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履和

出自云南百科

陳履和(1761年-1825年),字介存,號海樓。雲南石屏人。

歷官山西太谷、浙江東陽等知縣。書法秀健。三十二歲時,至北京會試,遇見當時已五十三歲的崔述,見其所著《考信錄》,大為折服,拜其為師,二人一生相聚只有兩個多月。崔述死後,陳履和輯其遺稿,道光四年(1824年),刊成《崔東壁遺書》。第二年,陳履和卒於東陽知縣任上,「宦囊蕭然,且有負累;一子甫五齡,並無以為歸計」。[1]幸得金華府知府蕭元桂仗義紓難,並邀集陳氏同僚,捐助刻資六百兩,付清欠債,並得以歸葬石屏。清朝學者《張維屏》評論說:「(東壁)先生所著書,履和一人刊行。先生之書不朽,履和為弟子,其篤於師弟之誼若此,亦當附之以不朽矣。」[2]

注釋

  1. ^ 蕭元桂:《東壁遺書序》
  2. ^ 《國朝詩人徵略二編》
Wikipedia-logo-v2-zh-hans.svg
本條目的最初版本來自中文維基百科(鏈接),主編是Eliot,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發布,現版本可能與維基百科條目有一些差異。如果您重寫或大幅修訂這篇條目,請將這個模板移除,換上{{原創條目}}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