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語川黔滇方言
苗語川黔滇方言 | |
---|---|
lol Hmongb | |
母語國家和地區 | 中國 |
區域 | 四川、貴州、雲南、寮國、越南、泰國 |
母語使用人數 | 300多萬(日期不詳) |
語系 | 苗瑤語系
|
文字 | 柏格理苗文 拉丁字母 |
語言代碼 | |
ISO 639-2 | hmn(苗语) |
ISO 639-3 | hmn 方言代碼見正文 |
苗語川黔滇方言又稱西部方言,是苗語的重要分支之一,和布努語接近。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雲南三省,以及寮國、越南、泰國。說這種方言的人口有300多萬。分為七個次方言。英國傳教士柏格理在1905年借用拉丁字母和苗族服飾上的圖案爲以貴州威寧石門坎代表的滇東北次方言創造了柏格理苗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於1950年代組織學者為川黔滇次方言和滇東北次方言創製了拉丁字母苗文。寮國和美國另有一套苗文(Template:Link-en)。
劃分
王輔世(1985)把該方言分為七個次方言,若干個土語。王輔世、毛宗武(1995)和李雲兵(2000)又補充了一些較小的土語。以下國內人數根據王、毛(1995)和李(2000)。
- 川黔滇次方言,200多萬人,其中位於中國國內者150萬人
- 第一土語(lol Hmongb) Template:SIL,國內140萬人,包含白苗Template:SIL、青苗Template:SIL等方言。[1]王、毛(1995)認為,越南、寮國、泰國等國的苗族基本都說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語。海外苗族有100多萬人。
- 第二土語,又稱小花苗 Template:SIL,8萬4000人
- 第三土語,3000人
- 滇東北次方言 (ad Hmaob lul) ,又稱大花苗 Template:SIL,30萬人
- 貴陽次方言,19萬人
- 北部土語 Template:SIL,8萬4000人
- 西南土語 Template:SIL,7萬人
- 南部土語 Template:SIL,2萬8000人
- 西北土語,6000人
- 中南土語,4000人
- 惠水次方言,18萬人
- 北部土語 Template:SIL,7萬人
- 西南土語 Template:SIL,5萬6000人
- 中部土語 Template:SIL,4萬人
- 東部土語 Template:SIL,1萬4000人
- 麻山次方言,14萬人
- 中部土語 Template:SIL,7萬人
- 北部土語 Template:SIL,3萬5000人
- 西部土語 Template:SIL,1萬4000人
- 南部土語 Template:SIL,1萬人
- 東南土語,4000人
- 西南土語,4000人
- 羅泊河次方言Template:SIL,6萬人
- 重安江次方言 Template:SIL,又稱革家語,6萬人
- 平塘次方言,2萬多人
- 東部土語,4000多人
- 北部土語,1萬1000人
- 南部土語,6000人
- 西部土語,3000人
ISO 639-3語言代碼還設有角角苗Template:SIL、漢苗Template:SIL、越南苗Template:SIL、Template:SIL等方言,都屬於川黔滇次方言。
鮮松奎(1997)提出了另一種劃分方案,把川黔滇方言分為川黔滇、麻山、羅泊河三個次方言,把七分法中的滇東北、貴陽、惠水、重安江四個次方言都合併到川黔滇次方言。鮮松奎的方案沒有被普遍接受。
語音
川黔滇方言的特點是,塞音聲母有完整的鼻冠音系統,普遍在平調(1、2調)之後發生連讀變調現象(重安江次方言除外)。
參考文獻
- 王輔世主編,《苗語簡志》,民族出版社,1985年。
- 王輔世、毛宗武,《苗瑤語古音構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 鮮松奎,《苗語西部方言次方言及土語的劃分》,《雲南民族語文》,1997年1至4期。
- 羅有亮,《苗語語法(川黔滇方言)》,雲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
- 李雲兵,《苗語方言劃分遺留問題研究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12-09[[]]》,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年。
- ^ Castro, Andy; Flaming, Royce; 羅有亮. 红河州苗语方言的发音与词汇比较 (PDF). 昆明: 世界少數民族語文研究院(美國)雲南代表處.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