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县

来自云南百科

滇池县,西汉至南朝梁时期的县,在今昆明市晋宁区晋城街道,辖境包括晋城、呈贡[1]

历史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开益州郡,设滇池县,为郡治[2],汉时产铁,县北有黑水祠[3]。王莽新朝时期益州郡曾改名就新郡[2]。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滇池县曾与夷渠帅栋蚕及邻近诸县一同反叛,益州太守繁胜败退朱提,次年武威将军刘尚率军平叛,到二十一年(45年)正月于不韦斩杀栋蚕,叛乱彻底结束[4]。三国蜀汉改益州郡为建宁郡,郡治移至味县[5]。西晋泰始七年(271年),武帝划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设立宁州[6],滇池县为宁州治所[7],属建宁郡[5]。太康五年(284年)[7],武帝废宁州入益州;太安二年(303年),惠帝复置宁州,分建宁以西七县另立为益州郡,滇池县为益州郡治[8],永嘉二年(308年)改益州郡为晋宁郡[9]。东晋咸和八年(333年)被成汉吞并,永和三年(347年)桓温征灭成汉后复设晋宁郡,郡治改设于建伶县[10]。南朝宋、齐属宁州晋宁郡[11][12],齐时南中各地已被大姓爨氏控制,萧梁仅能遥领宁州,到陈朝即不再统治宁州[13]

异说

阮元道光《云南通志稿》根据《汉书》的记载“大泽在西,滇池泽在西北”,认为大泽与滇池泽并非同一个湖泊,滇池泽是今滇池,而大泽是阳宗海,汉代滇池县应在后世宜良县,并认为滇池县范围较广,包括晋宁归化、宜良南部等地,西晋时滇池县迁往晋宁[14]。陈澧《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同样受《汉书》并列大泽、滇池泽记载的影响,认为大泽指抚仙湖,汉代滇池县为后世河阳县[15]。吴承志《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补注》指出《汉书》的“滇池泽”就是前文的“大泽”,并提出猜想认为“滇池泽”原是注释,有“应劭曰”三字,但《汉书》在流传过程中,蔡谟本漏标“应劭曰”,后人又将原为注释的文字改与“大泽在西”并列,造成混乱[16]

清丁谦认为滇池县位置在后世的昆明县[17]

清阮福误认为滇池县原作“颠县”,滇池原本也写作“颠池”,认为该“颠”为“顶”之意[18]。这一说法并无根据,只是依字形望文生义[19]

碑刻

1922年晋宁县知事袁丕镛在旧县署立“汉益州郡滇池县故址碑”一块,由袁嘉谷撰题,陈荣昌书丹,碑高169厘米、宽75厘米。“文化大革命”时被拆毁搬走,1982年文物普查时寻访找出,1985年重立于老县府街原地[20]

脚注

  1. ^ 方国瑜(1987年),第61页
  2. ^ 2.0 2.1 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八上,第1601页:"益州郡,武帝元封二年开。莽曰就新,属益州。……县二十四:滇池,大泽在西,滇池泽在西北。有黑水祠。"
  3. ^ 后汉书,志二十三·郡国五,第3513页:"滇池出铁,有池泽,北有黑水祠。"
  4. ^ 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第2846-2847页:"建武十八年,夷渠帅栋蚕与姑复、楪楡、梇栋、连然、滇池、建伶、昆明诸种反叛,杀长吏。益州太守繁胜与战而败,退保朱提。十九年,遣武威将军刘尚等发广汉、犍为、蜀郡人及朱提夷,合万三千人击之。尚军遂度泸水,入益州界。群夷闻大兵至,皆弃垒奔走,尚获其赢弱、谷、畜。二十年,进兵与栋蚕等连战数月,皆破之。明年正月,追至不韦,斩栋蚕帅,凡首虏七千馀人,得生口五千七百人,马三千匹,牛羊三万馀头,诸夷悉平。"
  5. ^ 5.0 5.1 晋书,卷十四·地理上,第441页:"建宁郡,蜀置,统县十七,户二万九千。味、昆泽、存䣖、新定、谈槀、母单、同濑、漏江、牧麻、谷昌、连然、秦臧、双柏、俞元、修云、泠丘、滇池。"
  6. ^ 晋书,卷十四·地理上,第440页:"泰始七年,武帝以益州地广,分益州之建宁、兴古、云南、交州之永昌,合四郡为宁州,统县四十五,户八万三千。"
  7. ^ 7.0 7.1 胡阿祥,孔祥军 & 徐成(2014年),第677页
  8. ^ 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第267页:"滇池县,郡治,故滇邑也。"
  9. ^ 晋书,卷十四·地理上,第441页:"太康三年,武帝又废宁州入益州,立南夷校尉以护之。太安二年,惠帝复置宁州,又分建宁以西七县别立为益州郡。永嘉二年,改益州郡曰晋宁,分牂柯立平夷、夜郎二郡。"
  10. ^ 胡阿祥,孔祥军 & 徐成(2014年),第876-877页
  11. ^ 宋书,卷三十八·州郡四,第1182-1183页:"宁州刺史,晋武帝泰始七年分益州南中之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立。……晋宁太守,晋惠帝太安二年,分建宁西七县为益州郡,晋怀帝更名。……滇池令,汉旧县,属益州郡,晋太康地志属建宁。"
  12. ^ 南齐书,卷十五·州郡下,第304页:"宁州,镇建宁郡,本益州南中,诸葛亮所谓不毛之地也。……晋宁郡:建伶、连然、滇池、俞元、谷昌、秦臧、双柏。"
  13. ^ 尤中(1990年),第86-89页
  14. ^ 道光云南通志稿,卷三十二,建置志一之二·沿革二,第10页:"宜良县 谨案:汉滇池县历代地志皆以为今晋宁州,而宜良县地志皆仅以为汉益州郡地,不能名为何县。窃意汉滇池县当在今宜良,何也?汉书地理志滇池县注云:“大泽在西,滇池泽在西北”。夫大泽、滇池泽是一乎?是二乎?如已为一也,志何以复出言之,且在西、在西北,方位又不同耶。大约大泽即今阳宗海子,滇池泽乃今昆明海子。阳宗海子在西,非今宜良而何第。滇池为益州郡治地,当较他县稍广,今之晋宁州及并入呈贡之废归化县皆当属滇池,惟宜良北境当属昆泽县耳。迨后蜀汉属建宁郡,晋属益州郡,又属晋宁郡,县当西南徙今晋宁州地,而宜良之属滇池县犹夫汉也。宋、齐并无改革,梁、陈没于爨蛮,隋设昆州旋废,唐改置晋宁县,属昆州,即旧滇池县地,宜良亦在其境……"
  15. ^ 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补正,卷下,第41页:"滇池(县)大泽在西,今云南河阳县仙湖也,其水流入南盘江。"
  16. ^ 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补正,卷下,第17页:"大泽之说,此文为音义声释之语甚明,盖蔡谟本失标应劭曰三字,后人又误移其次,与“大泽在西”之文相属也。"
  17. ^ 丁谦《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地理考证》,引自浙江图书馆丛书·第一集,第二册,第3页:"滇国以滇池名,今云南昆明县。"
  18. ^ 汉书补注,前汉二十八上,第782页:"先谦案:阮福云“《上林赋》文成颠歌,文颖注颠县,其人能作西南夷歌,颠与滇同,然,则武帝前滇池县本作颠县,后人因池加水为滇耳。滇池读作颠池,以颠为义。《说文》:颠,顶也,言益州各水四面下注于卑地,此县之地与池独居高顶……不当以颠倒为义。”"
  19. ^ 方国瑜(1987年),第58页
  20. ^ 晋宁文史资料选辑 第17辑(2014年),第46页

参考资料

  • 班固 撰; 颜师古 注. 汉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CSBN 11018·341. 
  • 范晔 撰; 李贤 注. 后汉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CSBN 11018·575. 
  • 王先谦. 汉书补注.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CSBN 11018·1171. 
  • 房玄龄 撰. 晋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CSBN 11018·640. 
  • 常璩 撰; 任乃强 校注.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ISBN 7-5325-1778-0. 
  • 沈约 撰. 宋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CSBN 11018·639. 
  • 萧子显 撰. 南齐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CSBN 11018·599. 
  • 阮元,伊里布 修; 王崧,李诚 纂. 道光云南通志稿. 1836. 
  • 浙江图书馆丛书 第一集·汉书各外国传地理考证. 杭州: 浙江图书馆. 1915. 
  • 陈澧 著; 吴承志 补注. 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补正. 北京: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4. 
  • 方国瑜.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 北京: 中华书局. 1987. ISBN 7-101-00125-4. 
  • 尤中. 云南地方沿革史.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0. ISBN 7-222-00606-0. 
  • 胡阿祥; 孔祥军; 徐成.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 ISBN 978-7-309-10429-5.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晋宁县委员会编. 晋宁文史资料选辑 第17辑 文物专辑.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4. ISBN 978-7-222-118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