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沽湖
瀘沽湖 | |
---|---|
![]() | |
座標 | 27°42′00″N 100°47′00″E |
湖泊類型 | 淡水湖 |
主要流入 | 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 |
主要流出 | 蓋祖河 |
集水面積 | 50平方公里以上 |
最大長度 | 9.3公里 |
最大寬度 | 7.3公里 |
表面積 | 48.45平方公里 |
平均深度 | 40米 |
最大深度 | 93.5米 |
水體體積 | 22億立方千米 |
岸長1 | 48公里 |
表面海拔 | 2690米 |
島嶼 | 5個(面積很小) |
聚居地 | 瀘沽湖鎮、永寧鎮 |
1岸長衡量標準不定。 |
瀘沽湖(漢語拼音:Lúgū Hú),亦稱永寧海、左所海、勒得海、落水海子,是一個高原淡水湖,位於雲南省北部、四川省西南部,即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與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之間,橫跨川、滇兩省。湖泊東南面長滿水草的大片濕地稱為草海,廣闊的水域稱為亮海,湖面海拔2690米,面積48.45平方公里。瀘沽湖是川、滇兩省共管的湖泊,湖水透明潔淨,屬中國Ⅰ類水質,但環境問題也相當嚴峻。沿岸有中國知名度較高的摩梭人,他們的「走婚」婚俗在旅遊界有很大的影響。瀘沽湖風景秀麗,旅遊業發達,是雲南和四川兩省的省級旅遊風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歷史
元、明、清時期
元朝末年,蒙古族的一支部隊在戰爭中敗退瀘沽湖,並定居於此,與當地的土著人走婚,繁衍後代。明朝的旅行家徐霞客在其著作《徐霞客遊記》中對瀘沽湖有文字記載,將瀘沽湖及其附近的三個小湖描述為「四池」並記載湖中有三島,即「池上有三峰中峙」,明代詩人胡墩賦賦詩瀘沽湖「瀘湖秋水間,隱隱浸芙蓉。」清朝乾隆年間的《永北府志》將瀘沽湖中的「瀘沽三島」列為勝景之一,清代詩人曹永賢賦詩「祖龍求神仙,三山渺何處」,盛讚瀘沽湖如蓬萊仙境。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0年代,漢族少女肖淑明經國民政府西康省省長劉文輝作媒,嫁給瀘沽湖土司(地方長官)喇寶臣,成為當時瀘沽湖地區很有影響的漢族女性人物。
1986年瀘沽湖被雲南省政府確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88年8月: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4年又繼而成為雲南省的省級旅遊區。2001年5月,發生里氏規模5.8地震。2001年10月:雲南麗江方面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管理年會上宣布,將向聯合國申報瀘沽湖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2006年4月,瀘沽湖東岸四川境內的瀘沽湖鎮發生大火,數十間商鋪被燒毀或遭嚴重損壞。2006年麗江市著手在瀘沽湖北岸的竹地片區籌建瀘沽湖女兒國旅遊小鎮。
地理
瀘沽湖位於雲南北部、四川西南部的橫斷山脈與雲貴高原的連接地帶,西南至麗江市中心約200公里;東至涼山州州府西昌市約265公里。湖面海拔2690米,東西最大寬度7.3公里,南北最大長度9.3公里,面積48.45 km2,湖岸線總長度約48公里。湖中央偏南被一湖中半島分隔為南北相連的兩部分水域,湖面形狀似馬蹄。
地形與地質
瀘沽湖在橫斷山脈地區屬於相對低洼的盆地,在地質構造上屬斷層結構,是由地殼運動而形成的高原溶蝕斷陷湖盆,這種構造同新疆伊犁哈薩克斯坦自治州北面的賽里木湖類似。瀘沽湖整個湖盆質地為岩石,內壁非常陡峭,但四川一側因在地質史上有大量山脈泥沙沖積入湖,其內壁陡峭程度較雲南一側輕一些,雲南這側的山脈幾乎是直插湖底。瀘沽湖的最深處在湖中央,目前觀測到的最深記錄為93.5公尺。湖泊四周高山聳立,湖面海拔2690米,北面的峰巒高出湖面1800米,屬於高原湖泊。瀘沽湖屬溶蝕地質,沿岸多岩溶發育,如地面工程對地下水處置不當,容易誘發地陷。
島嶼
瀘沽湖湖面有3個狹長的半島和5個獨立的小島。最大的半島位於湖面的南半部,自東向西伸出湖面4.5公里,中間最窄處只有350米,正是這個半島構成了瀘沽湖輪廓的馬蹄形狀;北面的里格半島形狀狹長,最窄處只有15米,人文景觀豐富。獨立小島以南端的里務比島為最大,東西長度約400米,島上有一摩梭人建造的寺廟。
地震
瀘沽湖處於青藏高原板塊與雲貴高原板塊的結合部,地殼運動非常活躍。這一區域屬處於「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的東端,是地球板塊構造理論中的地震高發區,也是中國著名的地震帶,瀘沽湖就坐落在這個地震帶上。瀘沽湖畔的居民對地震有較高的警覺,這主要體現在他們的居所—木楞房。木楞房為純木構造,沒有磚瓦,抗震效果明顯。2001年5月24日,《雲南日報》曾報導瀘沽湖附近發生過芮氏5.8級地震,雖然對湖區景點、建築造成一定程度破壞,但程度有限。
水資源與水循環
雖然湖泊水域面積不大,但由於湖水很深(平均水深40.3米,最深達93.5米[1]),水體龐大,儲量超過20億立方米,超過比其面積大幾倍的昆明滇池。瀘沽湖水體晶瑩透明,非常潔淨,肉眼可直視水下12米深處,這種水質在雲南乃至全國都屬罕見,屬中國Ⅰ類飲用水水質,也是中國境內污染程度極低的高山深水湖泊。由於地處高原、高山,湖水溫度很低,然而湖水卻終年不凍。湖盆邊緣地形複雜陡峭,儘管湖面潔淨柔和,游泳仍被視為禁忌。
瀘沽湖為海陸水循環,屬長江上游的金沙江水系,路經是:降水(地表和地下徑流)==〉瀘沽湖==〉湖水出口(位於湖泊東南面的草海)==〉蓋祖河==〉雅礱江==〉金沙江==〉長江==〉東海(太平洋)。瀘沽湖的豐水期集中在每年的6至10月,只有豐水期湖水才會由地表河道將水排出湖外,其他時間排水河道流量很小甚至無流量。除地表江河出水外,瀘沽湖的溶蝕斷層構造,也會導致湖水從湖盆內壁的溶洞向外流出。
氣候
瀘沽湖居北緯27度42分17秒,東經100度46分5秒的中國西南橫斷山區,呈低緯度高山氣候特徵,雨量充沛,乾濕季節明顯。由於地勢高,日照充足,早晚溫差較大。瀘沽湖四周高山環抱,湖面水域廣闊,對氣溫具有調節功能,湖區較少出現極端惡劣天氣,湖面也罕有結冰現象。瀘沽湖與寧蒗、鹽源縣城毗鄰,緯度與地勢相近,常年氣候數據一般參照這兩個縣的資料。下表是鹽源縣的氣候數據:
合併鹽源縣氣象數據(1981-2010,瀘沽湖氣象參照)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溫(°C) | 12.9 | 14.9 | 18.0 | 20.7 | 22.5 | 22.9 | 22.5 | 22.2 | 20.6 | 19.0 | 15.4 | 12.8 | 18.7 |
日均氣溫(°C) | 5.6 | 7.8 | 10.9 | 13.8 | 16.2 | 17.6 | 17.5 | 17.0 | 15.2 | 12.7 | 8.3 | 5.4 | 12.3 |
平均低溫(°C) | −0.8 | 1.3 | 4.4 | 7.5 | 10.7 | 13.5 | 14.0 | 13.4 | 11.9 | 8.4 | 3.0 | −0.6 | 7.2 |
平均降水量(mm) | 2.6 | 2.3 | 8.4 | 22.3 | 66.6 | 167.2 | 215.4 | 168.9 | 112.6 | 47.5 | 12.9 | 1.9 | 828.6 |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2] |
土壤與動植物
瀘沽湖的土壤隨海拔高度的不同呈現明顯差異,由低到高依次出現紅壤、棕壤、暗棕壤的特徵,並呈現垂直的植被特徵。具體分布是:①湖泊沿岸區域主要是紅壤區;②2800-3600米的區域為棕壤區,適宜溫帶闊葉林和針葉林生長;③ 3600米以上土壤呈暗棕色,屬於暗棕壤帶,有冷杉林木分布。
瀘沽湖水圈屬半封閉生態環境,動物種類多樣,有些還是特有物種。水生植物與樹木廣為分布,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尤以波葉海菜花為著名,是湖區較為珍貴的水生植物,廣布於湖泊東南面的草海,是瀘沽湖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之一。草海還被譽為高原水生植物陳列館。現今瀘沽湖已被列為自然保護區,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頸鶴亦會飛臨湖區越冬。
魚類:厚唇裂腹魚、寧蒗裂腹魚、小口裂腹魚、泥鰍等,其中裂腹魚為瀘沽的原種魚,另有鯉魚、鰱魚、草魚等次生魚;禽類:紅嘴鷗、野鴨、黑頸鶴、天鵝、鸕鶿、斑頭雁、鴛鴦、岩鴿、畫眉等;獸類:青羊、獼猴、赤鹿、林麝、穿山甲、紅腹松鼠、灰腹松鼠、狐等;兩棲動物:水獺、虎紋蛙、棘腹蛙等;草本植物:波葉海菜花、高山薯蕷、黏薯蕷等;林木:雲南松、大果紅杉、麗江雲杉、川滇冷杉、雲南鐵杉、小果垂枝柏、黃背櫟等。
交通
早期瀘沽湖居民的活動範圍只限於湖岸,其交通載體就是廣闊的湖水,交通工具則是當地特有的豬槽船,唯一的對外交通是湖區北岸山嶺中的古道。現在的瀘沽湖已有瀝青路面的公路通往各地,二級公路、瀘沽湖機場及機場專線公路也在建設中。
公路
瀘沽湖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才有現代意義的公路。目前由雲南和四川境內進入瀘沽湖的交通都必須經由川、滇互通的S307省道,公路在高山峽谷中穿行,其中麗江往瀘沽湖的線路,山路彎轉盤旋,特別是麗寧十八彎路段,千山萬壑,異常險峻,行車時間十分漫長。公路兩邊高山聳立,如遇持續性暴雨,很容易引發山體滑坡和道路塌方,對瀘沽湖地區的對外交通構成威脅。2009年底,寧蒗至瀘沽湖的山嶺重丘區二級公路已經開工建設,全長65公里,2012年6月已通車,改善了交通條件,縮短了行車時間。同時,四川省也在打造攀枝花—瀘沽湖—西昌旅遊環線通道。
航空
寧蒗瀘沽湖機場位於瀘沽湖南面的寧蒗彝族自治縣紅橋鄉石佛山,距寧蒗縣城50公里,到瀘沽湖景區只有25公里,屬於旅遊支線機場。
環境問題及其保護
瀘沽湖在雲南乃至中國,知名度很高,四面八方的遊客紛至沓來,年遊客數量達數十萬之多,龐大的旅遊大軍對湖區的生態環境構成挑戰。據媒體報導,初期的瀘沽湖旅業是村民自發的粗放經營,他們為了爭奪有利的商業地盤,爭相在湖邊擁擠建房,甚至填湖建房,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入湖中,對湖水造成嚴重污染。
1992年後,雲南省相關部門對瀘沽湖的環保已有較大動作,如在湖區及其周邊實施「禁磷」和「禁白」等八大環保措施,湖面禁止機動船隻航行;與天津的南開大學合作,從瀘沽湖的生態保護、旅遊規劃、市場經營、摩梭文化傳承諸方面,實施「瀘沽湖文化旅遊市場戰略與運營模式」項目研究。為遏制污染源,麗江市環保局還公布有獎舉報電話,動用當地的社會力量監控瀘沽湖污染源,對提供線索和證據的舉報人給與金錢獎勵,有效保護湖區環境。四川鹽源縣則對湖區及瀘沽湖流域的賓館、飯店、環湖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進行環保監控。
瀘沽湖環保措施和成績受到一些媒體的肯定,如2008年初,香港鳳凰衛視曾報導瀘沽湖環保工程為「國家的高原湖泊治理保護樹立了一個典範」[3];2009年5月,中央電視台認為瀘沽湖的環保工程「成績顯著」[3]。
法律法規
- 《雲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瀘沽湖風景區管理條例》(1994年11月)
- 《涼山州彝族自治州瀘沽湖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2004年7月)
- 《瀘沽湖流域環境保護綜合規劃》(2005年)
管轄
瀘沽湖大致以東經100度46分50秒被分隔為東西兩部分,東部屬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鹽源縣,西部歸雲南省麗江市的寧蒗彝族自治縣。瀘沽湖是川、滇共有的湖泊,在整個50平方公里湖面的劃分上,雙方各執一詞,雲南的說法是「湖域總面積50.3平方公里,其中,麗江部分約30.3平方公里」[4];而四川鹽源縣的宣傳資料則表述其擁有水域的3/5和1.5萬畝草海[5],都認為自己管理的瀘沽湖水域面積大過對方。
- 雲南麗江瀘沽湖省級旅遊區管理委員會。該機構設在瀘沽湖西面的寧蒗縣永寧鎮,是麗江市人民政府授權管理瀘沽湖旅遊景點的直屬事業單位,對瀘沽湖實施環境保護和旅遊監管。
- 瀘沽湖鎮。瀘沽湖鎮位於湖東岸5公里處,屬四川涼山鹽源縣,該鎮依《涼山彝族自治州瀘沽湖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對瀘沽湖四川境內的區域進行綜合監管。
旅遊
並峙波間鼎,連排海上峰。
倒涵天一游,橫鎖樹千里。
應識仙源近,乘槎訪赤松。
旅遊景觀
瀘沽湖湖光山色,風景秀麗,被譽為川、滇高原的「日內瓦」,是中國著名的旅遊目的地之一。湖畔的摩梭人將瀘沽湖譽為「母親湖」、「蓬萊仙境」。
瀘沽湖景色之美為世人廣為稱道,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其著作《徐霞客遊記》中這樣描述瀘沽湖:「內貯四池,池水各占一色,皆澄澈異常,自生光彩。池上有三峰中峙。」明代詩人胡墩賦更是將瀘沽湖比作神仙之源;美籍地理學家人約瑟夫·洛克在美國《國家地理》撰文認為瀘沽湖是「整個雲南最漂亮的一個湖泊,無法想像還有比這更美的水景。」現在的瀘沽湖景區是玉龍雪山風景名勝區的組成部分,《四川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中的重點旅遊區,屬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4A級旅遊景區。
- 自然景點:里務比島、阿夏幽谷、格姆女神山、里格島、媳娃娥島、東岸觀景台、情人灣、草海等。
- 人文景觀:里務比寺、摩梭人村寨、走婚橋、末代土司王妃府、格薩摩梭母系部落、祭神台、連心亭、喇嘛寺、轉山古道等。
走婚魅力
瀘沽湖除了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外地遊客前來消費外,當地特有的婚俗對某些遊客的吸引力更加強大,他們光臨瀘沽湖的很大因素是探究摩梭人獨特的走婚,而不在乎瀘沽湖的山水風景。有文章指出,摩梭人的走婚是男女間很私密的事,是純真的愛情,他們自己都不會公開談論,而一些單位和組織卻將其作為招攬遊客的噱頭廣為宣傳,就如同掀開了他們的遮羞布。外界有些觀念甚至認為:瀘沽湖=走婚=性,正是由於這種觀念的存在,對某些並非真正出於旅遊目的的「遊客」魅力無窮,不惜千里迢迢來此「觀光旅遊」。
參考文獻
- 引用
- ^ 王蘇民竇鴻身. 中国湖泊志 (M) 1.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8: 378. ISBN 978-7-03-006706-7.
- ^ 中国地面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81-2010年). 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 2012-08-16.
- ^ 移至: 3.0 3.1 存档副本. [201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人民網環保頻道:《兩省爭奪瀘沽湖,生態環境監管誰來管?》(2010年4月18日)
- ^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簡體中文)麗江瀘沽湖省級旅遊區管理委員會:《景區概況》(2010年4月15日)
- ^ [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簡體中文)人民網市縣之窗:《東方摩梭女兒國--鹽源縣》(2010年4月15日)
- 其他
- 在線《Google衛星地圖》、《Google earth》地圖軟體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集》,星球地圖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 雲南麗江瀘沽湖省級旅遊區管理委員會:《景區景點》
- 四川在線涼山頻道:《瀘沽湖鎮》
- 四川涼山鹽源政府網:《人文旅遊》
- 新華網雲南頻道:《雲南加快瀘沽湖機場建設工作確保3年建成》
- 中國網絡電視台:《「東方女兒國」雲南麗江瀘沽湖機場明年開建》
-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地理—瀘沽湖》
- 雲南麗江政府網:《旅遊》欄目[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四川西昌政府網:《邛都文化—瀘沽湖末代王妃》[4][永久失效連結]
|
本條目的最初版本來自中文維基百科(連結),主編是TLUG,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發布,現版本可能與維基百科條目有一些差異。如果您重寫或大幅修訂這篇條目,請將這個模板移除,換上{{原創條目}}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