畹町橋
畹町橋 | |
---|---|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所在 |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畹町鎮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編號 | 8-720 |
登錄 | 2019年 |
畹町橋(傣那語:ᥑᥨᥝᥴ ᥝᥢᥰ ᥖᥥᥒ),又稱畹九橋,位於中國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畹町鎮,跨越畹町河連接緬甸棒賽(九穀),是中國與緬甸之間的界河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國遠征軍自畹町橋入緬抗戰,現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1938年搶修滇緬公路,在今畹町橋位置建成一座單孔石拱橋,長8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遠征軍於畹町橋奔赴緬甸戰場;東南沿海被日軍封鎖後,盟軍援助中國的軍火物資也經畹町橋進入中國,到日軍攻入畹町前共有超過50萬噸物資自畹町橋輸入中國。1942年5月,日軍自畹町橋攻入中國。1945年1月20日,日軍撤退時將畹町橋炸毀,同月中美聯軍重建貝雷式鋼桁架橋,長21米、寬5米,橋面距河9米,兩側鋼架欄杆高1米,橋面以方木鋪就,保存至今[1]。1945年1月21日,中華民國國軍參謀總長何應欽、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及遠征軍各軍師長,率領中國軍民在畹町舉行標誌收復滇西國土的升國旗典禮[2]。同年1月28日,又在畹町橋頭舉行中印公路通車典禮[1]。
1952年8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批准畹町為國家級口岸,畹町橋是畹町口岸的重要組成,曾有大批物資自畹町橋進口到中國。1956年12月15日,中國總理周恩來、副總理賀龍陪同緬甸總理吳巴瑞等步行從畹町橋入境,並在橋頭髮表講話,隨後前往芒市參加中緬邊民聯歡大會。1979年修葺加固,橋面鋪鋼混預製板,兩側有鋼架護欄[3]。1992年3月,中緬雙方新建畹町橋,1993年2月竣工,全長40米,為1孔徑跨30米下沉式預應力拱梁橋[4]。新橋落成後,老橋停止使用,僅供遊人參觀[1]。
2012年,台灣導演鄭芬芬拍攝電影《畹町橋》,隔年上映[5]。
文物保護
2012年,畹町橋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2019年升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楊常鎖 主編;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編. 德宏文物保护单位实录.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558-0251-8.
- ^ 卓人政 主編. 殷殷胞波情 1956年中缅边民大联欢.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3: 73. ISBN 7-5073-1524-X.
- ^ 熊家斌 主編; 雲南省畹町市志編纂委員會 編. 畹町市志.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1995: 137. ISBN 7-5367-1093-3.
- ^ 陳江 主編; 瑞麗市交通局 編. 瑞丽交通志. 內部資料. 2000: 52.
- ^ 楊國平; 張智仁. 电影《畹町桥》在芒市试映. 德宏團結報. 2013-04-13 [2021-02-03].
- ^ 陳子鷗. 畹町桥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宏團結報. 2019-10-19 [2021-02-03].
本條目的最初版本來自中文維基百科(連結),主編是Walter Grassroot、瑞麗江的河水,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發布,現版本可能與維基百科條目有一些差異。如果您重寫或大幅修訂這篇條目,請將這個模板移除,換上{{原創條目}}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