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樂縣

出自云南百科

同樂縣,兩漢稱同勞縣,西漢至南朝梁時期的縣,在今陸良縣東南魯昌村,範圍包括陸良縣南盤江東岸、曲靖市麒麟區南部。

歷史

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開益州郡,設同勞縣[1],東漢仍屬益州郡[2]。三國蜀漢改益州郡為建寧郡[3],同勞縣應改屬建寧[4],唯《晉書》失載同勞縣。《宋書》稱「同樂縣,晉武帝立[5]」「晉孝武太元十四年六月,建寧同樂縣枯木斷折[6]」,《景泰雲南圖經志書》認為同樂縣即同勞縣[7],後來志書多從此說,同樂縣為晉武帝時同勞縣改置[8]。西晉泰始七年(271年),武帝劃建寧、興古雲南永昌四郡設立寧州[9],同樂縣應屬寧州建寧郡。南朝宋、齊屬建寧郡[5],齊時建寧郡治自味縣移至同樂[10],後南中各地被大姓爨氏控制,蕭梁僅能遙領寧州,到陳朝即不再統治寧州[11]

錢坫《新斠注地理志》認為同勞縣的「勞」指的是《史記·西南夷列傳》所載勞浸部落[12]。萬斗雲認為同勞曾是夜郎疆域[13]

《華陽國志》並載建寧郡同樂縣與晉寧郡同勞縣[14],任乃強認為同勞縣與同樂縣並非一縣,同樂為晉武帝時味縣同瀨縣分置[15]。但《華陽國志》所列諸縣往往並非當時實有,且所載建寧郡、晉寧郡轄縣錯亂,因此不足以說明同勞、同樂絕非一地[16]

《華陽國志》稱同樂縣「大姓爨氏」,晉爨寶子、宋爨龍顏俱為同樂縣人,留「二爨碑」於世[8]

地望

同勞縣故地唐時為「夔鹿弄川」[17];《景泰雲南圖經志書》陸涼州「南有古城曰魯昌,乃漢之同勞縣」[7],史為樂《中國歷史地名大詞典》定同勞縣於此[18],今陸良縣東南仍有地名「魯昌」,為中樞街道四河社區所轄自然村[19]方國瑜定於今陸良縣南盤江東岸、曲靖市麒麟區南部[8];《道光雲南通志稿》定於南寧縣(今曲靖市麒麟區)南、陸涼州[20];汪士鐸定於馬龍西南[21];《中國歷史地圖集》定兩漢同勞縣於今陸良縣以西[22],兩晉同樂縣於陸良縣東北[23];任乃強將同勞縣定於普渡河流域祿勸武定、甸尾、龍街一帶,同樂縣定於今曲靖南城村[15]

腳註

  1. ^ 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八上,第1601頁:"益州郡,武帝元封二年開。莽曰就新,屬益州。……縣二十四:……同勞。"
  2. ^ 後漢書,志二十三·郡國五,第3512-3513頁:"益州郡,武帝置。……同勞。"
  3. ^ 晉書,卷十四·地理上,第441頁:"建寧郡,蜀置,統縣十七,戶二萬九千。"
  4. ^ 錢林書(2007年),第322頁
  5. ^ 5.0 5.1 宋書,卷三十八·州郡四,第1182頁:"建寧太守,漢益州郡滇王國,劉氏更名。領縣十三。……同樂令,晉武帝立。"
  6. ^ 宋書,卷三十二·五行三,第940頁:"晉孝武太元十四年六月,建寧同樂縣枯木斷折,忽然自立相屬。"
  7. ^ 7.0 7.1 景泰雲南圖經志書,卷二,曲靖軍民府·陸涼州,第128頁:"南有古城曰魯昌,乃漢之同勞縣,即同樂也。"
  8. ^ 8.0 8.1 8.2 方國瑜(1987年),第66頁
  9. ^ 晉書,卷十四·地理上,第440頁:"泰始七年,武帝以益州地廣,分益州之建寧、興古、雲南、交州之永昌,合四郡為寧州,統縣四十五,戶八萬三千。"
  10. ^ 南齊書,卷十五·州郡下,第304頁:"寧州,鎮建寧郡,本益州南中,諸葛亮所謂不毛之地也。……建(平)[寧]郡:同樂、同瀨、牧麻、新興、新定、味、同並、萬安、昆澤、漏江、談槀、毋單、存䣖。"
  11. ^ 尤中(1990年),第86-89頁
  12. ^ 新斠注地理志,卷十一,第29頁:"同勞,《西南夷傳》「滇王其眾數萬人,其旁東北勞(深)[浸]、靡莫,皆同姓相仗」,即此地也,又為勞水所徑之地。"
  13. ^ 萬斗雲(1988年),第164頁
  14. ^ 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第267-268頁:"晉寧郡,本滇國也。……同勞縣,漢舊縣。";第272頁:"建寧郡治,故庲降都督屯也,南人謂之「屯下」。……同樂縣,大姓爨氏。"
  15. ^ 15.0 15.1 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第271頁注釋15,第274-275頁注釋7
  16. ^ 劉琳(1984年),第405頁
  17. ^ 蠻書,卷六·雲南城鎮,第141頁:"又有夔鹿弄川,漢同勞縣故地也,在龍河遇川南百餘里。"
  18. ^ 史為樂(2005年),第988頁
  19. ^ 雲南省陸良縣地名志(1984年),第11頁
  20. ^ 道光雲南通志稿,卷三十三,建置志一之三·沿革三,第29頁:"謹案:味,今南寧縣;同勞,今南寧縣南、陸涼州北,舊越州等處。」"
  21. ^ 汪士鐸《漢志釋地略》,引自史記兩漢書三史 補編,第三冊,第62頁:"同勞,馬龍西南。"
  22. ^ 譚其驤(1982a年),第31-32頁
  23. ^ 譚其驤(1982b年),第49-50頁

參考資料

  • 班固 撰; 顏師古 注. 汉书. 北京: 中華書局. 1962. CSBN 11018·341. 
  • 范曄 撰; 李賢 注. 后汉书. 北京: 中華書局. 1965. CSBN 11018·575. 
  • 房玄齡 撰. 晋书. 北京: 中華書局. 1974. CSBN 11018·640. 
  • 常璩 撰; 任乃強 校注.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ISBN 7-5325-1778-0. 
  • 常璩 撰; 劉琳 校注. 华阳国志校注. 成都: 巴蜀書社. 1984. CSBN 11329·2. 
  • 沈約 撰. 宋书. 北京: 中華書局. 1974. CSBN 11018·639. 
  • 蕭子顯 撰. 南齐书. 北京: 中華書局. 1972. CSBN 11018·599. 
  • 樊綽 撰; 向達 校注. 蛮书校注. 北京: 中華書局. 1962. CSBN 11018·214. 
  • 陳文 修; 李春龍,劉景毛 校注.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校注.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2. ISBN 7-5367-2285-0. 
  • 阮元,伊里布 修; 王崧,李誠 纂. 道光云南通志稿. 1836. 
  • 錢坫. 新斠注地理志集释. 會稽章氏用咫進齋藏本校刊. 1874. 
  • 二十五史補編編委會. 史记两汉书三史 补编. 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5. ISBN 7-5013-2730-0. 
  • 譚其驤 主編. 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2册 秦·西汉·东汉时期. 北京: 中國地圖出版社. 1982. ISBN 7-5031-1841-5. 
  • 譚其驤 主編. 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3册 三国·西晋时期. 北京: 中國地圖出版社. 1982. ISBN 7-5031-1842-3. 
  • 方國瑜.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 北京: 中華書局. 1987. ISBN 7-101-00125-4. 
  • 尤中. 云南地方沿革史.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0. ISBN 7-222-00606-0. 
  • 陸良縣人民政府. 云南省陆良县地名志. 1984. 
  • 史為樂 主編.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 ISBN 7-5004-4929-1. 
  • 錢林書. 续汉书郡国志汇释.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336-4742-1. 
  • 萬斗雲. 夜郎国疆域考. 貴州民族研究. 1988, (1): 15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