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本站目前处于自动化更新系统开发调试阶段,将使用自动化方式将中文维基百科有关云南条目及时更新至本站。可能状态不稳定,任何问题请通过本站的联系方式联络我们。

花山節

出自云南百科
苗族花山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雲南省屏邊苗族自治縣
分類民俗
序號X-146
編號項目1359
登錄2014年(第四批)

花山節苗族的傳統節日,依照苗族各地的習慣時間不同,約在每年的端午節前後舉行。青年男女們會在此時對唱山歌,尋求一個互訂終身的伴侶。

花山節由雲南省屏邊苗族自治縣申報,於2014年(第四批)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

起源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對苗族夫妻五十多歲,他們有一個小女兒長得非常美麗。有一天這小女兒到山上去放羊的時候遇見了一隻殘暴的惡鳥。正當這惡鳥碰見美麗的小女兒想對她非禮時,一個英勇英俊的男孩恰巧經過,便一箭射死了惡鳥,拯救了小女兒。之後還幫小女兒燒柴火取暖,將她送回家,卻沒有留下姓名就離開了。小女兒的父母知道這件事之後,非常感謝這位男孩,心裡也十分過意不去,就決心找到這位拯救自己女兒的男孩以表答謝。經過了好幾天的搜尋,踏遍了許多山河,還是找不到任何關於男孩的蹤跡。因此這對夫妻想了很久,便想到了一個辦法。便是找一棵松樹,削去這樹的枝椏,立在他們村外的草坪上,讓女兒把草坪給打掃乾淨,之後在草坪放上一罐大紅酒,接著傳話給四處的苗族鄉親們,只要在農曆正月初二來到這裡歌唱,哪個小夥子唱的最好,就願意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到了這一天,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裡參加活動,小女兒在人群中不停地尋覓自己的恩人。到了第三天,小女兒才發現了當初拯救他的男孩,原來男孩因為顧慮自己的貧窮身世而一直躲在人群之後。之後因為這個男孩不但武藝超群,山歌也唱得最好,因此小女兒的父親就直接在眾人面前宣布要將女兒許配給他。眾人為了對男孩表示敬意和祝福,便開始跳起了蘆笙舞。從此花山節就流傳了下來,無子嗣、無伴侶的人就非常樂意來立花桿。這也就成為了苗族青少年、青少女的情人節,成為他們尋得終身伴侶的好機會。[2]

參考資料

  1. ^ 苗族花山節. [2019-06-13]. 
  2. ^ 翁家烈, 中囯苗族風情錄. 花山節來歷的傳說. 貴陽市: 貴州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2: 170–171. ISBN 7-5412-1040-4. 
本條目的最初版本來自中文維基百科(連結),主編是Cecilia.chenn,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發布,現版本可能與維基百科條目有一些差異。
Cookies 幫助我們給予服務內容。依您有使用我們的服務,代表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