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语

来自云南百科

Template:Infobox Language family 傣语,英文称台语西南支(英语:Southwestern Tai),是傣族一部分语言的合称,但不包括归化入傣民族的山地民族所使用语言(如缅甸的Tai Loi语、中国的老品语等),属于壮傣语支,中国境内主要有四种:

  • 德宏傣语(傣那语),在中国境内各有54万人使用,德宏傣语和傣耶语非常接近。。
  • 西双版纳傣语(傣仂语),在境内有28万人使用。
  • 红金傣语,有14万人使用,散布在元江(红河)流域和金沙江附近,内部差异很大,分为五个土语:元新、永武、马关、元江、绿石。
  • 金平傣语(傣端语),在境内有1万余人使用。

傣语在英国殖民时期称“掸语[1],中国古代王朝至民国时期称“摆夷语[2],均属他称。

傣语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小傣(Tai Noi,古称“小摆夷”)系统各个族群的语言,包括泰语、老挝语,以及中国的西双版纳傣语。今天,“小傣”这一称呼仍在澜沧江湄公河畔各民族的记忆中,泰国东北部族群仍称自己使用的类似老挝文的文字“小傣文”(akson Tai Noi)。大傣(古称“大摆夷”)系统各族群在云南的(瑞丽除外)逐渐汉化,在阿萨姆的逐渐迦摩缕波化,在缅甸的逐渐缅化,使其今天在全球范围内均沦为少数民族语言,在阿萨姆则直接濒危。[3]

对外关系

傣语在壮傣语中的位置如下: Template:Clade

内部分类系谱

傣语各方言类似度较高,相互接触,形成方言连续体。由于areal feature明显,抽取层次应用传统比较语言学寻找shared innoüation并不容易,各学者对于西南部台语支内部分群的看法并不一致。

Chamberlain (1975)

Chamberlain (1975) 将西南部台语支语言分为四个分支。[4]

这个分类主要依据以下几项音变模式。(注:关于侗台语声调标式,请参见侗台语族#原始侗台语

  1. /p/ 与 /ph/的对位
  2. 原始声调 *A 分化/合流模式
  3. 原始声调 *BCD 分化/合流模式
  4. B-DL 声调变化
原始西南部台语
  • 声母共同创新分支: /p/
    • 声调共同创新分支: *A1-23-4
      • 遮放傣那语(Tse Fang),即标准傣那语
      • 勐卯傣那语(Tai Mao),又称傣卯语
      • 勐卧勐嘎傣那语”,即景谷傣语,傣那语和红金傣语之间的连结,1923至1975年间文献采用传敎士William Clifton Dodd使用的“Muang Ka”一称。
    • 声调共同创新分支: *ABCD123-4;B=DL
      • 傣黯语,分布于越南山罗市
      • 傣丹语
      • 傣端语
      • 傣仂语,分布横跨多国的多个变体
      • 掸语,分布于缅甸掸邦景栋
      • 兰那语,多个变体,分布于泰国清莱府、帕府、难府、南邦府和清迈府
      • 阿洪姆语
  • 声母共同创新分支: /ph/ (*A1-23-4)
    • 声调共同创新分支: *BCD123-4
      • 暹罗语
      • 普泰语
      • 寮那语(Lao Neua),分布于Nam Tha(老挝琅南塔)
      • 潘语,分布于泰国华富里府班米县和
    • 声调共同创新分支: *BCD1-23-4;B≠DL

越南安州县傣芒越语(Tai Muong Vat),尽管在地理分布上被傣黯语包围,是PH型的语言,如同老挝语 (Theraphan 2003;Chamberlain 1984)。[5][6]

Edmondson & Solnit (1997)

Edmondson & Solnit (1997) 将西南部台语支划分为的两大支系。以此分类方式来看,德宏傣语和和坎底语是第一批自西南部台语支分化出来的语言。[7]

  1. 北支:北方大傣语(德宏傣语、坎底语)
  2. 南支:南方大傣语(“掸族本族“),小傣等所有其他西南部台语支语言

在台语支语言之中(包括勐卯傣语 Tai Mau),南北两群之间有过渡区,散布在芒市(中国云南)中缅边境地区、南坎(缅甸)以及木姐(缅甸)比邻云南瑞丽市的地区。

Edward Robinson (1994)Template:〈原始那-坎底语特征Template:〉(Features of Proto-Nüa-Khamti)也支持这样的二分法。 由以下几项特征可将那-坎底语组自其他西南支语言区分出来。

  1. 唇化软颚塞音变为软颚塞音
  2. 平声三分:平1-23-4
  3. 平声23与去声4合流
  4. 低元音 /ɛ/、/ɔ/ 分别与中元音 /e/、/o/ 合流。
  5. *ʔb>m

罗永现 (2001)

罗永现 (Luo 2001) 也注意到了德宏傣语的独特性,但认为该语言应独立为台语西北支,是为西南支的姐妹分支,以此肢解了傣语的整体性。[8] 罗永现主张,西北支有许多北支和中支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并没有在西南支语言出现。 他提出的壮傣语支系谱树如下。

  • 壮傣语支(Tai languages
    • 北支(壮语北部方言)
    • 中支(壮语南部方言)
    • 西南支(南方大傣语、小傣诸方言、金平傣语等)
    • 西北支(北方大傣语)

张高峰 (2009)

张高峰 (Pittayaporn 2009b) 修正了他先前构拟的原始傣语。[9]

张高峰 (Pittayaporn 2009:301) 以 *kr-→*ʰr- 这项音变作为台语西南支(该论文中标为group Q)的定义依据。[10]

张高峰 (Pittayaporn 2014) 认为傣族向南扩张应介于唐代晚期或宋代初期,主要依据为晚期中古汉语借词。[11]

张高峰 (Pittayaporn 2018) [12]傣语里区分出两个次支,即东支与西支。东支所涵盖的语言,即傣黯语、傣端语、傣丹语,彼此之间较为接近。而西支内部的语言分歧度较高。泰语及老挝语包含在西支的南部次支之中。

傣语
  • 东支:傣黯语、傣端语、傣丹语
  • 西支:大傣诸语言(德宏傣语、南方大傣语、阿萨姆傣语等)、小傣诸语言(傣仂语泰北勐话及下述南部次支)等(共同创新:*kʰr->kʰ-)
    • 南部次支: 泰语、老挝语等。(共同创新:*ɓl->ɗ和*ʰr>h;全浊归入次淸等)

张高峰等 (Pittayaporn, et al. 2018)[13] 则在素可泰王国和阿瑜陀耶王国铭文中发现几项原始傣语到现代各语言变体的几项音变,并认为素可泰王国和阿瑜陀耶王国铭文中两者所记载的是同一种语言。

  1. 舌背音合流
  2. 原始傣语 *aɯ 及 *aj 合流
  3. 原始傣语 *ɲ-, *j-与 *ʔj- 合流
  4. 响音失去清浊对立
  5. *ɓl->d-
  6. *kʰr->kʰ-
  7. *ʰr->h

语言

一般认为南部泰语(巴戴语)与其他西南部台语支语言分歧最大;相较于其他中-东部语语,南部泰语似乎保留早期声调发展的规律反映。 此语支重建原始祖语即为原始西南部台语或原始泰语;有别于所有台语支语言的祖语原始台语。

以下分类系谱依据民族语。

  • 南部泰语(巴戴语;泰国)
  • 清盛语 (10)
    • 傣黯语 (黑泰语;越南、泰国、老挝)
    • 北部泰语(兰纳泰语、泰沅语;泰国、老挝、缅甸)
    • 北部老挝语(老挝琅勃拉邦)
    • 傣仂语(中国、越南、泰国、老挝、缅甸)
    • 潘语(泰国)
    • 泰宋语(泰国)
    • 泰语(中央/标准泰语、暹罗语;泰国)
    • 傣端语(白泰语、傣皓语;越南、中国)
    • 傣丹语(越南)
    • 傣搭语(Tay Tac,越南)
    • 岱壮语(越南)
  • 寮-普泰语 (4)
    • 老挝语(老挝;老挝;除了琅勃拉邦方言被归类为清盛的语言。)
    • 侥语(柬埔寨、泰国)
    • 普泰语(Phu Thai,泰国)
    • 依善语(东北泰语;泰国、老挝)
    • Kaloeng(泰国、老挝)
  • 西北部台语(掸语支)(9)
    • 阿洪姆语(印度阿萨姆邦-已灭绝,现代阿萨姆语为印欧语。)
    • 坎底语(印度阿萨姆邦、缅甸)
    • Tai Laing(Tai Lai,缅甸)
    • 傣痕语(Kuen,缅甸)
    • 坎佯语(印度阿萨姆邦)
    • 掸语 (泰掸语;缅甸)
    • Tai Aiton(印度阿萨姆邦)
    • 德宏傣语 (中国、越南、泰国、老挝)
    • Tai Phake(印度阿萨姆邦)
    • 土隆语(印度阿萨姆邦)

根据民族语的分类,其他西南部语言尚有傣雅语(中国)、Pu Ko(老挝)、Pa Di(中国)、Tai Thanh(越南)、傣隆语(老挝)、红金傣语(中国)、Yong(泰国)。这些语言在上述划分中的地位不明。民族语将 Kuan(老挝)、Tai Do(越南)、Tai Pao(老挝)、Thay Khang(老挝)等直接附于台语支之下而未进一步划分,就地理分布而言,这些可能亦为西南部台语支的一员。[14]

民族语的分类中也包含了越南的沙爬语。张高峰并未将该语言列入西南部台语支中,但在分类上仍是与西南部台语支亲属关系最相近的。张高峰的分类中还包含了泰幼语(Yoy),而民族语将该语言列在北部台语支之下[14]

文字

各种傣语文字中“温良的骑象人”的写法。

除红金傣语等少数语言外,大多数傣语都由信仰上座部佛敎的族群使用,并应用婆罗米系文字南支(南印度传承),与壮语方块壮字形成对比。

脚注

  1. ^ 例如,英国人将中国的傣族及其语言称作“Chinese Shan”,将泰国的的称作“Siamese Shan”等。今天“掸语”一称在缅甸之外常常专值傣耶语,仅在缅甸作全体傣语理解。
  2. ^ Ferlus 2009认为“夷”(Ferlus氏构拟上古音*lɨ)源自傣族祖语的祖语中的自称*k-ri:。但是,近代汉语中“摆夷”已成为具歧视意味的他称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后弃用。
  3. ^ aioksunrrphk
  4. ^ Chamberlain, James R. 1975. "A new look at the history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Tai dialect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J. G. Harris and J. R. Chamberlain, eds, Studies in Tai Linguistics in Honor of William J. Gedney, pp. 49-60. Bangkok: Central Institute of English Language, Office of State Universities.
  5. ^ Chamberlain, James R. 1984. "The Tai dialects of Khammouan province: their diversity and origins". Science of language, 4:62-95.
  6. ^ Theraphan L-Thongkum. 2003. "The Tai Muong Vat do not Speak the Black Tai Languag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Manusya: Journal of Humanities, Special Issue 6, 74-86. Bangkok: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Press.
  7. ^ Edmondson, Jerold A., Solnit, David B., authors. 1997. "Comparative Shan." In Comparative Kadai: The Tai branch, Jerold A. Edmondson and David B. Solnit (eds.). pages 337-359. 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nd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Publications in Linguistics 124. Dallas: 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nd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8. ^ Luo Yongxian. 2001. The Hypothesis of a New Branch for the Tai Languag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9. ^ Pittayaporn, Pittayawat (2009b). Proto-Southwestern-Tai Revised: A New Reconstruction. Journal of the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s Society, 2, 121-144.
  10. ^ Pittayaporn, Pittayawat. 2009. The Phonology of Proto-Tai. Ph.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Cornell University.
  11. ^ Pittayaporn, Pittayawat. 2014. "Layers of Chinese Loanwords in Proto-Southwestern Tai as Evidence for the Dating of the Spread of Southwestern Ta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Research Findings in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s, a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essor Pranee Kullavanijaya. Manusya, Special Issue 20. Bangkok: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Press.
  12. ^ Pittayaporn, Pittayawat (2018). Subgroup structure of Southwestern Tai based on early phonological innovation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8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s Society, held May 17-19, 2018 in Kaohsiung, Taiwan.
  13. ^ Pittayawat Pittayaporn, Sireemas Maspong, Shinnakrit Tangsiriwattanakul, and Yanyong Sikkharit (2018).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ukhothai and Ayutthay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8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s Society, held May 17-19, 2018 in Kaohsiung, Taiwan.
  14. ^ 14.0 14.1 Lewis, M. Paul,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16, SIL International, 2009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4)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Template:Tai-Kadai languages Template:越南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