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袪螣頌
洪武二十有三年夏六月,雲南屬郡澄江之野,有螣害苗其盛,民方以為憂。總兵官西平侯聞而懼之,即遣百戶彭道隆往祀於神,不三日,螣蟊皆自斃,百姓抃躍而歌曰:「昔我兵荒,我侯安之,今我螽菑,我侯穰之。何以壽之,永受百福。」百姓之感德於侯也如是,咸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曰:善惡之感萌於心,菑祥之應見於事。天人交相感應之理,捷於影響,不可誣也。《春秋》書螽、書螟、書蝝,聖人筆而不削,以是□國之大事,皆所以示後世,急民事,謹天菑也。今螣一見于澄江,侯即而懼之,遣使而禱之,是知聖人經世之大法,以民事為急,以天菑□謹,仁人君子之心也。故一念之誠,足以動天地、去螟蟘,不出三日之內也,宜乎百姓之感於無窮也。予雖末學,不足以記其盛事,謹拜手而頌曰:
矯矯虎臣,秉國之鈞,福茲生民,民之有言,保其生全,再造之天。
昔者兵荒,顛沛流亡,饑饉薦傷,我侯載征,乃底乃平,乃康乃寧。
今也螽菑,戾氣日乖,民食艱哉,我侯孔憂,禱於西疇,去此螣蟊。
嘉禾復興,瑞氣合併,人樂豐登,侯之恩深,民感於心,形於謳吟。
天高聽卑,感應隨時,古者有之,唐君吞蝗,寧食我賜,不為民殃。
漢將攻邊,拜井湧泉,虜皆驚遷,懇懇精忠,所格一同,千古稱隆。
昔聞其辭,今實見之,可無歌詩!
澄江之山,有石可刊,頌於其間,積德有光,陰報於陽,子孫益昌。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