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瑞麗江的河水/賓川州
賓川州,大理府轄州。蠻名賓居川。
沿革
漢時為葉榆縣地,唐屬姚州都督府。南詔時分屬太和、趙𧸘二地,元時分屬太和、趙州、雲南三州縣。明弘治七年(1494年),因鐵索箐的少數民族土匪劫掠鄉村,分太和縣九里、趙州一里、雲南縣二里,在賓居川設賓川州。[1]
政治
明朝賓川州有知州一人、吏目一人,下設部門有儒學、蔓神寨巡檢司(州西70里,土、流巡檢各一人)、神摩洞巡檢司(州西50里)、白羊市巡檢司(州北50里)、金沙江巡檢司(州北150里,土、流巡檢各一人)、赤石崖巡檢司(州東80里)。[2][3]
城池
大羅城,在鍾英山下,弘治七年(1494年)築。築城之前該地為一片荒原,築城時從地下挖出一塊石碑,上有「大羅城」三字,遂以「大羅」命名城池[4]。周長679丈,開四門:東門迎暉、西門西成、南門永安、北門柔遠[5]。
文化
教育
賓川州儒學,在州治前,弘治十七年(1504年)建[6]。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知州朱官在儒學西南建「秀峰書院」[7]。
知州列表
姓名 | 籍貫 | 時間 |
---|---|---|
胡伯定 | 四川德陽 | 弘治 |
吳光祿 | 江西南城 | |
朱官 | 安莊 | 嘉靖 |
[8][9] |
參考資料
- ^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三·大理府·建置沿革.
賓川州在府治東一百二十里本漢葉榆縣地蠻名賓居川唐為姚州之境蒙氏為太和趙𧸘地元為太和趙州雲南之境本朝因之弘治七年以鐵索箐夷寇劫掠鄉村始割太和縣九里趙州一里雲南縣二里於賓居川建賓川州以治之編戶一十二里
- ^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五·建设志·大理府·职官.
- ^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五·建设志·大理府·治署.
- ^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五·建设志·大理府·城池.
- ^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三·大理府·城池.
- ^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三·大理府·学校.
- ^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八·学校志·大理府·庙学.
- ^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三·大理府·宦绩.
- ^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十·官师志·大理府·名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