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瑞麗江的河水/澂江府
澂江府,是明朝和清朝時期的一個府,位於雲南省,河陽縣為附郭縣。蠻名羅閣,意為「虎道」或「虎跡」[1]。
沿革
古為西南夷地,後屬滇國[2]。漢元封年間在此設俞元縣,屬益州郡,蜀漢改屬建寧郡,南朝梁時屬南寧州[2]。隋朝屬昆州,唐朝屬牂州,隸屬黔州都督府,開元年間降為羈縻州[3]。天寶末年被南詔占據,稱羅伽甸,羅伽甸原是麽㱔蠻居住之地,後被僰蠻占領,蒙氏在此設河陽郡[2]。大理段氏將僰蠻拆為三個部落:強宗、休制、步雄,其中步雄部一部分遷徙至羅伽甸,稱為羅伽部[2]。元憲宗四年(1254年)歸附蒙元,六年(1256年)設置羅伽萬戶府[2],至元三年(1270年)改為中路總管府,十六年(1276年),升澂江路[2]。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澂江路為澂江府[1]。
政治
明朝澂江府有知府一人、通判一人,下設部門有經歷司、照磨所、司獄司、儒學、醫學、僧綱司。[4]
臨元道、布政分司駐於澂江府[5]。
行政區劃
人口
明《正德雲南志》載澂江府時有4,161戶、35,263人[6]。明《萬曆雲南通志》載澂江府時有4,860戶、35,460人[7]。
城池
澂江府城,舊建於繡毬山上,正德十三年(1518年)知府童璽遷建至金蓮山下,嘉靖二十年(1541年)知府周朝俛又遷至繡毬山前,隆慶四年(1570年)知府徐可久再遷至舞鳳山麓。磚城,周圍六百八丈,高一丈九尺,厚一丈五尺,建有樓閣、墩台、鋪舍、水洞、溝道。雲南巡撫鄒應龍題寫城門:東門擁暉、南門澄波、西門覽秀、北門儀鳳。外有護城河,深五尺,寬一丈,城東西泉水匯入護城河,有出水口注入撫仙湖。[8]
西街土城,在府西10里,內有大量民居,正德六年(1511年)有匪患,知府唐臣號召居民在各自屋前分築土城若干丈,周圍三里,開五門[8]。
文化
教育
澂江府儒學,舊在金蓮山麓,元大德年間路總管魁納建,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重修,正德十二年(1517年)知府童璽遷建,隆慶四年(1570年)知府徐可久在舞鳳山麓府治左側重建。知府徐可久在府察院左側建有「澄心書院」,府治東側有「桂香書院」,府治西側有「點蒼書院」,嘉靖年間督學歐陽公檄知府嚴燁建。[9]
知府列表
姓名 | 籍貫 | 時間 |
---|---|---|
胡思 | 西安右衛 | 洪武十四年(1381年) |
白永年 | 四川宜賓 | 永樂二十年(1422年) |
王彥 | 江西安福 | 正統六年(1441年) |
尹恕 | 江西安福 | |
向侃 | 南直隸揚州 | 成化五年(1469年) |
安康 | 貴州石阡 | |
彭斌 | 南直隸華亭 | |
徐邦木 | 南直隸無錫 | |
謝禮 | 山西平陽 | |
郭顯 | 江西吉水 | |
劉仁恭 | ||
曾昂 | 四川華陽 | |
饒欽 | 南直隸祁門 | 成化 |
張順 | 四川夾江 | |
張冕 | 南直隸江都 | |
溫廉 | 山西介休 | |
姚黼 | 南直隸上元 | |
劉傑 | 山西臨汾 | 正德 |
童璽 | 福建連城 | 正德 |
王良臣 | 陝西寧羌衛 | |
[10][11] |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陳文.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二·澂江府条·建置沿革.
蠻雲羅閣,漢語虎跡,一曰虎道,皆此地也。蒙氏為河陽郡,段氏為羅伽部,元初立羅伽萬戶,後將羅伽、落蒙、末迷三萬戶地改為中路,又後改羅伽為澂江路。今洪武十五年改為府,領二州四縣,治河陽、陽宗、江川三縣。
- ^ 2.0 2.1 2.2 2.3 2.4 2.5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六·澂江府·建置沿革.
禹貢梁州之界天文井鬼分野古西南夷戰國時為滇國地漢元封初置俞元縣屬益州郡蜀漢屬建寧郡梁屬南寧州隋置昆州此地屬牂州隸黔州都督府開元中降為羈縻州天寶末沒於蠻號羅伽甸初麽㱔蠻居之後為僰蠻所奪南詔蒙氏於此置河陽郡宋時大理段氏析蠻為三部曰強宗曰休制曰步雄其步雄部後居羅伽甸者號羅伽部元憲宗四年內附六年置羅伽萬戶至元三年改為中路十六年升為澂江路屬雲南行省本朝洪武十五年改為澂江府領縣三州二
- ^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三·地理志·澂江府·沿革.
……隋屬昆州唐屬牂州隸黔州都督府開元中降為羈縻州……
- ^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五·建设志·澂江府·职官.
- ^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六·澂江府·公署.
- ^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六·澂江府·户口.
- ^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六·赋役志·澂江府.
- ^ 8.0 8.1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五·建设志·澂江府·城池.
- ^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八·学校志·澂江府·庙学.
- ^ 周季鳳. 正德云南志·卷六·澂江府·宦绩.
- ^ 李元陽. 万历云南通志·卷十·官师志·澂江府·名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