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中慶路學禮樂記

出自云南百科
中慶路學禮樂記
何弘佐 元·至正元年
本文出自《雲南圖經志書·卷八
錄自李春龍、劉景毛《景泰雲南圖經志書校注》版本。

滇為西南重鎮,控弦萬里,方區宇未合,我世皇駕六飛,仗天戈,由吐蕃、麗江入其境,雲南三十七部及金齒、交趾舉皆內屬。至元甲戌,命平章政事賽典赤建行省,事於滇城,以彈壓諾夷,凡六詔之地盡為郡縣,至於海隅,蒼生莫不梯航重譯來享來王。

於是建學立師,降廟貌之規,繪聖賢之像,為萬姓瞻依之所;春秋釋典[1],講禮肄樂,以嚴報本追遠之義。殆將化猩鴂為麟鳳,易氈毳為衣冠。世皇之心,天地之心也;世皇之仁,天地之仁也。自時厥後,垂六十年,吏治文化埒於中上,嗚呼聖哉!

天曆初,鎮兵扇諸蠻作亂,典章文物,掃蕩無遺,學校禮樂其所存者幾希矣。至元戊寅,著作郎杜敏以亞中大夫來僉南憲事,深懼學校廢弛,禮樂不備,慢神褻民,不可以祭。方與諸公求所以妥神綏民之道,曰:「禮,非玉帛俎豆也,然舍玉帛俎豆無以觀禮焉;樂,非鐘鼓笙鏞也,然舍鐘鼓笙鏞無以觀樂焉。」其備諸事未具,以邊庭弗靖,議遂寢[2]。庚辰秋,加通議大夫、左右司郎中,乃刻意贊畫,謀於平章勝家奴、參政沙的、俾[3]曲靖路教授劉黻[4]、昆明縣教諭王景賢,乘驛持鏹五千緡,市禮樂器於江之南。憲府又以衣服不備,委中慶路學錄潘允文亦持千緡計置於成都。辛巳春,憲副常泰始來𦲷學,與經歷月倫赤不花、知事董淵、照磨李友諒同寅協恭,氣類翕合,皆以勉勵作養為先務,其斯文復興之一大機括歟!

弘佐適以提舉學校之命至。學正朱銓暨諸生請紀成事。固辭不獲,作而曰:「人心不同如其面,然禮樂刑政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是以古之聖人於《謙》[5]制禮,於《豫》[6]作樂,於《賁》以明政,於《豐》[7]以制刑。則禮樂者政刑之本,政刑者樂禮之輔。故禮自外作而道充於內,樂由中出而聲和於外,政所以一不齊之行,刑所以防不軌之奸。民心同而治道一,俾悖逆詐偽之心不萌,淫慝乖亂之事不作,則玉帛俎豆、鐘鼓笙鏞於世未必無補也,子貢曰:「見其禮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省憲諸公之德政可知矣。」既以復諸生。因書之,俾鑱於石以為獎勸[8]

點校

  1. ^ 典,正德《雲南志》作「奠」。
  2. ^ 寢,原作「[⿱穴⿰爿𠬶]」,據正德《志》、《新纂雲南通志》改。
  3. ^ 正德《志》「俾」前有「公」字。
  4. ^ 劉黻,正德《志》作「劉輔」。
  5. ^ 正德《志》「謙」下有「而」字。
  6. ^ 正德《志》「豫」下有「以」字。
  7. ^ 豐,原作「禮」,據正德《志》、《易經·豐卦》改。
  8. ^ 獎勸,正德《志》作「奕世」。
  本元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