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元县

来自云南百科

俞元县,西汉至南朝梁时期的县,一说在澄江市,一说在玉溪市江川区,一说在玉溪市红塔区,一说为抚仙湖水下古城。《中国历史地图集》将俞元县定于今澄江市[1]

历史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开益州郡,设俞元县,在河中洲上[2],桥水(即曲江[3],又说铁池河[南盘江澂江府段][4])源自俞元县,南有大湖(即抚仙湖[3],又说星云湖[5]),境内的怀山(《后汉书》作“装山”)产铜[6],东汉属益州郡[7]。三国蜀汉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俞元改属建宁[8]。西晋泰始七年(271年),武帝划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设立宁州[9],俞元县属宁州建宁郡。太安二年(303年),晋惠帝分建宁以西七县另立为益州郡,俞元县改属益州郡,永嘉二年(308年)改益州郡为晋宁郡[10]。南朝宋、齐属晋宁郡[11][12],齐时南中各地已被大姓爨氏控制,萧梁仅能遥领宁州,到陈朝即不再统治宁州[13]

《宋书》晋宁郡漏载俞元县,《华阳国志》亦无俞元[2],成孺《宋书州郡志校勘记》认为应做补遗,后多从之,也有文献(如《东晋疆域志》)认为东晋及宋时已无俞元县[14]

地望

明《寰宇通志》将俞元县范围定为澂江府全境[15],《明一统志》[16]、《正德云南志[17]、《万历云南通志[18]等从此说,《汉志释地略》将俞元县位置定于河阳县(今澄江市)东南[19]。唐《蛮书》记载“通海镇,去安宁西第三程至龙封驿。驿前临瘴川,去柘东城八日程,汉俞元县故地也”,认为俞元县故地在唐时柘东(今昆明)以西八日路程处的龙封驿。但《蛮书》在路程上的记载出现前后矛盾,且“西”字应作“南”,向达认为俞元县及龙封驿应在通海至昆明路途中[4]方国瑜将其定为今玉溪市江川区[3]。韩长生认为俞元县在江川区​江城镇龙街村,即碌云异城,唐绛县及元明江川县所在地,李家山古墓群的墓主是俞元县首领[5]

道光云南通志稿》认为俞元县在新兴州,即今玉溪市红塔区,范围包括江川县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区)南部、三泊县(今安宁市县街)南部,“池”指星云湖,而河阳县汉时为胜休县[20][21]。《河阳县地志稿》、《汉书补注》等从此说[22]

1992年抚仙湖水下古城被发现,部分学者认为俞元县址即水下古城,建于东汉章帝时期,沉陷于西晋永嘉初年,俞元豪率部民西迁至永昌郡境内,宁州刺史王逊侨置河阳郡,因此《宋书》无载俞元县[23][24]

脚注

  1. ^ 谭其骧(1982年),第31-32页
  2. ^ 2.0 2.1 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第273页:"俞元县〔旧作新定县,廖本注云“当作俞元县”,兹遥改。〕,在河中洲上。南池,桥水所出,东至毋单入温水。怀山出铜。"
  3. ^ 3.0 3.1 3.2 方国瑜(1987年),第63页
  4. ^ 4.0 4.1 向达(1962年),第144页
  5. ^ 5.0 5.1 韩长生(2001年)
  6. ^ 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八上,第1601页:"益州郡,武帝元封二年开。莽曰就新,属益州。……县二十四:……俞元,池在南,桥水所出,东至毋单入温,行千九百里。怀山出铜。"
  7. ^ 后汉书,志二十三·郡国五,第3512-3513页:"益州郡,武帝置。……俞元,装山出铜。"
  8. ^ 晋书,卷十四·地理上,第441页:"建宁郡,蜀置,统县十七,户二万九千。味、昆泽、存䣖、新定、谈槀、母单、同濑、漏江、牧麻、谷昌、连然、秦臧、双柏、俞元、修云、泠丘、滇池。"
  9. ^ 晋书,卷十四·地理上,第440页:"泰始七年,武帝以益州地广,分益州之建宁、兴古、云南、交州之永昌,合四郡为宁州,统县四十五,户八万三千。"
  10. ^ 晋书,卷十四·地理上,第441页:"太康三年,武帝又废宁州入益州,立南夷校尉以护之。太安二年,惠帝复置宁州,又分建宁以西七县别立为益州郡。永嘉二年,改益州郡曰晋宁,分牂柯立平夷、夜郎二郡。"
  11. ^ 宋书,卷三十八·州郡四,第1183页:"晋宁太守,晋惠帝太安二年,分建宁西七县为益州郡,晋怀帝更名。……〔俞元长,汉旧县,属益州郡,晋太康地志属建宁。〕"
  12. ^ 南齐书,卷十五·州郡下,第304页:"宁州,镇建宁郡,本益州南中,诸葛亮所谓不毛之地也。……晋宁郡:建伶、连然、滇池、俞元、谷昌、秦臧、双柏。"
  13. ^ 尤中(1990年),第86-89页
  14. ^ 东晋疆域志,卷三·实州郡县第三·宁州,第242页:"修云、俞元二县,闲流民复立律高县,而二县则《沈志》已无,疑东晋亦同,且核其地理亦不在建宁以西,疑益州郡七县中必无修云、俞元也。余又无县足以当之,姑从《沈志》共阙疑焉。"
  15. ^ 《寰宇通志》,引自云南史料丛刊,第七卷,第149页:"(澂江府·建置沿革)……汉武帝置俞元县,属益州。"
  16. ^ 《明一统志》,引自云南史料丛刊,第七卷,第190页:"(澂江府·建置沿革)……古西南夷,战国楚时为滇国地,汉元封初,置俞元县,属益州郡,蜀汉属建宁郡,梁属南宁州,隋置昆州,此地属焉。"
  17. ^ 正德云南志,卷六,澂江府,第1页:"古西南夷,战国楚时为滇国地,汉元封初,置俞元县,属益州郡,蜀汉属建宁郡,梁属南宁州,隋置昆州。"
  18. ^ 《万历云南通志》卷三·澂江府,引自大理丛书·方志篇,卷一,第279页:"战国属楚,为滇国地,汉置俞元县,属益州郡,蜀汉属建宁郡,梁属南宁州,隋属昆州。"
  19. ^ 汪士铎《汉志释地略》,引自史记两汉书三史 补编,第三册,第62页:"俞元,河阳东南。"
  20. ^ 道光云南通志稿,卷三十三,建置志一之三·沿革三,第11页:"谨案:澂江府,旧志皆以为俞元,考俞元惟新兴北连昆阳,乃其旧地。若河阳、江川自属胜休,考汉《地理志》胜休县注云:“河水东至毋掇入桥,河水今抚仙、星云二湖,若俞元桥水所出,桥水今曲江,则河阳非俞元,而河阳、江川自属胜休,为河水所出。”"
  21. ^ 道光云南通志稿,卷三十三,建置志一之三·沿革三,第15页:"谨案:新兴,汉属俞元县。《汉志》俞元县注“桥水出”,桥水即曲江,出今新兴州北。又云“池在南”,池即星云湖,古县地广,东兼及江川。盖桥水出俞元,而河水则出俞元、胜休界上也。"
  22. ^ 王先谦(1983年),第783页
  23. ^ 万斗云(2009年),第66-67页
  24. ^ 杨鸿勋(2001年)

参考资料

  • 班固 撰; 颜师古 注. 汉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CSBN 11018·341. 
  • 范晔 撰; 李贤 注. 后汉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CSBN 11018·575. 
  • 王先谦. 汉书补注.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CSBN 11018·1171. 
  • 房玄龄 撰. 晋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CSBN 11018·640. 
  • 洪亮吉 编. 东晋疆域志. 台北: 文海出版社. 1968. 
  • 常璩 撰; 任乃强 校注.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ISBN 7-5325-1778-0. 
  • 沈约 撰. 宋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CSBN 11018·639. 
  • 萧子显 撰. 南齐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CSBN 11018·599. 
  • 樊绰 撰; 向达 校注. 蛮书校注.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CSBN 11018·214. 
  • 周季凤. 正德云南志. 1510. 
  • 阮元,伊里布 修; 王崧,李诚 纂. 道光云南通志稿. 1836. 
  • 方国瑜 主编; 徐文德,木芹,郑志惠 纂录校订. 云南史料丛刊.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8. ISBN 7-81025-828-1. 
  • 二十五史补编编委会. 史记两汉书三史 补编.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5. ISBN 7-5013-2730-0. 
  • 杨世钰,赵寅松 主编; 郭惠青,李公 本篇主编; 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 编. 大理丛书·方志篇.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7. ISBN 978-7-105-07425-9. 
  • 谭其骧 主编. 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2册 秦·西汉·东汉时期.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2. ISBN 7-5031-1841-5. 
  • 方国瑜.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 北京: 中华书局. 1987. ISBN 7-101-00125-4. 
  • 尤中. 云南地方沿革史.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0. ISBN 7-222-00606-0. 
  • 杨鸿勋. 抚仙湖水下考古勘察的初步收获. 中国文物报. 2001-07-11. 
  • 韩长生. 汉代俞元县治所浅探.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5): 32–35. doi:10.13963/j.cnki.hhuxb.2001.05.008. 
  • 万斗云. 抚仙湖水下遗址考. 古滇国文化研究论文选集.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9: 62–67. ISBN 978-7-222-057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