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秀
杜文秀(1823年-1872年),本名杨秀,字云焕,号百香,回民,大清云南省永昌府治保山县金鸡村人,清朝云南回变首领,领导了清末的云南回族穆斯林起义。
生平
杜文秀,本名杨秀,出生于当地一个回族商人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十岁时承嗣舅家,从舅姓,取名文秀。
廪生出身,通晓伊斯兰经典。1839年,他考上生员,成为秀才。当时的保山县因汉人与回民之间的虐杀事件频仍。1845年,邻近的宝昌县因为两个回汉儿童的口角后引发回汉对立,双方互有伤亡,后被当地组织香把会残杀回民4000多人。[1]1846年,杜文秀代表回民赴北京伸冤控诉无果。
1855年,又发生汉族矿工与回族矿工的冲突,云南巡抚密令各地“聚团杀回”,云南各地的回民蜂涌反抗。杜文秀以清政府官吏贪污滥杀为由,于云南蒙化(今巍山)一地号召回民反抗清朝政权,提出“兴汉”“锄满”“除奸”也联合当地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民众参与该反清斗争。起事后,他攻陷大理等云南50座城市,几乎占据云南全省,与占据昆明的马如龙遥遥相对;不久,建立政权,自任总统兵马大元帅,任命蔡发春为大都督、马金保为大将军、李国纶为大司空。他主张“三教同心,联为一体”,“三教”是佛教、伊斯兰教与彝族教[来源请求]。
1862年,颁刊大元帅杜新镌的《宝命真经》阿拉伯文版30卷,为中国最早的《古兰经》木刻本。
1867年,马如龙投降清朝的云南代理布政使岑毓英。杜文秀率部御驾亲征在昆明包围战失败,由于经验不足,指挥不当,围城一年多也未攻下昆明,形势恶化。杜退守大理,自此情势逆转。
1869年,清军反攻,起义军失利,退回滇西。
1872年,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军集中优势兵力直至大理,被清军攻陷,11月26日,杜文秀弹尽粮绝,为免遭屠城,杜文秀服毒药孔雀胆后着礼服自杀,被抬送至清军大本营。
1874年,清军完全镇压这次叛乱。
评价
中华民国初期,杜文秀被视为“革命英雄”。
1950年代以后,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高度评价,中共政权视为英雄。在云南有许多纪念他的文物残存。
参考文献
- ^ 鲜为人知的杜文秀起义:秀才造反捅开清廷大窟窿.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