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平雲南頌

出自云南百科
平雲南頌
王景常 明
本文出自《雲南圖經志書·卷九
錄自李春龍、劉景毛《景泰雲南圖經志書校注》版本。

聖天子之御大曆服也,維清緝熙,載敬武功,盪攘群雄,混一函宇[1],於是偃武修文,與民休息。雲南弗庭,遣使招之,遇害。

洪武十四年秋,皇帝若曰:「天厭元德,土宇瓜分。朕奮起淮甸,為生民請命。鏖戰番易[2],江漢以清。卷旗東指,吳會電掃。皇天眷命,正位宸極。爰整六師,北定中原,河南山東,不戰而下。元君北跳,九鼎南遷。秦晉景附,蜀關洞開,兵不頓刃。今雲南蕞爾之地,犬羊相保,梁王栢匝刺瓦爾密,戕虐我信使,憑陵我郊保。若不及時盪一,何以答上天之眷,慰黎民徯來之望哉?」乃命潁川侯臣傅友德[3]、西平侯臣沐英、永昌侯臣藍玉等,將鷹揚虎賁之士凡三十餘萬,騎萬匹,聲罪致討。

七月,禡於龍江,樓船蔽江,旌旗亘天,水陸兼進,星流電邁。既至湖廣,分為兩軍。大軍道牂牁,踣夜郎,平普定;奇軍由羅佐關擊可渡河,奄至曲靖。疾若風雨,所向輒克。土酋蜂屯獸挺,莫敢格者。未至白石江十許里[4],大霧四塞。元司徒達里麻拒江自固[5],我師輕騎長驅,掩其不備,先命千騎從上游萆山襲其後[6]。平旦,大兵泅水徑渡,達里麻麾軍布陳,未成列,我師徑前奮擊,其陳遂亂。達里麻走,陷於淖,生禽之,俘斬將校若十人。雲南兵大奔,乘勝逐之。征南分軍擊烏撒、東川,敗蠻四萬,殭屍蔽野,遂通大渡河。奇軍始至,西平、永昌率大兵徑趍雲南[7]。梁王聞敗,棄城走晉寧,飲鴆卒。雲南平。自出師至是,凡百餘日,得府州若干,戶若干,馬牛軍實無筭。承制建官,大軍鎮焉。

明年,分兵下大理,下金齒,下臨安、元江。凡雲南故境皆郡縣矣。又明年,遣間使降車裡,降緬,降八百,咸以壤奠貢。

洪惟天兵,不浹十辰,東抵牂牁,南著交趾,西逾土蕃,北界神州,幅員萬里,悉臣悉妾。何成功之速哉?蓋皇帝文武神聖,煦為春陽,肅為秋霜,綏之以仁,摩之以義,混混乎內之於泰和元氣中,使其民熙熙以翔,皞皞以群,得睹中州文物之懿,太平之樂,而不知沐聖澤之深也。上自漢唐以迄於元,羈縻而已,乃今維持鞏固,與內地等。信乎王者之無外也。

又明年,班師振旅,定功行賞,諸將以下皆進爵有差。

於乎!古之有盛德大烈,必形諸歌頌,皇風興,大雅作[8]。草茅微臣,不敢多讓。臣景常謹稽首頓首而為頌曰:

皇明御天,統有萬方,際天蟠地,武功煌煌。
三辰耀靈,海宇聿清,葉氣嘉生,蒸為太平。
蠢茲蠻方,稔藏奸岡,恇恇穰穣,以褻天常。
乾坤之量,海岳是包,彼昏而狂,誕敢叫呶。
皇赫斯怒,爰整元戎,吉日載戒,車攻馬同。
於鑠王師,暨暨桓桓,天討是將,震懾百蠻。
兵無留行,勢若迅霆,日星晦𩅗,江海沸騰。
鷹揚曲靖,俘彼統酋,征麾所指,載敭天休。
戰不貪殺,殺不卻降,斥原疏旆,以迄用康。
大憝聿逋,筐玄篚黃,拓禹之跡,維周職方。
表方建官,棋布星分,仡仡大城,以莫其民。
封豕脩蛇,以變以化,昔也猰㺄,今為騶虞。
載駟載伐,戈鋌不腥,南金犀象,罔敢弗庭。
凡此南功,將臣僉同,維一乃心,上毗帝聰。
大烈之庬[9],超漢軼唐,風霆流形,天地翕張。
會朝清明[10],聖化基之,萬國一統,坐而厘之。
草茅微臣,作此頌焉,武功告成,天子萬年。

點校

  1. ^ 混一函宇 函,天啟《滇志》作「區」。
  2. ^ 鏖戰番易 番易,正德《雲南志》、萬曆《雲南通志》作「番昜」,天啟《滇志》作「番陽」。番易,輪流更替,此句意為輪番鏖戰,作「易」不誤。
  3. ^ 潁川侯臣傅友德 潁,原作「頴」,據天啟《滇志》及《明史》改。
  4. ^ 未至白石江十許里 許,萬曆《志》、天啟《滇志》作「餘」。
  5. ^ 元司徒達里麻拒江自固 元,原缺,據正德《志》、萬曆《志》補。
  6. ^ 先命千騎從上游萆山襲其後 萆山,天啟《滇志》作「草山」。萆,通「蔽」,作「萆」是。
  7. ^ 徑趍雲南 趍,天啟《滇志》作「趣」,正德《志》、萬曆《志》作「趨」。趍,同「趨」,朝某方面前進。
  8. ^ 大雅作 作,原脫,據正德《志》、萬曆《志》、天啟《滇志》補。
  9. ^ 大烈之庬 庬,天啟《滇志》作「龐」。庬同厖,厖,今簡作龐。
  10. ^ 會朝清明 會朝,正德《志》、萬曆《志》、天啟《滇志》作「會期」。「會朝」出自《詩經·大雅·大明》:「肆伐大商,會朝清明。」即一朝、一旦之意。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