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極大鐘

出自云南百科

建極大鐘,是南詔時期崇聖寺寺內的大鐘。大鐘是崇聖寺(位於今雲南省大理市)曾有的五大重器之一。其餘四寶分別是三塔、雨銅觀音銅像、證道歌碑及佛都匾以及三聖金像。[1][2]

歷史

在南詔建極十二年(871年),景莊帝蒙世隆下令在崇聖寺內鑄造一所建極大鐘。大鐘分為上下兩層,每層六面。上層每面高二尺五寸,闊二尺二寸。而下層就高一尺三寸,闊一尺七寸。鐘的每面均鑄有波羅蜜及天王像,通高丈餘,厚約一尺。建極大鐘的音律宏亮,聲傳八十里仍能聽到[3]。明代末年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讚美大鐘與崇聖寺的景色[注 1]。基本上,鑄造大鐘的工藝要求十分高,必須具備精湛的冶煉技術方能鑄造成功。1997年,大理市人民政府撥款550萬在三塔公園復建南詔建極大鐘樓以及建極大鐘[4]。「鐘(建極大鐘)震佛都」曾經是大理著名十六景之一。[5]

參見

注釋

  1. ^ 見明代徐霞客《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八〉「十四日」段原文:「唐開元中建,名崇聖寺。前三塔鼎立而中塔最高,形方累十二層,故今名為三塔。塔四旁皆高松參天,其西由山門而入,有鐘樓與三塔對,勢極雄壯,而四壁已頽,簷瓦半脫已岌岌矣。樓中有鐘極大,徑可丈餘,而厚及尺,為蒙氏時鑄,其聲聞可八十里。」

參考來源

  1. ^ 湯濤. 沿著長江看建築. 黃山國際. 2017: 18. 
  2. ^ 廖武龍〈攝影家李預端拍下崇聖寺三塔自然之美 兩岸攝影家也感受到佛門的清靜與安詳〉. 太平洋新聞網. 2017-06-23 [2017-11-04]. [失效連結]
  3. ^ 燦爛的中國文明〈南詔社會 建極大鐘〉. 中國文化研究院. [2021-05-14]. 
  4. ^ 金庸筆下天龍寺重現大理. 香港文匯報. 2006-06-07 [2017-11-04]. 
  5. ^ 崇聖寺三塔. 雲南中青國際旅行社. [2017-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3). 
Wikipedia-logo-v2-zh-hans.svg
本條目的最初版本來自中文維基百科(連結),主編是Elmond,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發布,現版本可能與維基百科條目有一些差異。如果您重寫或大幅修訂這篇條目,請將這個模板移除,換上{{原創條目}}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