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邑

来自云南百科

林邑(Lâm Ấp)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区建立的古国。根据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林邑是占婆第一王朝到第四王朝的国号。

历史

第一王朝

公元前2世纪,西汉征服南越之后,设置日南郡,其中象林县位于日南郡的最南端[1],其居民主要是古代的占族人。东汉时期,象林县人时常与日南徼外蛮夷一同反叛。永元十二年(100)四月,象林蛮夷二千余人寇掠百姓,燔烧官寺,郡县发兵征讨,斩杀蛮夷渠帅,其余投降。永元十四年(102)五月,为了防边患,东汉朝廷设置象林将兵长史一职,镇守其地。[2]

永和元年(136)十二月,象林县功曹之子区怜率数千人起兵反叛。[3]永和二年(137)初,区怜部众杀死象林县令,占据县城。交趾刺史樊演派遣交趾、九真二郡之兵前往征讨,汉军由于路途遥远,十分不满,于是起兵反叛,交趾内乱不靖,无暇顾及象林。于是区怜占据象林,自立为王。[4][5]

区连传位于子、孙,至其孙时无嗣,由外孙范熊继立。正始九年(248),林邑攻取寿泠县,以寿泠水为界。[6]林邑在寿泠修筑了区粟城,即后来的干答罗跋补罗(Kandarpapura)。泰始四年(268)十二月,林邑入贡于西晋。269年,范熊联合扶南,兴兵进军孙吴疆界,占领西卷县。大约在3世纪初,范熊去世,其子范逸即位。[7]

建兴年间(313-317),范文来到林邑,颇受范逸信任。咸和六年(331),范逸去世。大臣范文杀害王室成员,自立为王,建立第二王朝。[8]

第二王朝

到了范文称王之时,林邑国再度对外扩张,先后攻灭了大岐界、小岐界、式仆、徐狼、屈都、干鲁、扶单等邻近的小国,并奉表向东晋朝贡。根据《晋书》的记载,“其书皆胡字”。范文又多次进攻晋朝的日南郡和九真郡,并击败东晋所派遣的征讨军。此后,包括范文的儿子范佛在位时,林邑国时而向东晋朝贡,时而与东晋持敌对态度,发兵骚扰日南郡、九德郡[2]。

范佛子范胡达(Bhadravarman I,拔陀罗拔摩一世)是第一位在占婆石碑上有记载的国王。他的统治时间大约是公元380年至413年之间。在美山圣地,拔陀罗拔摩一世为婆罗门教神祇湿婆神建立了一个神庙。拔陀罗拔摩一世统治时,林邑国的首都是“僧伽补罗”。该城名字来自梵文 सिंहपुर,僧伽(sinha)意为“狮子”,补罗(pura)意为“城市”,意思是“狮子之城”,又被中国人称作“大占海口”或者“林邑浦”,即今日的会安市。范胡达的儿子范敌真、范敌文在位时期,林邑混乱,最后第二王朝灭亡。

第三王朝

林邑王范阳迈一世即位,建立第三王朝。中国正处在南北朝的混乱时期,范阳迈一世的儿子范阳迈二世趁机攻打日南、九德等郡。南朝宋派遣檀和之、宗悫讨伐林邑国,攻陷了林邑首都[3]。虽然林邑国被打败,但依然屡次侵犯中国的边境。到了南朝的后期,林邑国最终完全占领了日南郡[4]。范神成死后,扶南王子范当根纯篡位,后来范阳迈的子孙范诸农复国。范诸农的儿子范文款向南齐入贡[5],范文款之子范天凯、范天凯之子范弼毳跋摩向南梁入贡[6],后向南陈入贡两次[7]。

第四王朝

弼毳跋摩之后,第二王朝范敌真的后裔高戊律陀罗跋摩取代第三王朝,建立第四王朝。其子商菩跋摩(Sambhuvarman,即范梵志)在位期间,依旧与中国保持着时而朝贡时而敌对的状态。605年,隋炀帝遣将军刘方袭破林邑国都城[8]。在林邑故地置比景郡、海阴郡、林邑郡三郡。数月后隋军还,范梵志复其故地,遣使谢罪,其后朝贡不绝[9]。唐朝建立以后,范梵志之子范头黎遣使向唐太宗朝贡送白鹦鹉[10]。范头黎之子范镇龙被大臣杀害,范头黎外孙拔陀罗首罗跋摩即位。不久,国人改立范头黎女儿伊萨那跋摩为女王。高戊律陀罗跋摩外孙之子诸葛地回国,娶伊萨那跋摩,为林邑王。嗣后毗建陀跋摩二世、律陀罗跋摩二世多次入贡唐朝。

根据中国史书记载,林邑国在唐肃宗至德年间(758年)之后就改国号为“环王”[11]。

参考文献

《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南蛮
《晋书》卷九十七·列传第六十七·四夷·南蛮·林邑
《宋书》列传第五十七·夷蛮·南夷林邑国
《南史》卷七十八·列传第六十八·夷貊上·海南诸国·林邑国
《南齐书》卷五十八·列传第三十九·蛮 东南夷·南夷林邑国
《梁书》卷第五十四·列传第四十八·诸夷·海南诸国·林邑国
《陈书》卷4:“〔光大二年〕九月甲辰,林邑国遣使献方物。”卷5:“〔太建四年〕三月……乙丑,扶南、林邑国并遣使来献方物。”
《隋书》卷八十二·列传第四十七·南蛮·林邑
《北史》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林邑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南蛮·林邑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下·南蛮下·环王

马伯乐. 《占婆史》. 冯承钧 译 . 北京: 中华书局(2004). ISBN 7101042228 (中文).

  1. ^ 广南省奠磐市社奠南社七村莱宜桥发现了汉代墓志,象林县治所在此附近。
  2. ^ 《后汉书》卷4《孝和皇帝本纪》:“五月丁未,初置象林将兵长史官(阚骃十三州志曰:将兵长史,居在日南郡,又有将兵司马,去雒阳九千六百三十里”;卷86《南蛮西南夷列传》:“和帝永元十二年夏四月,日南、象林蛮夷二千余人寇掠百姓,燔烧官寺,郡县发兵讨击,斩其渠帅,余众乃降。于是置象林将兵长史,以防其患。”
  3. ^ 《后汉书》卷6《孝顺皇帝本纪》:“永和元年......十二月,象林蛮夷叛”。
  4. ^ 《后汉书》卷86《南蛮西南夷列传》:“日南象林徼外蛮夷区怜等数千人攻象林县,烧城寺,杀长吏。交址刺史樊演发交址、九真二郡兵万余人救之。兵士惮远役,遂反,攻其府。二郡虽击破反者,而贼埶转盛。会侍御史贾昌使在日南,即与州郡并力讨之,不利,遂为所攻。围岁余而兵谷不继,帝以为忧。”
  5. ^ 《水经注》卷36:“林邑之号,建国起自汉末初平之乱,人怀异心,象林功曹姓区,有子名逵,攻其县杀令,自号为王,値世乱离,林邑遂立。”
  6. ^ 《水经注》卷36:“卢容水出西南区粟城南高山,山南长岭,连接天障,岭西卢容水,凑隐山,绕西卫北,而东迳区粟城北。又东右与寿泠水合,水出寿泠县界。魏正始九年,林邑进侵至寿泠县,以为疆界,即此县也”
  7. ^ 《水经注》卷36:“后乃袭代传位子孙,三国鼎争,未有所附。吴有交土与之邻接,进侵寿泠以为疆界。自区逵以后,国无文史,失其纂代,世数难详,宗胤灭绝无复。种裔外孙范熊代立,人情乐推,后熊死,子逸立。”
  8. ^ 《水经注》卷36:“后乃袭代传位子孙,三国鼎争,未有所附。吴有交土与之邻接,进侵寿泠以为疆界。自区逵以后,国无文史,失其纂代,世数难详,宗胤灭绝无复。种裔外孙范熊代立,人情乐推,后熊死,子逸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