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士琪

来自云南百科

伍士琪(?-?),字伯玉蒙古族云南省阿迷州(今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人。清朝官员。

家族

伍士琪出身于开远伍氏,系元朝黄金家族,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宣德王不答失里的后裔。元顺帝时,其始祖为阿迷州达鲁花赤,监理军务、掌握地方实权。1368年,明朝政权建立后,其在云南阿迷州的统治地位自然结束,家族遂落籍开远。伍士琪是不答失里第十三世孙。

生平

康熙二十年(1681年)八月,伍士琪赴省城参加乡试,中举。此后累年应考会试,终不第,遂踏上仕宦生涯。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调任湖南平江县知县。任内整顿政务,在富华乡濒江处设立漕馆,创建官庾,时人为纪念他的功劳,将漕馆所在地改名“伍公市”,至今沿袭。康熙四十二年(1703),招广东、福建客家移民于东南山区垦荒,立名广福舆,编为第二十里,于雍正七年(1729)入籍。

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泸溪知县。康熙四十五年(1706)擢升桂阳州知州,任内迁建文庙,使州内学风日浓。 士琪任桂阳知州八年,呕心沥血,廉政自励,使州城焕然一新。当他从户部浙江司员外郎任上告老还乡,特意绕道经过桂阳时,“州人闻士琪来,父老百里迎谒,羊、酒相属于道,童子皆喜得见伍公。”

康熙五十三年(1714)士琪官山西朔州;康熙五十六年(1717)调任保德州;雍正元年(1723)擢户部浙江司员外郎。宦迹到处,皆有惠政。晚年引疾归故里,置学田、修复开远坝区,造福家乡人民。民德之,立庙以祀。事迹入《湖广通志》、《一统志》。

参考资料

  • 云南政协报:2007-7-11
  • 清同治《平江县志》卷三十五
  • 桂​阳​的​历​史​与​文​化
  • 乾隆《保德州志》卷六
Wikipedia-logo-v2-zh-hans.svg
本条目的最初版本来自中文维基百科(链接),主编是天鹅山人,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CC BY-SA 3.0)发布,现版本可能与维基百科条目有一些差异。如果您重写或大幅修订这篇条目,请将这个模板移除,换上{{原创条目}}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