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百科:首頁/優質條目/5

出自云南百科
麓川之役-總圖.svg

麓川之役是明朝中央政府在正統年間與雲南麓川土司之間發生的戰爭。麓川平緬宣慰使思任法向鄰近土司出兵,意圖恢復麓川強盛時期的版圖,此舉威脅到明朝西南邊疆的安全,於是戰爭爆發。最初,明朝只是調遣雲南地方官軍進討,但沐晟沐昂相繼戰敗,明廷於正統六年(1440年)派兵部尚書王驥領大軍遠征麓川,然而未能擒獲麓川首領思任法,其子思機法再次作亂。王驥於正統九年(1444年)二征麓川,仍未擒獲思氏父子,又於正統十四年(1449年)第三次征討,史稱三征麓川。明朝最終平定麓川,維護了對雲南的統治,也使得西南邊疆與內地聯繫更加密切;另一方面,明朝為維持軍費開支而加大對中國東南地區的征繳,南方各省又相繼爆發起義,使得大量軍隊被拖入南方戰事,北方防禦空虛,正統十四年(1449年)的土木之敗也有部分因素源自麓川之役;明朝在麓川之役中實行「以夷攻夷」的政策,激化了各土司的矛盾,為緬甸東吁王朝趁勢而起、萬曆年間的明緬戰爭埋下禍根。《明史》評價麓川「以一隅騷動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