初置善闡萬戶府至元中改置中慶路本朝洪武中改雲南府領縣四州四州領縣五
- ^ 移至: 2.0 2.1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二·地理志·云南府·沿革.
……晉分益州置寧州李特據蜀屬漢州宋仍置寧州刺史南齊置寧州鎮隋置昆州唐武德初置南寧州尋改置雲南郡開元以後至宋為蒙氏段氏所據……
- ^ 移至: 3.0 3.1 陳文.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一·云南府条·建置沿革.
晉、唐以來分隸更置,徒為羈縻而已。蒙氏築拓東城,亦此地也。段氏以此為八府之一,號鄯闡府。元改為中慶路,置行省。今洪武十五年,天兵南下,改為雲南府,領四州、十縣,治昆明、宜良、富民三縣,昆明在附郭。
- ^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五·建设志·云南府·职官.
- ^ 陳文.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一·安宁州条·建置沿革.
漢為連然縣,又名螳螂川,蠻雲阿寧部。初,東川羅羅阿寧者,牽牛車過此,牛䑛地不去,取土得咸鹺,後掘地為鹽池,因以阿寧名郡。元改為安寧州,領祿豐、羅次二縣。其羅次,蠻呼為羅郡,今皆因元所更也。
- ^ 陳文.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一·昆阳州条·建置沿革.
古之渠濫川,蠻雲巨橋,唐為河東州。元改為昆陽州,領易門、三泊二縣。
- ^ 陳文.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一·晋宁州条·建置沿革.
漢武帝元封二年置益州,此其屬郡。晉惠帝光熙元年,五苓夷寇寧州,即此地也。蒙氏改為陽城堡,元以為晉寧州,領二縣:呈貢,舊曰伽宗部,又曰白永;歸化,蠻名大渠籠,今皆因元所更之名。
- ^ 陳文.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一·嵩明州条·建置沿革.
蜀後主建興三年,諸葛武侯南征,既至南中,所在戰捷,乃與諸酋會盟於嵩山,即此地也。蒙氏嘗於此為長城郡,元改曰嵩明州,領楊林一縣,今因之。
- ^ 移至: 9.0 9.1 陳文.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一·嵩明州条·古迹.
邵甸縣址,去州之西四十里許。元至正年間為縣,洪武二十四年因民稀少,歸併本州,改為邵甸里。
- ^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二·云南府·建置沿革.
羅次縣在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古壓磨呂村本烏蠻羅部農落彈所居地大理時高量成令高白連慶治其地元至元中因羅部置羅次州隸中慶路後改為縣屬安寧州本朝因之編戶三里弘治十二年改屬雲南府
- ^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二·云南府·建置沿革.
嵩明州……領楊林邵甸二縣本朝初因之洪武中省邵甸縣成化間又省楊林縣俱入州
- ^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五·建设志·云南府·城池.
- ^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二·云南府·户口.
- ^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二·云南府·学校.
- ^ 移至: 15.0 15.1 15.2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八·学校志·云南府·庙学.
- ^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二·云南府·驿堡.
- ^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二·云南府·宦绩.
- ^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十·官师志·云南府·名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