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憫忠寺記
夫佛法以慈悲為教,而冥昧含弘[1],若言其有,而相不可尋;若言其無,而化之者眾[2]。能仁降跡西天,教法入於東土[3],自漢之唐、之宋,暨我朝隆盛崇重,天下響應。雲南去京里以萬數[4],而真乘佛印與儒典並興,上自豪貴,下及賤隸,莫不頂戴欽奉。
至元十四年,忽哥赤雲南王、平章賽典赤公及郁凹麻師謀為保國安民之計[5],於中慶城北隅高阜之上創建五華大殿,扁曰「憫忠寺」[6]。其地左蟠龍,右玉案,滇池朝於前,商山聳於後。像設五如來於其中,周檐四壁繪畫諸佛、菩薩、神龍之儀形[7],範金填彩,絢爛人目,其殿制高爽宏麗,重檐疊栱奇巧[8],異乎他構,真一方蘭若之甲者也。又置田莊以給苾𫇴之饘粥,備人戶以隸院宇之使,令旦望禪誦,祝皇帝萬萬歲以無疆[9]。
至正癸卯春三月,紅巾賊兵乘虛入寇,陷中慶城,毀民廬以為寨柵,梵宇神祠亦不免焉,於是寺之門廡僧房,掃地面盡,惟大殿儼然獨存。官軍克復之後[10],住持僧慶堂罄其衣缽修葺之,未底完美[11]。今行省平章政事脫歡普花榮祿公嘉其志[12],啟奉梁王,令旨捐俸廩,增置寢殿,備金碧丹漆之飾[13],煥然一新,前之廢者咸復其初,而慶堂求記於予[14]。
竊惟天下之物,成毀有數,廢興有時,而皆不離乎人。茲寺昔創於王公貴人,中更寇變,躪蹂圮壞,今值榮祿公與慶堂[15]同心協力,復葺完之,豈非人數相參而致然歟?榮祿公由本省郎中歷升首相,既用兵以靜邊境之難,輕徭薄賦,寬裕民力,公私有餘,更新佛宇[16],深得昔賢先致力於民而後致於神之意。慶堂諱慧喜[17],乃官渡萬夫長趙天祥之伯仲昆弟,年弱冠,薙染於本空和尚[18],後游江浙,歷受明師之傳,以得其教台而歸[19]。至正壬寅,會茲寺久乏住持,僉議啟於梁王,固請主之[20],視今僅閱七年,說法度人數百餘會,受其戒牒五干餘人。噫!若慶堂者,亦可謂難遇者矣[21],故不辭而為之書[22]。
點校
- ^ 夫佛法以慈悲為教而冥昧含弘 此句《新纂雲南通志》作「夫佛法者一氣平分,具合眾象」。
- ^ 化之者眾 《新纂志》作「性不可易」。
- ^ 入於東土 《新纂志》作「傳東土」。
- ^ 雲南去京里以萬數 京,《新纂志》作「天」。
- ^ 之計 二字原闕,據《新纂志》補。
- ^ 扁曰憫忠寺 憫忠寺,《新纂志》作「五華寺」。
- ^ 儀形 《新纂志》作「形儀」。
- ^ 其殿制高爽宏麗重檐疊栱奇巧 《新纂志》作「其殿制高美,而廊廡重檐、疊拱奇巧」。
- ^ 祝皇帝萬萬歲以無疆 此句下《新纂志》有「省府憲司諸公僚屬祀香於慈,遐邇人民禱禳者亦時集焉,八九十年香火之盛有隆無替」等一段。
- ^ 官軍克復之後 句下《新纂志》有「公私赤立,未暇重修」八字。
- ^ 住持僧慶堂罄其衣缽修葺之未底完美 此句《新纂志》作「主持僧法主慶堂罄其衣缽,修理門窗,創建僧堂廚舍,鼎新如故」。
- ^ 嘉其志 《新纂志》作「嘉其補葺」。
- ^ 捐俸廩增置寢殿備金碧丹漆之飾 《新纂志》作「捐俸廩祿,修寢殿,又備酒灰以泥浮圖,其赭堊之餘及於珠像寶蓋」。
- ^ 而慶堂求記於予 慶堂,《新纂志》下有「法主」二字。
- ^ 榮祿公與慶堂 慶堂,《新纂志》作「法主」。
- ^ 更新佛宇 《新纂志》作「視城內外佛宇神祠漫漶傾欹者皆易新之」。
- ^ 慶堂諱慧喜 堂,《新纂志》下有「法號」二字。
- ^ 薙染於本空和尚 本空和尚,《新纂志》前有「圓照大休禪師之高弟」九字。
- ^ 歷受明師之傳以得其教台而歸 《新纂志》作「受具戒於宣州廣教寺明律師所,得禪於江陵智者洞空庵和尚之門,嗣慈恩教於天禧平山宗祖,馳□於長生御修,五山十剎遊覽殆遍,歸後」。
- ^ 僉議啟於梁王固請主之 《新纂志》作「諸山龍象及故王師薩南鑑藏僉議啟於梁王,令旨省憲致疏確情為住持」。
- ^ 噫若慶堂者亦可謂難遇者矣 《新纂志》作「年高德勛,為眾所尊,皆今日至難遇者也」。
- ^ 故不辭而為之書 《新纂志》文末有「賜進士出身奉訓大夫中慶路總管郃陽支渭興撰,時至正二十八年歲舍戊申夏六月,住持扶宗樹教正行禪師慶堂立石,□管阿左棃僧長老楊堅、匠人□生刊」。
本元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