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本站仍处于测试阶段,任何问题请通过本站的联系方式联络我们。

元缅战争:修订间差异

添加861字节 、​ 2022年2月5日 (星期六)
第72行: 第72行:


==== 江头-太公战役(1282) ====
==== 江头-太公战役(1282) ====
 至元二十年(1282)九月初一, 一切准备就绪的 元军自中庆开拔,征讨缅国。十月二十七日,元军抵达南甸。云南行省右丞太卜分兵由罗必甸进军。十一月二日, 王相吾答儿命参知政事也罕的斤取道阿昔江,前往镇西路,于阿禾江造舟二百,顺流而下攻击江头城,断绝缅人水路。相吾答儿自己则率军从骠甸进入缅国边地。十一月十一日,相吾答儿与太卜会师。十三日,诸将与缅人交战。十九日,元军攻破江头城, 杀缅军万余人。<ref>《元史》卷210《缅传》:二十年十一月,官軍伐緬,克之。先是,詔宗王相吾荅兒、右丞太卜、參知政事也罕的斤將兵征緬。是年九月,大軍發中慶。十月,至南甸,太卜由羅必甸進軍。十一月,相吾荅兒命也罕的斤取道於阿昔江,達鎮西阿禾江,造舟二百,下流至江頭城,斷緬人水路;自將一軍從驃甸徑抵其國,與太卜軍會。令諸將分地攻取,破其江頭城,擊殺萬餘人。別令都元帥袁世安以兵守其地,積糧餉以給軍士,遣使持輿地圖奏上。</ref>元军攻破江头城后,留都元帅袁世安戍守,同时派遣使臣招降缅王,但是未得回应。于是 元军水陆并进,继续攻击太公城。 在元军的围攻下, 太公城最终陷落。元朝于此设置太公路。随后元军以太公、江头城为据点,囤积粮饷,主力班师。<ref>《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一年正月,“丁卯,建都王、乌蒙及金齿一十二处俱降。建都先为缅所制,欲降未能。时诸王相吾答兒及行省右丞太卜、参知政事也罕的斤分道征缅,于阿昔、阿禾两江造船二百艘,顺流攻之,拔江头城,令都元帅袁世安戍之。遂遣使招谕缅王,不应。建都太公城乃其巢穴,遂水陆并进,攻太公城,拔之,故至是皆降......辛未,相吾答兒遣使进缅国所贡珍珠、珊瑚、异彩及七宝束带。</ref>
 至元二十年(1282)九月初一,元军自[[ 中庆]] 开拔,征讨缅国。十月二十七日,元军抵达[[ 南甸]] 。云南行省右丞太卜分兵由[[ 罗必甸]] 进军。十一月二日, 王相吾答儿命参知政事也罕的斤取道[[ 阿昔江]] ,前往[[ 镇西路]] ,于[[ 阿禾江]] 造舟二百,顺流而下攻击[[ 江头城]] ,断绝缅人水路。相吾答儿自己则率军从[[ 骠甸]] 进入缅国边地。十一月十一日,相吾答儿与太卜会师。十三日,诸将与缅人交战。十九日,元军攻破江头城, 杀缅军 精锐 万余人。<ref> 《元史》卷133《也罕的斤传》:“二十一年,与右丞太諸王相吾答兒分道征緬,造舟于阿昔、阿禾兩江,得二百艘,進攻江頭城,拔之,獲其銳卒萬人”; 《元史》卷210《缅传》:二十年十一月,官軍伐緬,克之。先是,詔宗王相吾荅兒、右丞太卜、參知政事也罕的斤將兵征緬。是年九月,大軍發中慶。十月,至南甸,太卜由羅必甸進軍。十一月,相吾荅兒命也罕的斤取道於阿昔江,達鎮西阿禾江,造舟二百,下流至江頭城,斷緬人水路;自將一軍從驃甸徑抵其國,與太卜軍會。令諸將分地攻取,破其江頭城,擊殺萬餘人。別令都元帥袁世安以兵守其地,積糧餉以給軍士,遣使持輿地圖奏上。</ref>元军攻破江头城后,留都元帅[[ 袁世安]] 戍守,同时派遣使臣[[黑的儿]]、[[杨林]]等人 招降缅王,但是未得回应 。<ref>《元史》卷133《也罕的斤传》:“先是,旣破江頭城,遣黑的兒、楊林等諭緬,使降,不報。”</ref>[[建都人]](Kandu)占据[[太公城]],元军遣僧侣前去说降,但是被杀害 。于是元军水陆并进,继续攻击太公城。太公城最终陷落 ,周围建都、金齿十二城纷纷归降。元军留都元帅[[合带]]、万户[[不都蛮]]帅兵五千戍守太公城 。元朝于此设置太公路。随后元军以太公、江头城为据点,囤积粮饷,主力班师。<ref>《元史》 卷13 《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一年正月,“丁卯,建都王、乌蒙及金齿一十二处俱降。建都先为缅所制,欲降未能。时诸王相吾答兒及行省右丞太卜、参知政事也罕的斤分道征缅,于阿昔、阿禾两江造船二百艘,顺流攻之,拔江头城,令都元帅袁世安戍之。遂遣使招谕缅王,不应。建都太公城乃其巢穴,遂水陆并进,攻太公城,拔之,故至是皆降......辛未,相吾答兒遣使进缅国所贡珍珠、珊瑚、异彩及七宝束带。 《元史》卷133《也罕的斤传》:“諸叛蠻據建都太公城,以拒大軍。復遣僧諭以禍福,反為所害。遂督其軍,水陸並進,擊破之。建都、金齒等十二城皆降,命都元帥合帶、萬戶不都蠻等以兵五千戍之。”</ref>


==== 元缅议和(1284-1286) ====
==== 元缅议和(1284-1286) ====
465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