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撒阿昌族鄉
戶撒阿昌族鄉是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下轄的一個民族鄉。
沿革
唐宋時期,相繼隸屬南詔、大理政權管轄。元屬雲南行省金齒等處宣撫司平緬路管轄。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甲管轄。正統年間設土司,分封賴羅文、況本為把總,把戶撒壩子分為戶撒、臘撒兩段,分別掌管。明末清初,鎮南王吳三桂把戶撒、臘撒改為「勛莊」。雍正二年(1724年),當地歸騰越州管轄。乾隆年間,設戶撒、臘撒長官司。民國三年(1914年),因改土歸流,戶撒歸併入隴川。民國十六年(1927年),臘撒劃歸猛卯行政區,戶撒劃歸盈江行政區,後來臘撒屬瑞麗設治局,戶撒屬盈江設治局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成立後,1950年6月,戶撒、臘撒統歸盈江縣,設建一鄉(今隆光)、二鄉(今朗光)、三鄉(今潘樂)、四鄉(今保平)、五鄉(今曼炳)、六鄉(今麻茄)。1952年4月,建置區政府,稱盈江第三區,並劃出麻茄鄉。1955年土地改革後,稱戶撒臘撒區。1958年,劃歸隴川縣,稱戶撒區。「文化大革命」時期改為東風公社。1984年設區建鄉,恢復戶撒區。1987年,實行大鄉制,撤區建鄉,即今戶撒阿昌族鄉[1]。
行政區劃
戶撒阿昌族鄉下轄以下村級行政區劃單位[2]:
項姐村、曼捧村、朗光村、潘樂村、隆光村、戶早村、明社村、曼炳村、保平村、臘撒村和平山村。
文化
戶撒阿昌族鄉是中國三個阿昌族民族鄉之一(另外兩個是九保阿昌族鄉、曩宋阿昌族鄉[3])。當地保持着阿昌族語言、服飾和文化和過傳統阿露窩羅節的習慣[4]。
中國傳統村落
2012年,曼東村被評為首批「中國傳統村落」。
參考資料
- ^ 們發延,張斯齊著.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阿昌族. 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 2014: 128–129. ISBN 978-7-5497-0929-8.
- ^ 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2.
- ^ 們發延,張斯齊著.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阿昌族. 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 2014: 127. ISBN 978-7-5497-0929-8.
- ^ 張立玉著. 中国南方文化典籍译介.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8: 227–228. ISBN 978-7-307-20390-7.
本條目的最初版本來自中文維基百科(鏈接),主編是Walter Grassroot,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發布,現版本可能與維基百科條目有一些差異。如果您重寫或大幅修訂這篇條目,請將這個模板移除,換上{{原創條目}}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