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语:修订间差异

来自云南百科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language | name = 佤語 | nativename = {{lang|prk|loux Rāog}} / loux Vāx | region = 缅甸中国、泰…”)
 
(移除多余内链 via AWB)
第2行: 第2行:
| name     = 佤語
| name     = 佤語
| nativename  = {{lang|prk|loux Rāog}} / loux Vāx
| nativename  = {{lang|prk|loux Rāog}} / loux Vāx
| region    = [[ 缅甸]] [[ 华人民共和 |中国]] [[ 泰国]]
| region    = 缅甸、中国、泰国
| ethnicity  = [[佤族]]
| ethnicity  = [[佤族]]
|speakers =94.44万
|speakers =94.44万
第10行: 第10行:
| nation = {{flag|Wa State}}
| nation = {{flag|Wa State}}
| familycolor = Austro-Asiatic
| familycolor = Austro-Asiatic
| fam2     = [[ 卡西—克木语族]]
| fam2     = 卡西—克木语族
| fam3     = [[ 佤德昂语支]]
| fam3     = 佤德昂语支
| fam4     = [[ 佤语支]]
| fam4     = 佤语支
| lc1     = prk
| lc1     = prk
| ld1     = 巴饶克方言
| ld1     = 巴饶克方言
第21行: 第21行:
|glotto = waaa1245
|glotto = waaa1245
|glottorefname = 核心佤语
|glottorefname = 核心佤语
|script=[[ 拉丁字母]] <br>以前使用:[[ 汉字]] [[ 掸文]]
|script=拉丁字母 <br>以前使用:汉字、掸文
|ELP2 = 5938
|ELP2 = 5938
|ELPname2 = Phalok
|ELPname2 = Phalok
}}
}}
'''佤语'''是[[佤族]]所使用的語言,按照世界语言谱系分类法,属[[ 南亞語系]] 卡西—克木语族[[ 佤德昂語支]] 的语言。
'''佤语'''是[[佤族]]所使用的語言,按照世界语言谱系分类法,属南亞語系卡西—克木语族佤德昂語支的语言。


==分布与方言==
==分布与方言==
第31行: 第31行:
Gerard Diffloth将佤族、佤语所在地区称作“佤族走廊”,位于[[怒江]]和[[澜沧江]]之间。据他所说,佤语方言有南部佤语、“经典佤语”和中国佤语三种。
Gerard Diffloth将佤族、佤语所在地区称作“佤族走廊”,位于[[怒江]]和[[澜沧江]]之间。据他所说,佤语方言有南部佤语、“经典佤语”和中国佤语三种。


 基督教佤族更倾向于支持标准佤语的使用,他们的《圣经》以标准佤语为基础,而标准佤语又是以[[ 景栋]] 以北150英里的[[ 缅甸]][[ 掸邦]] 北部Bang Wai口音为基准的。这个地方接近与中国[[沧源县]]的国境线。
 基督教佤族更倾向于支持标准佤语的使用,他们的《圣经》以标准佤语为基础,而标准佤语又是以景栋以北150英里的缅甸掸邦北部Bang Wai口音为基准的。这个地方接近与中国[[沧源县]]的国境线。


 佤语部分方言保留了-/s,如勐养方言和[[西盟县]],如周植志、颜其香(1984)记录的[[西盟县]]马散乡中课村方言(Watkins 2002:8)。
 佤语部分方言保留了-/s,如勐养方言和[[西盟县]],如周植志、颜其香(1984)记录的[[西盟县]]马散乡中课村方言(Watkins 2002:8)。
第74行: 第74行:
*'''3. 佤方言''':~ 4万,内名:{{IPA|vaʔ}}
*'''3. 佤方言''':~ 4万,内名:{{IPA|vaʔ}}
**[[永德县]]:德党、孟汞、明朗、勐板、永康、大山
**[[永德县]]:德党、孟汞、明朗、勐板、永康、大山
**[[ 郑康县]] :忙丙、木厂
**郑康县:忙丙、木厂
**[[沧源县]]:南腊部分
**[[沧源县]]:南腊部分


第98行: 第98行:
 过去的几十年里,佤族也主要从缅甸移民到泰国。泰国约有1万名讲佤语的人。佤族村庄可以在(Watkins 2002:6)中找到:
 过去的几十年里,佤族也主要从缅甸移民到泰国。泰国约有1万名讲佤语的人。佤族村庄可以在(Watkins 2002:6)中找到:


*[[ 清莱府]][[ 湄赛县]] ,邻近缅甸边境
*清莱府湄赛县,邻近缅甸边境
*[[ 清莱府]][[ 清莱]] 湄尧
*清莱府清莱湄尧
*[[ 清莱府]] 西南部[[ 渊巴宝县]]
*清莱府西南部渊巴宝县
*[[ 清迈府]][[ 清道县]]
*清迈府清道县


===缅甸===
===缅甸===
David Bradley (1994)估计[[ 缅甸]] 有50万佤语使用者。
David Bradley (1994)估计缅甸有50万佤语使用者。


[[ 东枝]] [[ 曼德勒]] [[ 仰光]] 还有少数佤语使用者。
东枝、曼德勒和仰光还有少数佤语使用者。


 佤語分三个方言:
 佤語分三个方言:
*巴饒克方言,120万人,分布在缅甸[[ 佤邦]] [[ 掸邦]] (92万)和中国[[云南省]]部分地区(27万)
*巴饒克方言,120万人,分布在缅甸佤邦、掸邦(92万)和中国[[云南省]]部分地区(27万)
*阿佤方言,10万人,分布在云南省[[西盟县]]、[[孟连县]]和毗邻地区
*阿佤方言,10万人,分布在云南省[[西盟县]]、[[孟连县]]和毗邻地区
*佤方言,4万人,分布在云南省[[永德县]]、[[镇康县]]
*佤方言,4万人,分布在云南省[[永德县]]、[[镇康县]]
第121行: 第121行:
|-
|-
!rowspan="2"|
!rowspan="2"|
![[ 元音|前]]
!前
!colspan=2|[[後元音|後]]
!colspan=2|[[後元音|後]]
|- class=small
|- class=small
第145行: 第145行:
|colspan=3|{{IPA|a}}
|colspan=3|{{IPA|a}}
|}
|}
 另外,佤語中還有15組[[ 雙元音]] : ''iu, ɯi, ui, ia, ɤi, ua, ei, ou, oi~ɔi, ai, aɯ, au''和2組三元音:''iau, uai''。佤語的一般音節結構是C(C)(V)V(V)(C),只有幾個字有零首字母(即字首沒有輔音者)。<ref name=wyyj>"佤语研究", edited by 王敬骝.</ref>
 另外,佤語中還有15組雙元音: ''iu, ɯi, ui, ia, ɤi, ua, ei, ou, oi~ɔi, ai, aɯ, au''和2組三元音:''iau, uai''。佤語的一般音節結構是C(C)(V)V(V)(C),只有幾個字有零首字母(即字首沒有輔音者)。<ref name=wyyj>"佤语研究", edited by 王敬骝.</ref>


=== 輔音 ===
=== 輔音 ===
 佤语巴饶克方言清浊塞音声母都有[[ 送气]] [[ 不送气]] 的区别。不送气声母的音节有元音松紧对立。没有声调对立。
 佤语巴饶克方言清浊塞音声母都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不送气声母的音节有元音松紧对立。没有声调对立。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輔音音素
|+輔音音素
!
!
!colspan=2|[[ 音|唇]]
!colspan=2|唇
!colspan=2|[[齿龈音|齒齦]]
!colspan=2|[[齿龈音|齒齦]]
!colspan=2|[[硬腭音|硬顎]]
!colspan=2|[[硬腭音|硬顎]]
第166行: 第166行:
|
|
|-
|-
!<small>([[ 前鼻音化]])</small><br>[[ 塞音]]
!<small>(前鼻音化)</small><br>塞音
|style=border-right:0|{{IPA|ᵐb}}<br>{{IPAlink|p}}||style=border-left:0|{{IPA|ᵐbʱ}}<br>{{IPAlink|pʰ}}
|style=border-right:0|{{IPA|ᵐb}}<br>{{IPAlink|p}}||style=border-left:0|{{IPA|ᵐbʱ}}<br>{{IPAlink|pʰ}}
|style=border-right:0|{{IPA|ⁿd}}<br>{{IPA link|t}}||style=border-left:0|{{IPA|ⁿdʱ}}<br>{{IPAlink|tʰ}}
|style=border-right:0|{{IPA|ⁿd}}<br>{{IPA link|t}}||style=border-left:0|{{IPA|ⁿdʱ}}<br>{{IPAlink|tʰ}}
第173行: 第173行:
|<br>{{IPA link|ʔ}}
|<br>{{IPA link|ʔ}}
|-
|-
![[ 擦音]]
!擦音
|style=border-right:0|{{IPA link|v}}||style=border-left:0|{{IPA|vʱ}}
|style=border-right:0|{{IPA link|v}}||style=border-left:0|{{IPA|vʱ}}
|style=border-right:0|{{IPA link|s}}||style=border-left:0|
|style=border-right:0|{{IPA link|s}}||style=border-left:0|
第180行: 第180行:
|{{IPA link|h}}
|{{IPA link|h}}
|-
|-
![[ 近音]]
!近音
|colspan=2|
|colspan=2|
|style=border-right:0|{{IPA link|l}}||style=border-left:0|{{IPA|lʰ}}
|style=border-right:0|{{IPA link|l}}||style=border-left:0|{{IPA|lʰ}}
第197行: 第197行:
==文字==
==文字==
[[File:Wa4886.JPG|thumb|T恤衫上的佤文和文化标志]]
[[File:Wa4886.JPG|thumb|T恤衫上的佤文和文化标志]]
 佤族语言以前没有文字,少数识字的佤族有的用汉字,有的也说[[ 掸语]] ,用其文字。20世纪初,对佤族的基督教传教工作从缅甸到中国进行。1912年,美國传教士[[ 永伟里]] 、永文森到[[澜沧县|澜沧]]、[[沧源县|沧源]]传教,创制了一套[[ 拉丁字母]] 佤文,群众称为“撒拉文”,但是不太完备,不能表示[[送氣音|浊送气音]]和[[ 元音]] 的松紧。1931年,美国传教士Young和Sara Yaw Shu Chin设计了一种佤语转写,第一套出版物是1933年出版的佤族诗歌汇编,<ref>{{Cite web |title=The Young Family's Work with the Wa People |url=http://www.humancomp.org/wadict/young_family.html |website=humancomp.org |language=en}}</ref>1938年翻译完了佤语《新约》。这种被称为“圣经正字法”的转写也称作“老佤文”,现在主要在缅甸的佤族地区使用,也由[[ 清迈]] 佤族福利委员会出版,在泰国佤族间使用。<ref>{{Cite web |title=A Bibliography of Materals in or About Wa Language and Culture |url=http://www.humancomp.org/wadict/wa_bibliography.html |website=humancomp.org |language=en}}</ref>
 佤族语言以前没有文字,少数识字的佤族有的用汉字,有的也说掸语,用其文字。20世纪初,对佤族的基督教传教工作从缅甸到中国进行。1912年,美國传教士永伟里、永文森到[[澜沧县|澜沧]]、[[沧源县|沧源]]传教,创制了一套拉丁字母佤文,群众称为“撒拉文”,但是不太完备,不能表示[[送氣音|浊送气音]]和元音的松紧。1931年,美国传教士Young和Sara Yaw Shu Chin设计了一种佤语转写,第一套出版物是1933年出版的佤族诗歌汇编,<ref>{{Cite web |title=The Young Family's Work with the Wa People |url=http://www.humancomp.org/wadict/young_family.html |website=humancomp.org |language=en}}</ref>1938年翻译完了佤语《新约》。这种被称为“圣经正字法”的转写也称作“老佤文”,现在主要在缅甸的佤族地区使用,也由清迈佤族福利委员会出版,在泰国佤族间使用。<ref>{{Cite web |title=A Bibliography of Materals in or About Wa Language and Culture |url=http://www.humancomp.org/wadict/wa_bibliography.html |website=humancomp.org |language=en}}</ref>


 現在使用的佤文是[[ 中華人民共和 國]]1950 年代创制的[[ 拉丁字母]] 文字,用[[長音符號|上加横线]]表示松元音。
 現在使用的佤文是中華人民共和 國1950 年代创制的拉丁字母文字,用[[長音符號|上加横线]]表示松元音。


1956年,中国政府以[[沧源县]][[岩帅镇]]的语音为标准为中国佤族设计了适应[[ 汉语拼音]] [[ 罗马化]] 方案,即“新佤文”或“共和国佤文”“中国佤文”。其出版物主要是通过云南行政部门宣传的,还没有得到学术界以外的广大公众的接受。这种转写最初甚至包括几个[[ 西里尔字母]] ,后来也进行了修订。尽管经过修订,新老佤文仍存在不一致的地方。<ref>{{Cite web |title=Writing of the Wa Language |url=http://www.humancomp.org/wadict/wa_orthography.html |website=Wa Dictionary Project |language=en}}</ref>
1956年,中国政府以[[沧源县]][[岩帅镇]]的语音为标准为中国佤族设计了适应汉语拼音的罗马化方案,即“新佤文”或“共和国佤文”“中国佤文”。其出版物主要是通过云南行政部门宣传的,还没有得到学术界以外的广大公众的接受。这种转写最初甚至包括几个西里尔字母,后来也进行了修订。尽管经过修订,新老佤文仍存在不一致的地方。<ref>{{Cite web |title=Writing of the Wa Language |url=http://www.humancomp.org/wadict/wa_orthography.html |website=Wa Dictionary Project |language=en}}</ref>


 最近,从新佤文吸收部分特点、经过修订的老佤文得到[[ 佤邦]][[ 邦康]] 当局采纳为'''佤邦正字法''',出版了一系列初级读物,以提高[[ 佤邦联合军]] 士兵的识字率。另外,2000年以后 ,[[Facebook]] 等社交网络中的佤族、[[ 卡拉OK]] 佤族歌曲中的佤族歌手都开始采用这种缅甸版修订正字法。<ref>Watkins, Justin (2013). ''Wa Dictionary'', 2 vols. Introduction</ref>
 最近,从新佤文吸收部分特点、经过修订的老佤文得到佤邦邦康当局采纳为'''佤邦正字法''',出版了一系列初级读物,以提高佤邦联合军士兵的识字率。另外,2000年以后 ,Facebook 等社交网络中的佤族、卡拉OK佤族歌曲中的佤族歌手都开始采用这种缅甸版修订正字法。<ref>Watkins, Justin (2013). ''Wa Dictionary'', 2 vols. Introduction</ref>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老佤文<ref name="Ma" />
|+老佤文<ref name="Ma" />
|-
|-
! WBO !! [[国际音标|IPA]] !!  WBO !! [[国际音标|IPA]] !!  WBO !! [[国际音标|IPA]] !!  WBO !! [[国际音标|IPA]] !!  WBO !! [[国际音标|IPA]] !!  WBO !! [[国际音标|IPA]]
! WBO !! IPA !!  WBO !! IPA !!  WBO !! IPA !!  WBO !! IPA !!  WBO !! IPA !!  WBO !! IPA
|-
|-
| p || [p] || bh || [ᵐbʱ] || nh || [nʰ] || rh || [rʰ] || o || [o] || e || [ei]
| p || [p] || bh || [ᵐbʱ] || nh || [nʰ] || rh || [rʰ] || o || [o] || e || [ei]
第236行: 第236行: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refbegin}}
{{refbegin}}
*周植志、颜其香,《佤语简志》,[[ 民族出版社]] ,1984年。
*周植志、颜其香,《佤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4年。
*赵富荣、陈国庆,《佤语基础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赵富荣、陈国庆,《佤语基础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refend}}
{{refend}}

2023年3月11日 (六) 22:05的版本

佤语
loux Rāog / loux Vāx
区域缅甸、中国、泰国
族群佤族
母语使用人数未知(94.44万 根据 2000–2008)[1]
语系
南亚语系
  • 卡西—克木语族
    • 佤德昂语支
      • 佤语支
        • 佤语
文字拉丁字母
以前使用:汉字、掸文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Template:Flag
语言代码
ISO 639-3分别为:
prk – 巴饶克方言
vwa – 阿佤方言
wbm – 佤方言
Glottologwaaa1245[2]
濒危语言项目佤语({{{iso3}}})

佤语佤族所使用的语言,按照世界语言谱系分类法,属南亚语系卡西—克木语族佤德昂语支的语言。

分布与方言

Gerard Diffloth将佤族、佤语所在地区称作“佤族走廊”,位于怒江澜沧江之间。据他所说,佤语方言有南部佤语、“经典佤语”和中国佤语三种。

基督教佤族更倾向于支持标准佤语的使用,他们的《圣经》以标准佤语为基础,而标准佤语又是以景栋以北150英里的缅甸掸邦北部Bang Wai口音为基准的。这个地方接近与中国沧源县的国境线。

佤语部分方言保留了-/s,如勐养方言和西盟县,如周植志、颜其香(1984)记录的西盟县马散乡中课村方言(Watkins 2002:8)。

中国

中国的佤语书写系统以云南沧源县艾师土语为基础。

David Bradley (1994)估计中国有约32.2万佤语使用者。中国佤族生活在(Watkins 2002):

还有少数佤语使用者生活在昆明市云南各处。

《佤语方言研究》(2004)总结的佤语三种方言及其次方言是:[3]

  • 1. 巴饶克方言:~ 25万使用者:内名pa̠ rauk, pa̠ ɣaɯk
    • 艾师土语 :21.8万
      • 沧源县:岩师、团结、勐省、糯良、单甲、勐角、勐来、永和
      • 双江县:沙河、勐勐、南榔
      • 耿马县:四排山、耿宜、贺派、勐简、孟定、付荣
      • 澜沧县:东河、文东、上允、雪林
    • 班洪土语:3.5万
    • 大寨土语:3千
  • 2. 阿佤方言:~ 10万使用者,内名:ʔa vɤʔ
    • 马散土语:6万
      • 西盟县:莫窝、新厂、中课、勐梭、岳宋、翁戛科、力所部分
    • 阿佤来土语 :3千
    • 大芒糯土语:3万
    • 细允土语:5千
  • 3. 佤方言:~ 4万,内名:vaʔ
    • 永德县:德党、孟汞、明朗、勐板、永康、大山
    • 郑康县:忙丙、木厂
    • 沧源县:南腊部分

Jackson Sun (2018a)[5]列出阿瓦方言及其其他名称如下。

  • 马散 (Lavïa; Ravia; Avë; Avo等)。Sun (2018b)[6]记录了西盟县勐卡乡(məŋkʰa)班哲村(pa-cʰək)Lavïa [la-vɨɒʔ]话,无声调且有倍半音节。
  • 阿佤来 (Avëloy)
  • 大芒糯 (Vo)
  • 细允 (Va [vàʔ])。Sun (2018a)[5]记录了西盟县翁嘎科乡英腊村(zoŋráʔ)方言。单音节有高中低3个声调。Sun (2018a)注意到这种方言和翁戛科相邻的村属于同一方言,该方言一直分布到澜沧县糯福镇、东回镇。

永德、镇康、南腊佤族的傣语外名是la˧˩。西双版纳傣族自称va˩va˩dip˥“生佤”、va˩ʔău˥ho˥“拿头佤”、va˩sə˥să˥na˥˧“信教佤”。在西盟县和孟连县,佤族内名为xa˧˩va˥˧,而沧源县和耿马县的则为xa˧˩va˥˧lɒi˥˧(周植志等 2004:2)。

《中国孟高棉语族语言与南亚语系》(2012:138)[7]列出不同县的佤语名称:

  • pa̠ raukpa̠ɣaɯk(巴饶克):澜沧、耿马、双江县,外名:小卡瓦、卡瓦、熟卡、腊家
  • vaʔ(佤):镇康、永德县,外名:本人
  • vɔʔ(斡)、ʔa vɤʔ(阿卫)、rɤ viaʔ(日佤):西盟、孟连县,外名:大卡瓦、生卡、野卡
  • xa˧˩va˥˧lɒi˥˧(卡瓦来):沧源、耿马县,也称va˥˧(瓦)

《云南民族识别综合调查报告》(1960)提到孟连县一种叫“补角”(内名:仆嘎)的语言。[8]补角人被识别为布朗族,1960年有212人口。

克拉人(傣语外名:卡拉;人口:393)分布在腾冲县三区(尤伟琼《云南民族识别研究》 2013:359)。[9]克拉人曾说一种佤语方言,但现在只说汉语,自称佤妈。[8]

泰国

过去的几十年里,佤族也主要从缅甸移民到泰国。泰国约有1万名讲佤语的人。佤族村庄可以在(Watkins 2002:6)中找到:

  • 清莱府湄赛县,邻近缅甸边境
  • 清莱府清莱湄尧
  • 清莱府西南部渊巴宝县
  • 清迈府清道县

缅甸

David Bradley (1994)估计缅甸有50万佤语使用者。

东枝、曼德勒和仰光还有少数佤语使用者。

佤语分三个方言:

  • 巴饶克方言,120万人,分布在缅甸佤邦、掸邦(92万)和中国云南省部分地区(27万)
  • 阿佤方言,10万人,分布在云南省西盟县孟连县和毗邻地区
  • 佤方言,4万人,分布在云南省永德县镇康县

音系

元音

元音音素
不圆唇音 圆唇音
i ɯ u
半闭 e ɤ o
半开 ɛ ɔ
a

另外,佤语中还有15组双元音: iu, ɯi, ui, ia, ɤi, ua, ei, ou, oi~ɔi, ai, aɯ, au和2组三元音:iau, uai。佤语的一般音节结构是C(C)(V)V(V)(C),只有几个字有零首字母(即字首没有辅音者)。[10]

辅音

佤语巴饶克方言清浊塞音声母都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不送气声母的音节有元音松紧对立。没有声调对立。

辅音音素
齿龈 硬颚 软颚 声门
鼻音 Template:IPA link Template:IPA link Template:IPA link ɲʰ Template:IPA link ŋʰ
(前鼻音化)
塞音
ᵐb
Template:IPAlink
ᵐbʱ
Template:IPAlink
ⁿd
Template:IPA link
ⁿdʱ
Template:IPAlink
ᶮɟ
Template:IPA link
ᶮɟʱ
ᵑg
Template:IPAlink
ᵑgʱ
Template:IPAlink

Template:IPA link
擦音 Template:IPA link Template:IPA link Template:IPA link
近音 Template:IPA link Template:IPA link
颤音 Template:IPA link

文字

T恤衫上的佤文和文化标志

佤族语言以前没有文字,少数识字的佤族有的用汉字,有的也说掸语,用其文字。20世纪初,对佤族的基督教传教工作从缅甸到中国进行。1912年,美国传教士永伟里、永文森到澜沧沧源传教,创制了一套拉丁字母佤文,群众称为“撒拉文”,但是不太完备,不能表示浊送气音和元音的松紧。1931年,美国传教士Young和Sara Yaw Shu Chin设计了一种佤语转写,第一套出版物是1933年出版的佤族诗歌汇编,[11]1938年翻译完了佤语《新约》。这种被称为“圣经正字法”的转写也称作“老佤文”,现在主要在缅甸的佤族地区使用,也由清迈佤族福利委员会出版,在泰国佤族间使用。[12]

现在使用的佤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代创制的拉丁字母文字,用上加横线表示松元音。

1956年,中国政府以沧源县岩帅镇的语音为标准为中国佤族设计了适应汉语拼音的罗马化方案,即“新佤文”或“共和国佤文”“中国佤文”。其出版物主要是通过云南行政部门宣传的,还没有得到学术界以外的广大公众的接受。这种转写最初甚至包括几个西里尔字母,后来也进行了修订。尽管经过修订,新老佤文仍存在不一致的地方。[13]

最近,从新佤文吸收部分特点、经过修订的老佤文得到佤邦邦康当局采纳为佤邦正字法,出版了一系列初级读物,以提高佤邦联合军士兵的识字率。另外,2000年以后,Facebook等社交网络中的佤族、卡拉OK佤族歌曲中的佤族歌手都开始采用这种缅甸版修订正字法。[14]

老佤文[15]
WBO IPA WBO IPA WBO IPA WBO IPA WBO IPA WBO IPA
p [p] bh [ᵐbʱ] nh [nʰ] rh [rʰ] o [o] e [ei]
p [pʰ] d [ⁿd] ny [ɲ] y [j] ie [ɛ] o [ou]
t [t] dh [ⁿdʱ] nyh [ɲʰ] yh [jʰ] aw [ɔ] oi, oe, we [oi~ɔi]
th [tʰ] j [ᶮɟ] ng [ŋ] l [l] a [a] ai [ai]
c [c] jh [ᶮɟʱ] ngh [ŋʰ] lh [lʰ] iu [iu] au [aɯ]
ch [cʰ] g [ᵑg] s [s] i [i] eei, ui [ɯi] au, ao [au]
k [k] gh [ᵑgʱ] h [h] ee [ɯ] ui, wi [ui] iao [iau]
kh [kʰ] m [m] v [v] u [u] ia [ia] oe [uai]
x [ʔ] mh [mʰ] vh, f [vʱ] e [e] eue [ɤi]
b [ᵐb] n [n] r [r] eu [ɤ] ua, wa [ua]

注释

  1. ^ 巴饶克方言于《民族语》的链接(第18版,2015年)
    阿佤方言于《民族语》的链接(第18版,2015年)
    佤方言于《民族语》的链接(第18版,2015年)
  2.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核心佤语.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3. ^ 周植志; 颜其香; 陈国庆. 佤语方言硏究.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4. 
  4.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回镇东岗村细允. ynszxc.gov.cn.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5. ^ 5.0 5.1 Sun, Jackson T.-S. New Contributions to Waic Phonological Studies: Va –通过Academia.edu (English). 
  6. ^ Sun, Jackson T.-S. New Contributions to Palaungic Phonological Studies: Lavïa –通过Academia.edu (English). 
  7. ^ 颜其香; 周植志. 中国孟高棉语族语言与南亚语系.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8. ^ 8.0 8.1 Template:Cite report
  9. ^ 尤伟琼. 云南民族识别研究.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3. 
  10. ^ "佤语研究", edited by 王敬骝.
  11. ^ The Young Family's Work with the Wa People. humancomp.org (English). 
  12. ^ A Bibliography of Materals in or About Wa Language and Culture. humancomp.org (English). 
  13. ^ Writing of the Wa Language. Wa Dictionary Project (English). 
  14. ^ Watkins, Justin (2013). Wa Dictionary, 2 vols. Introduction
  15. ^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Ma的引用提供文字

参考文献

  • 周植志、颜其香,《佤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4年。
  • 赵富荣、陈国庆,《佤语基础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延伸阅读

  • Bradley, David. 1994.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In Moseley, Christopher, et al.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London: Routledge.
  • Seng Mai, Ma (2011) A Descriptive Grammar of Wa. M.A. Thesis. Payap University. Chiang Mai, Thailand.
  • Schiller, Eric. (1985). An (Initially) Surprising Wa language and Mon-Khmer Word Ord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UCWIPL) 1.104–119.
  • Watkins, Justin. 2013. Dictionary of Wa (2 vols). Leiden: Brill.
  • Watkins, Justin. 2013. 'Grammatical aesthetics in Wa'. In: Williams, Jeffrey P., (ed.), The Aesthetics of Grammar: Sound and Meaning in the Languages of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99–117.
  • Watkins, Justin. Topicalisation, focus-clefts and stranded prepositions in Wa. University of Zurich. 2010 [2020-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English). 
  • Watkins, Justin William. 2002. The phonetics of Wa: experimental phonetics, phonology, orthography and sociolinguistics. Canberra: Pacific Linguistics, Research School of Pacific and Asian Studie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外部链接

Template:Austroasiatic languages Template:缅甸语言 Template:中国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