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文
(重定向自白文)
Template:Infobox WS
由于不规范以及记录规则的缺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其可能是派生汉字的一种。如今对其的研究也十分少。
发展历程
- 南诏有字瓦、有字砖“古白文” → 汉字记白音 → 僰文 → 拉丁白文[4][5]
- 僰文的发展并不成熟,尚属于较原始的文字系统。
- 僰文用于南诏至明初,元初雄辩法师文,“解僰人之言为书,其书盛传,习者益众”,另由《蛮书》卷二《高黎贡山谣》、《说郛·玉溪编事》间《骠信和清平官星四节唱和诗》所记载。[6]
文字形式及其来源
- 借用汉字形(音读、直读)[2]
- 借用汉字音
- 借用古写汉字
- 修改汉字形
- 形声、意声
- 增删笔画
僰文的使用范围
- 祭文
- 山歌(白族调)
- 大本曲(白族曲艺),在大本曲的唱本中,为了适应演唱,会采取一种圈白点汉的方法来标明唱本中哪些该唱白语,哪些该唱汉语[4]。具体而言,标圈者为汉字记白语音(类似日语万叶假名),标点者为汉语。圈白点汉是白族对于汉字记白音和对于白文的进一步规范和标识[4]。
- 手抄佛经的白文注疏
- 诗歌,如山花碑上所刻的《词记山花·咏苍洱境》,长达520字,是白文诗歌的典范[4],属于明代白族诗人杨黼所作。[7]
- 墓志铭
参见
参考文献
- ^ 方块白文简介及字符集.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数据库. 2003-09 [2008-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24).
- ^ 2.0 2.1 段伶. 论“白文”. 大理师专学报. 2001年3月 [2008年11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8日).
- ^ 杨发祥. 没有必要创造白文. 大理学院学报. 1985年1月 [2008年11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3日).
- ^ 4.0 4.1 4.2 4.3 杨政业. 论“白(僰)文”的形态演化及其使用范围. 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4月 [2008年11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6日).
- ^ 杨政业. 论“白(■)文”的形态演化及其使用范围.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3月 [2008年11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月6日).
- ^ 赵衍荪. 白文(中国民族古文字). 中国民族古文字. 1987 (中文).
- ^ 徐琳; 赵衍荪. 白文《山花碑》释读. 民族语文. 1980, (3): 50–5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