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語西部方言 母語國家和地區 中國 區域 雲南 中部母語使用人數 31.9萬(日期不詳)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2 sit
ISO 639-3 分別為:yik
– 東山壩臘羅語ywt
– 中臘羅語yit
– 東臘魯語ywl
– 西臘魯語yta
– 他留語
彝語西部方言 ,又稱臘羅語 ,是彝語 的一種方言。臘羅人大約有50萬,主要分布在大理州 南部、保山市 北部、普洱市 北部和臨滄市 北部。由於臨滄市 北部的彝族已經改說漢語,說臘羅語的人可能只有30萬人。
劃分
根據范秀琳的研究,核心臘羅語可以分為三支:
邊緣地區還有一些小的支系。
操臘羅語的人多自稱/la̱21 lu̱33 pa̱21 / 。南澗縣 、景東縣 一帶的自稱是/mi55 sa21 pa̱21 / ,即蒙舍 人。
音系
輔音
唇音
齒齦音
齦齶音
捲舌音
軟齶音
聲門音
塞音
清音
p
t
k
(ʔ )
送氣
pʰ
tʰ
kʰ
濁音
b
d
ɡ
塞擦音
清音
t͡s
(t͡ɕ )
t͡ʂ
送氣
t͡sʰ
(t͡ɕʰ )
t͡ʂʰ
濁音
d͡z
(d͡ʑ )
d͡ʐ
擦音
清音
(f )
s
(ɕ )
ʂ
x
h [h̃]
濁音
v
z
(ʑ )
ʐ
ɣ
(ɦ)
聲門化
ʔv
鼻音
濁音
m
n
ɲ
ŋ
聲門化
ʔm
ʔn
(ʔɲ)
近音
央
w
(j)
邊
l
聲門化
ʔl
/t͡ʂ、t͡ʂʰ、d͡ʐ、ʂ、ʐ/ 在前元音/i、y、ɛ/ 前使實現為齦齶音[t͡ɕ、t͡ɕʰ、d͡ʑ、ɕ、ʑ] 。
聲門擦音/h/ 因為鼻喉親緣性幾乎全都鼻化為[h̃] ,/h/ 後的元音也鼻化。
近音/w, j/ 分布互補。[w] 在後元音[u, ɑ] 前,[j] 在前元音/i, y, ɛ/ 前。
/x/ 在前元音/i, ɛ/ 前實現為唇齒音[f] 。在西部方言中,/f/ 成音位。
/ɣ/ 在元音/i, y, ɛ, ɑ/ 前實現為聲門音[ɦ] 。在西部方言中,/ɣ/ 在/o/ 前實現為[ɣʷ] ,[w] 在/u/ 前,[j] 在/i, y, ɛ/ 前。
鼻音/n, ʔn/ 在閉元音/i/ 前實現為硬顎音[ɲ, ʔɲ] 。
鼻音/m n ŋ/ 當在其他輔音前時實現為成音節的[m̩, n̩, ŋ̍] 。
聲門化的/ʔl/ 在央閉元音/ɨ/ 前實現為聲門化捲舌音[ʔʐ] 。
零聲母音節以聲門塞音[ʔ] 起始。
元音
中臘羅語元音
前元音
央元音
後元音
展唇
圓唇
展唇
圓唇
閉元音
i
y
ɨ [ɨ̠]
u
中元音
ɛ [ɛ̠ ]
ø [ø̠]
ə [ə̠]
o [o̠ ]
開元音
ɑ [a̠]
閉元音/i、y、u/ 實現為央元音[ɛ̠、ø̠、o̠] ,後元音/ɑ/ 在緊音音節中實現為[a̠] 。元音/ɛ、o/ 不出現在緊音音節中。
閉圓唇元音/ø/ 一般出現在軟齶音後。
閉央元音/ɨ/ 在唇音/p、pʰ、b、m/ 後實現為圓唇的[ʉ] ,在齒齦音/t͡s、t͡sʰ、d͡z、s、z/ 後實現為成音節齒齦音[z̩] ,在捲舌音/t͡ʂ、t͡ʂʰ、d͡ʐ、ʂ、ʐ/ 後實現為成音節捲舌音[ʐ̩] 。/ɨ/ 同樣只出現在元音、捲舌音和軟齶音後,永不出現在齒齦塞音、唇齒音和唇軟齶音後。
中央元音/ə/ 在唇齒擦音後實現為成音節唇齒擦音[v̩] 。/ə/ 永不出現在唇音或齒齦(塞)擦音後。[1]
西臘羅語元音
前元音
央元音
後元音
展唇
圓唇
展唇
圓唇
閉元音
i [iɛ]
y [yɛ]
ɨ
u
中元音
ɛ
ø [øɛ]
(ə )
o
開元音
a
(ɐ )
ɑ
西臘羅語鼻化元音和成音節輔有
鼻化元音
成音節輔音
前元音
央元音
展唇
圓唇
閉元音
ĩ
ỹ
ɨ̃
v̩
中元音
ɛ̃
m̩ n̩
ŋ̍
開元音
ã
引語中,前元音/i, y, ø/ 實現為雙元音[iɛ, yɛ, øɛ] 。
閉央元音/ɨ/ 在齒音(塞)擦音後實現為舌尖音節[z̩] ,在捲舌(塞)擦音後實現為[ʐ̩] 。
開後語言/ɑ/ 一般實現為央元音[ɐ] ,在捲舌音後高化為中元音[ə] 。
成音節擦音[v̩] 與後元音/u, o/ 是條件變體。它只出現在唇齒音/f, v/ 後。[1]
聲調
中臘羅語聲調
名稱
調值
符號
高
55
˦
高降
45
˦˩
中
33
˧
中緊
33
˧̠
低緊
31
˨̠
低氣
22
˨̤
西臘羅語聲調
名稱
調值
符號
中高
44
˧˦
低升
24
˨˩
低
21
˨
中
33
˧
高
55
˦
語音
西部方言一些地區緊元音較少。一些地區有先喉塞輔音。
文字
考古發現表明,西部方言區曾經使用古彝文 。現已失傳。
參考文獻
范秀琳(Cathryn Yang),臘羅語方言 (頁面存檔備份 ,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拉籌伯大學博士論文,2010年。
^ 移至: 1.0 1.1 Yang, Cathryn. Lalo dialects across time and space: subgrouping、dialectometry、and intelligibility. Asia-Pacific Linguistics、22: Canberra: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