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坐標:27°24′N 103°17′E 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位於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西北部大山包鎮,是目前中國已知密度最大的黑頸鶴棲息地之一[2]及世界上已知的最大、最密集的黑頸鶴越冬棲息地之一[3]。
歷史沿革
1990年1月15日,由昭通市政府批准成立為市級自然保護區。1990年3月31日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1月24日[3]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副處級管理局[4],並於2004年4月2日正式掛牌成立[3]。
保護區情況
保護區邊界線與大山包鎮行政界線相一致,覆蓋了大山包鎮全境[4],面積1920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8686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5.24%、緩衝區面積4890公頃, 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5.47%、實驗區面積5624公頃, 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9.29%[4]。保護區內海拔多在3000-3200m,其中最高海拔出現在課車梁子,為3364米;而最低海拔出現在半坡村,為2210米。保護區屬暖溫性高原季風氣候,冬寒夏涼,年平均氣溫為 6.2℃,其中7月平均氣溫12℃,一月平均氣溫-1℃。保護區內日照長,年平均日照時數2200-23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165mm;年均積雪日數34.6天,而年均無霜日數134天[5]。
境內有天然湖泊大海子、中海子和小海子,並建有跳墩河水庫。
據調查,保護區內有動物有10目28科68種,其中的黑頸鶴是國家Ⅰ級保護動物[4]。在大山包保護區越冬大山包是目前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越冬海拔最高的亞高山濕地生態系統,國家級重要濕地,也是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稱為中國黑頸鶴之鄉的昭通市昭陽區,就因此得名。
每年全世界僅有的7000隻左右黑頸鶴,有上千隻(2005年1131隻[4])在此過冬,每年越冬時間為176-202天[6]。
參考文獻
- ^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名录(截止2012年底)_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www.mee.gov.cn. [2021-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9).
- ^ 1938只!昭通大山包黑颈鹤迁徙期数量达到历史最高_央广网. news.cnr.cn. [2021-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9).
- ^ 移至: 3.0 3.1 3.2 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挂牌 - 大山包. www.dsbbhq.com. [2021-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31).
- ^ 移至: 4.0 4.1 4.2 4.3 4.4 关于大山包 - 大山包. www.dsbbhq.com. [2021-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31).
- ^ 鍾興耀.道美標. 大山包栖息地环境变化对越冬黑颈鹤的影响初探 (PDF). 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21-10-2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0-29).
- ^ 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云南昭通大山包. [2009-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28).
|
本條目的最初版本來自中文維基百科(連結),主編是Tigertanghao、列寧格勒郊外的護林員,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發布,現版本可能與維基百科條目有一些差異。如果您重寫或大幅修訂這篇條目,請將這個模板移除,換上{{原創條目}}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