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缅战争

来自云南百科
元缅战争
Mongol invasions of Burma (1277-87).png
日期1277年–1287年
地点
云南、缅甸
结果

元朝胜利

  • 蒲甘王朝瓦解
  • 掸族王国兴起
参战方
元朝 蒲甘王朝
指挥官与领导者
  • 那罗梯诃波帝
  • 阿难多毕悉(1277–85)
  • 扬达毕悉 (1277–84?)
  • 摩诃波(1283–85)
  • 阿散哥也(1287)
  • 阿剌者僧加蓝(1287)
  • 梯诃都(1287)
兵力

1277–78: 12000[1]或700[2]


1283–85: 24000以上[3]


1287: 20000以上[4]

1277–78: 40000–60000[1][2]


1283–85: 未知


1287: 未知
伤亡与损失

1277–78: 未知


1283–85: 未知


1287: 7000[2]

1277–78: 未知


1283–85: 10000以上[2]


1287: 未知

元缅战争(缅甸语:မွန်ဂို–မြန်မာ စစ်)是1277年至1303年间元朝与缅国发生的四次战争。其中,第一次至第三次战争(1277-1289)确定了元朝与缅国的宗藩关系。

背景

至元八年(1271)初,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大理、鄯阐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派遣官员乞台脱因[5]出使缅国,要求缅王归附。乞台脱因在金齿头目阿必的引导下,进入缅国。[6]然而,乞台脱因并未直接见到缅王那腊底哈勃德(Narathihapate)。在滞留蒲甘期间,因缅人正在修建敏加拉佛塔(Mingalazedi),对于舍利十分感兴趣。元朝使臣很可能以“大国舍利”的名义劝诱缅国派遣使臣前往元朝。为了参观元朝的舍利,缅国方面派遣大臣价博跟随乞台脱因返回云南。[7]四月,缅国使臣达到云南,忽必烈得知后,让使臣前往大都,允许其参观舍利。[8]

至元九年(1272)三月,缅王那腊底哈勃德因怨恨阿必之故,派兵数万袭击金齿地区,掳走了阿必。金齿人献上大量赎金,才使得缅人释放阿必阿必归来后去世,其子阿郭成为金齿头目,倒向了元朝。[9]缅国方面也派遣阿的八等九人前往金齿地区,打探元朝的虚实。[10]

至元十年(1273)二月,忽必烈从价傅口中得知缅国有内附之意,遂派遣勘马剌失里乞带脱因刘源等人再次出使缅国,要求缅王派遣子弟近臣前来朝贡,并且警告蠢蠢欲动的缅人。[11]

至元十一年(1274)初,元朝使臣勘马剌失里等进入缅国。据傣族史书记载,元朝使团有一百余人,由傣族土官混伊怀罕(Hkun Yi Kwai Hkam)引导,前往准果(Sung Ko)。其中五十人留在准果,其余五十人继续前往蒲甘[12]缅甸文献则记载元朝使团有官员三十人,随从五百人。[13]一说元朝使臣有十人,护送骑兵一千人。[14]元朝使团到达蒲甘之后,驻扎在敏加拉佛塔西北的驿馆。大约在缅历636年(1274)二月十五日,敏加拉佛塔竣工,举行开光庆典。缅王那腊底哈勃德下令在庆典行宫接见元朝使团。在觐见缅王之时,元朝使臣因“举止不甚检点,言语中有粗卤不雅之词”,触怒了那腊底哈勃德那腊底哈勃德不听大臣阿南达毕西(Ananda Pyissi)的劝谏,下令将元朝使臣悉数斩杀。[15]事实上,缅人或许并未立即杀死元朝使臣,而是将其囚禁。[16]

至元十二年(1275)四月,由于元朝使臣一去不返,云南行省方面多次派人打听。由于蒲人阻到,一直无法获悉缅国的情况。不满缅人的金齿头目阿郭等人也向元朝官员宣称“缅中部落之人犹群狗耳”,鼓动元朝征伐缅国。阿郭亲戚阿提犯在缅中掌管五甸,部众万余户,有归附元朝的倾向。阿郭遂向建宁路安抚使贺天爵提议,原意招降阿提犯以及金齿诸部尚未归降的地区。云南行省也向元廷提出使臣一去不返,缅国并无归附之心,必须征讨。六月,忽必烈得知讯息后,仍然决定等待消息。到了十一月,负责打探元朝使臣消息的千额总管阿禾向元廷报告了元朝使臣“达缅俱安”的消息。[17]阿郭诏谕金齿诸部,元军征讨未归降部落,使得缅国意识到元朝的威胁。缅人杀死元朝使臣后,出兵征讨金齿地区,元缅战争正式爆发。

第一次元缅战争(1277-1278)

干额战役(1277)

至元十四年(1277),缅王因怨恨干额归附元廷,遂出兵四五万,象八百,马万匹远征金齿地区。[18]缅人计划在腾越、永昌之间设立军事据点。[19]三月,缅军到达干额金齿千额总管阿禾向驻扎在南甸的元朝将领忽都告急。忽都信苴日脱罗脱孩率元军与缅人在干额以东的河边遭遇。[20]两军交战,元军以少胜多,追击缅军到达干额。

江头城战役(1277-1278)

干额之战结束后,缅国大惊。缅王那腊底哈勃德担心元朝来袭,于是派遣阿南达比西仰达比西(Yanda Pyissi)率领缅军在缅国北界构筑要塞。至元十四年(1277)十月,为了惩戒缅国,云南行省征集境内蒙古、爨、僰、摩些军,共计三千八百四十余人,由云南诸路宣慰使都元帅纳速剌丁(Nasr al-Din)统帅,南征缅国。

至元十五年(1278)初,元军攻破江头城(Ngasaunggyan),摧毁缅人将领细安构筑的军事据点。成功招降附近地区三万五千二百余户。由于春夏之际,天气炎热,元军班师。[21]至元十六年(1279),云南行省将所获的驯象十二头送往大都。[22]云南行省击败缅军,增强了忽必烈征缅的信心,于是下令重庆平定之后,增兵征缅。[23]

第二次元缅战争(1282-1286)

至元十七年(1280)二月,元朝已经平定四川,云南行省请求增兵征讨缅国。忽必烈下诏由纳速剌丁统帅精兵万人,南征缅国。[24]五月,元廷再次下诏,四川出兵万人,由药剌海统领,与云南行省元军一同征缅。[25]由于云、贵地区罗氏鬼国乌蛮土官起义,云南行省调兵镇压,征缅之事只能搁置。

至元十九年(1282)二月,元朝再次下诏思、播、叙诸郡及亦奚不薛诸蛮夷等处发士卒征缅。[26]八月,又调罗罗斯军助征缅国。[27]至元二十年(1282)正月,敕药剌海统帅的四川军前往云南。[28]四月,又命药剌海驻守于亦奚不薛。[29]五月,元廷调整征缅的军事力量,以蒙古军和新附军为主,免除四川军征讨缅国的任务。[30]征缅军统帅也由宗王相吾答儿、云南行省右丞太卜、参知政事也罕的斤担任。[31]

江头-太公战役(1283)

至元二十年(1283)九月初一,元军自中庆开拔,征讨缅国。十月二十七日,元军抵达南甸。云南行省右丞太卜分兵由罗必甸进军。十一月二日,诸王相吾答儿命参知政事也罕的斤取道阿昔江,前往镇西路,于阿禾江造舟二百,顺流而下攻击江头城,断绝缅人水路。相吾答儿自己则率军从骠甸进入缅国边地。十一月十一日,相吾答儿与太卜会师。十三日,诸将与缅人交战。十九日,元军攻破江头城,俘杀缅军精锐万余人。[32]元军攻破江头城后,留都元帅袁世安戍守,同时派遣使臣黑的儿杨林等人招降缅王,但是未得回应。[33]

十二月,建都人(Kandu)占据太公城,元军遣僧侣前去说降,但是被杀害。于是元军水陆并进,继续攻击太公城。太公城最终陷落,周围建都、金齿十二城纷纷归降。元军留都元帅合带、万户不都蛮帅兵五千戍守太公城。元朝于此设置太公路。随后元军以太公江头城为据点,囤积粮饷,主力班师。[34]

元缅议和(1284-1286)

至元二十一年(1284)初,元军为缅人阻击,攻势稍顿。[35]与此同时,缅王那腊底哈勃德得知江头太公陷落后,十分惊恐。缅人立即在蒲甘城周围修筑城寨,意欲抵抗元军。不久后,缅王那腊底哈勃德又认为蒲甘不足以抵御元军,遂于缅历646年(1284)新年之际(3月27日),率领眷属与大臣仓皇出逃至孟地达拉。因其懦弱的表现,被人冠以“德由披敏”(Taruk-Pyay Min)之名,意为“惧怕中国逃跑之王”。[36]

缅王那腊底哈勃德在达拉居住了五个月,得知元军退走之后,决定返回蒲甘。[37]缅历647年(1285),缅王那腊底哈勃德抵达卑谬一带的莱甲,随后任命阿南达比西[38]摩诃勃等人前往元朝打探消息。阿南达比西摩诃勃信第达巴茂克法师一起前往云南。[39]

至元二十二年(1285)十一月,缅国大臣阿南达比西等人前往太公城,寻求议和。由于遭到孟乃甸傣人头目塞的阻碍,缅国使臣无法前往云南,只得派遣胆马宅者携带信件,经过骠甸与元朝官员联系。经过一番波折,镇西平缅麓川等路宣慰司、宣抚司率蒙古军至骠甸阿南达比西商议,阿南达比西请求悔过,并派遣大官前往大都。缅国信件送往大都后,忽必烈虽然认为信件是大臣所写,但是还是要求缅国官员前往大都会面,于是信第达巴茂克法师奉命前往中国。

设立缅中行省(1286)

在元缅议和的同时,元朝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二月设立缅中行省,以诸王雪雪的斤为行省左丞相,阿台董阿为参知政事,兀的迷失为签行中书省事,率军两万以及僧侣前往征缅。大约在五月间,雪雪的斤等行省官员抵达太公城。六月,元廷又派遣镇西、平缅等路招讨使怯烈出使缅国。十月,元廷调招讨使张万为征缅副都元帅,也先帖木儿为征缅招讨司达鲁花赤,千户张成为征缅招讨使,下令修造战船,将兵六千人以征缅。不久又任命俾秃满带为都元帅。云南王也先帖木儿以行省右丞爱鲁奉旨征收金齿、察罕迭吉连地,拨军一千人,前往永昌府,与征缅行省会合。随后经阿昔甸,派兵五百人护送招缅使怯烈太公城

奉命出使元朝的信第达巴茂克法师前往押赤(昆明),夏坐结束后,于缅历八月(10月)前往大都,十月(12月)抵达大都,会见忽必烈。[40]

第三次元缅战争(1287-1289)

缅国政变(1287)

至元二十四年(1287)正月,缅王那腊底哈勃德驻跸于室利差呾罗(Sri Ksetra)[41],等在元朝消息之时,被其子底哈都(Thihathu)[42]囚禁。底哈都发动政变,不仅杀死其兄勃生侯乌兹那(Uzana)等兄弟三人。[43]已经归顺云南王的缅国官员阿难答[44]也被底哈都所害。二月,元朝使臣怯烈抵达孟乃甸。当他得知缅国情况后,决定将留护送军五百人留于孟乃甸,自己乘船返回云南。鉴于缅国形式的变化,云南行省方面决定于秋季再度征讨缅国。八月,元廷任命李海剌孙为征缅行省参政,率领新附军五千、探马赤军一千前往云南,同时调遣四川、湖广行省军五千征讨缅国。并且招募熟悉白夷金齿道路的向导,又任命千户张成、前占城军总管刘全为征缅招讨使。脱满答儿为都元帅,率四川省兵五千人前往征缅行省。[45]

蒲甘之役(1288)

大约在当年秋季,也先帖木儿率诸王征讨缅国。元军经江头太公马来安正国诸城,历时四十余日至蒲甘。[46]据缅甸史书记载,蒲甘城中僧侣百姓四散逃走,元军得以顺利进入蒲甘,并且一直追击到蒲甘以南的德由茂。因路途过于遥远,队伍庞大,导致粮食短缺,于是班师。[47]此次战役,元军伤亡七千余人。[48]由于粮食匮乏,人们只得砍食棕榈树,腹泻致死者甚众。[49]至元二十五年(1288)初,元军班师。二月,忽必烈赐予皇孙云南王也先帖木儿涂金驼钮印,命其率兵镇守大理。四月,忽必烈敕命缅中行省:“比到缅中,一禀云南王节制。”也先帖木儿成为缅中行省的实际长官。元军班师后,留下怯烈率军三千镇守蒲甘,继续招降缅人。[50]怯烈信第达巴茂克法师等缅国僧侣贵族的帮助,成功招降了一些缅人僧侣与贵族。据缅甸史书记载,元军在蒲甘驻留了十一个月。蒲甘恢复生机之后,才撤离北返。其班师时间大约是至元二十六年(1289)初。[51]

废革缅中行省(1290)

至元二十六年(1289)前后,缅王底哈都在镇压其弟达拉侯觉苏瓦(Kyawswa)[52]的战争中战死。觉苏瓦被缅人拥立为缅王,于白古登基。由于元军已经撤离蒲甘,于是觉苏瓦决定返回蒲甘[53]同年十月,觉苏瓦派遣委马剌菩提班的等人前往元朝进贡,与元朝确立了朝贡关系,规定三年一贡。[54]

至元二十七年(1290)七月,元朝正式废除缅中行尚书省。[55]原先的缅中行省平章政事雪雪的斤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十月调任为中书省平章政事。[56]

第四次元缅战争(1300-1303)

1298年,阿散哥也等掸族三兄弟起兵推翻㤭苴,立㤭苴邹聂为王,阿散哥也㤭苴囚禁在敏象城(或称木连城)。1299年,阿散哥也处死了㤭苴信合八的[57][58]1300年,铁穆耳忙兀都鲁迷失薛超兀儿刘德禄高阿康等人率元军12000人征讨阿散哥也。元军围敏象城数月,但始终未能破城。而敏象城中粮食匮乏,阿散哥也重金贿赂了元军众将。[59][60]1301年,元军以气候炎热、瘴疠为由退兵。元相完泽查处此事,领军将帅大多受到重罚,元军于1303年彻底退出缅甸。[61][62][63][64]

参见

参考文献

引用
  1. ^ 1.0 1.1 《缅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译,120–123页
  2. ^ 2.0 2.1 2.2 2.3 《元史》卷210《缅传》
  3. ^ Wade 2009,36–37页
  4. ^ Wade 2009,27页
  5. ^ 又名“乞带脱因”、“乞脱因”。
  6. ^ 《元史》卷二百十《缅》载:“乞脱因之使缅,乃故父阿必所指也。”
  7. ^ 《元史》卷二百十《缅》载:“向至王国,但见其臣下,未尝见王,又欲观吾大国舍利。朕矜悯远来,即使来使觐见,又令纵观舍利。益询其所来,乃知王有内附意。”
  8. ^ 《元史》卷二百十《缅》载:四月,乞脱因等导其使价博来,以闻。
  9. ^ 《元史》卷二百十《缅》载:(至元)十二年四月,建宁路安抚使贺天爵言得金齿头目阿郭之言曰:“乞脱因之使缅,乃故父阿必所指也。至元九年三月,缅王恨父阿必,故领兵数万来侵,执父阿必而去。不得已厚献其国,乃得释之。”
  10. ^ 《元史》卷二百十《缅》载:“比者缅遣阿的八等九人至,乃候视国家动静也。
  11. ^ 《元史》之《世祖本纪》:“至元十年二月丙申,诏勘马剌失里、乞带脱因、刘源使缅国,谕遣子弟近臣来朝。”卷210《缅》载:十年二月,遣勘马剌失里、乞脱因等使其国,持诏谕之曰:“间者大理、鄯阐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差乞脱因导王国使价博诣京师,且言向至王国,但见其臣下,未尝见王,又欲观吾大国舍利。朕矜悯远来,即使来使觐见,又令纵观舍利。益询其所来,乃知王有内附意。国虽云远,一视同仁。今再遣勘马剌失里及礼部郎中国信使乞脱因、工部郎中国信副使卜云失往谕王国。诚能谨事大之礼,遣其子弟若贵近臣僚一来,以彰我国家无外之义,用敦永好,时乃之休。至若用兵,夫谁所好,王其思之。”
  12. ^ 《银云瑞雾的勐果占璧简史》,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第30页。
  13. ^ 《华人莅缅各地记》,《南洋资料译丛》2008年第3期,第72-73页:“时中国乌底勃瓦所派使臣三十及随从五百人到来。”
  14. ^ 《琉璃宫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294页:“同年,中国乌底勃瓦派10名大臣率1000骑兵来缅甸”。
  15. ^ 《华人莅缅各地记》,《南洋资料译丛》2008年第3期,第72-73页;《琉璃宫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294页。另据傣族史书记载,蒲甘王因不愿意拿出金银朝贡,所以杀害了四十名华人,释放了十人,并且宣称“蒲甘王不愿投降任何人,他等待着武力决胜负;有能力就来攻打,也不必害怕。”《银云瑞雾的勐果占璧简史》,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第30页。
  16. ^ 根据《元史》记载,元朝使臣直到至元十二年(1275)还未遇害。《元史》卷210:至元十二年十一月,云南省始报:“差人探伺国使消息,而蒲贼阻道。今蒲人多降,道已通,遣金齿千额总管阿禾探得国使达缅俱安。”
  17. ^ 《元史》卷210:十二年四月,建宁路安抚使贺天爵言得金齿头目阿郭之言曰:“乞脱因之使缅,乃故父阿必所指也。至元九年三月,缅王恨父阿必,故领兵数万来侵,执父阿必而去。不得已厚献其国,乃得释之。因知缅中部落之人犹群狗耳。比者缅遣阿的八等九人至,乃候视国家动静也。今白衣头目是阿郭亲戚,与缅为邻。尝谓入缅有三道,一由天部马,一由骠甸,一由阿郭地界,俱会缅之江头城。又阿郭亲戚阿提犯在缅掌五甸,户各万余,欲内附。阿郭愿先招阿提犯及金齿之未降者,以为引道。”云南省因言缅王无降心,去使不返,必须征讨。六月,枢密院以闻。帝曰:“姑缓之。”十一月,云南省始报:“差人探伺国使消息,而蒲贼阻道。今蒲人多降,道已通,遣金齿千额总管阿禾探得国使达缅俱安。”
  18. ^ 马可波罗行纪》载元军缅军有6万步骑、2千战象。
  19. ^ 《元史》卷210《缅》:至元十四年三月,缅人以阿禾内附,怨之,攻其地,欲立寨腾越、永昌之间。
  20. ^ 《元史》记载此役元军有700人;《马可波罗行纪》载元军有12000骑兵。
  21. ^ 《元史》卷210《缅》:十月,云南省遣云南诸路宣慰使元帅纳速剌丁率蒙古、爨、僰、摩些军三千八百四十余人征缅,至江头,深蹂酋首细安立寨之所,招降其磨欲等三百余寨土官、曲蜡蒲折户四千、孟磨爱吕户一千、磨柰蒙匡里荅八剌户二万、蒙忙甸土官甫禄堡户一万、木都弹秃户二百,凡三万五千二百户,以天热还师。
  22. ^ 《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六年六月)纳速剌丁将大理军抵金齿、蒲骠、曲蜡、缅国界内,招忙木、巨木秃等寨三百,籍户十一万二百。诏定赋租,立站递,设卫送军。军还,献驯象十二。
  23. ^ 《元史》卷210《缅传》:“先奉旨,若重庆诸郡平,然后有事缅国。”
  24. ^ 《元史》卷11《世祖本纪》:至元十七年二月,“诏纳速剌丁将精兵万人征缅国”;《元史》卷210《缅传》:“十七年二月,纳速剌丁等上言:“缅国舆地形势皆在臣目中矣。先奉旨,若重庆诸郡平,然后有事缅国。今四川已底宁,请益兵征之。”帝以问丞相脱里夺海,脱里夺海曰:“陛下初命发合剌章及四川与阿里海牙麾下士卒六万人征缅,今纳速剌丁止欲得万人。”帝曰:“是矣。”即命枢密缮甲兵,修武备,议选将出师。”
  25. ^ 《元史》卷11《世祖本纪》:至元十七年五月,“诏云南行省发四川军万人,命药剌海领之,与前所遣将同征缅国。”
  26. ^ 《元史》卷12《世祖本纪》:至元十九年二月,“壬子,诏佥亦奚不薛及播、思、叙三州军征缅国。”
  27. ^ 《元史》卷12《世祖本纪》:至元十九年二月,“癸巳,发罗罗斯等军助征缅国。”
  28. ^ 《元史》卷12《世祖本纪》:至元二十年正月,癸亥,敕药剌海领军征缅国。
  29. ^ 《元史》卷12《世祖本纪》:至元二十年四月,敕药剌海戍守亦奚不薛。
  30. ^ 《元史》卷12《世祖本纪》:至元二十年五月,戊午,丞相伯颜、诸王相吾答儿等言:“征缅国军宜参用蒙古、新附军。”从之;“以西南蛮夷有谋叛未附者,免西川征缅军,令专守御,支钱令各驿供给。”
  31. ^ 《元史》卷210《缅传》:“先是,诏宗王相吾答儿、右丞太卜、参知政事也罕的斤将兵征缅。”
  32. ^ 《元史》卷133《也罕的斤传》:“二十一年,与右丞太诸王相吾答儿分道征缅,造舟于阿昔、阿禾两江,得二百艘,进攻江头城,拔之,获其锐卒万人”;《元史》卷210《缅传》:二十年十一月,官军伐缅,克之。先是,诏宗王相吾荅儿、右丞太卜、参知政事也罕的斤将兵征缅。是年九月,大军发中庆。十月,至南甸,太卜由罗必甸进军。十一月,相吾荅儿命也罕的斤取道于阿昔江,达镇西阿禾江,造舟二百,下流至江头城,断缅人水路;自将一军从骠甸径抵其国,与太卜军会。令诸将分地攻取,破其江头城,击杀万余人。别令都元帅袁世安以兵守其地,积粮饷以给军士,遣使持舆地图奏上。
  33. ^ 《元史》卷133《也罕的斤传》:“先是,既破江头城,遣黑的儿、杨林等谕缅,使降,不报。”
  34. ^ 《元史》卷13《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一年正月,“丁卯,建都王、乌蒙及金齿一十二处俱降。建都先为缅所制,欲降未能。时诸王相吾答儿及行省右丞太卜、参知政事也罕的斤分道征缅,于阿昔、阿禾两江造船二百艘,顺流攻之,拔江头城,令都元帅袁世安戍之。遂遣使招谕缅王,不应。建都太公城乃其巢穴,遂水陆并进,攻太公城,拔之,故至是皆降......辛未,相吾答儿遣使进缅国所贡珍珠、珊瑚、异彩及七宝束带。《元史》卷133《也罕的斤传》:“诸叛蛮据建都太公城,以拒大军。复遣僧谕以祸福,反为所害。遂督其军,水陆并进,击破之。建都、金齿等十二城皆降,命都元帅合带、万户不都蛮等以兵五千戍之。”
  35. ^ 《元史》卷13《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一年四月,忽都铁木儿征缅之师为贼冲溃。
  36. ^ 《琉璃宫史》,第294-297页;《华人莅缅各地记》,第73页。
  37. ^ 《琉璃宫史》,第297页;《华人莅缅各地记》,第73页。
  38. ^ 即元代史书所载的“盐井大官阿必立相”。
  39. ^ 《信第达巴茂克碑文》,《中外关系史译丛》第1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第72页;《华人莅缅各地记》,第73页。
  40. ^ 《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三年二月;《信第达巴茂克碑文》,第72页;《华人莅缅各地记》,第73页。
  41. ^ 元代文献称之为“昔里怯荅刺”。
  42. ^ 元代文献称之为“不速速古里”。
  43. ^ 《琉璃宫史》,第300页。
  44. ^ 阿难答又名“阿难答剌”,应即盐井大官阿必立相,也就是缅甸史书中的阿南达比西。
  45. ^ 《元史》卷14《世祖本纪》,至元二十四年八月,“以李海剌孙为征缅行省参政,将新附军五千、探马赤军一千以行,仍调四川、湖广行省军五千赴之。召能通白夷、金齿道路者张成及前占城军总管刘全,并为招讨使,佩虎符,从征。以脱满答儿为都元帅,将四川省兵五千赴缅省,仍令其省驻缅近地,以俟进止。”
  46. ^ 《元史》卷210《缅传》,“既而云南王与诸王进征,至蒲甘,丧师七千余,缅始平,乃定岁贡方物。”
  47. ^ 《琉璃宫史》,第296-297页。
  48. ^ 《元史》卷210《缅传》,“既而云南王与诸王进征,至蒲甘,丧师七千余,缅始平,乃定岁贡方物。”
  49. ^ 《华人莅缅各地记》,第73页。
  50. ^ 《元史》卷133《怯烈传》,“复从云南王入缅,总兵三千,屯镇鳔国。设方略,招徕其党,由是复业者众。”
  51. ^ 《华人莅缅各地记》,第73页,“雪雪的斤亲王到蒲甘后,与法师相处了十一个月,非常投机。城乡复苏。已满十一个月。送给亲王许多心爱的礼物,也送了一些献给中国乌底勃瓦的贡品。亲王返回,第达巴茂克法师送别,过了汉林、迪塞,直到太公城。”。
  52. ^ 元代文献中称之为“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帖灭的”、“答麻剌的微”。
  53. ^ 《琉璃宫史》,第301页。
  54. ^ 《元史》卷15《世祖本纪》,至元二十六年十月,“丙午,缅国遣委马剌菩提班的等来贡方物。”
  55. ^ 《元史》卷16《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七年七月“癸丑,罢缅中行尚书省。”
  56. ^ 《元史》卷16《世祖本纪》,至元二十八年十月“壬申,以前缅中行尚书省平章政事雪雪的斤为中书省平章政事。”
  57. ^ Htin Aung 1967,74页
  58. ^ 《新元史》卷二百五十二:三人合兵攻蒲甘,执王及世子僧加八的、次子朝乞力朝普,囚于木连城,凡十有一月。三年四月十日,阿散哥也令弟阿难答速杀缅王并二子,余子康吉弄古马剌加失巴遁去,放世子于蒲甘,而夺其妻。又分据王妻妾。共立王孽弟邹聂,方十六岁,诛不附己者。
  59. ^ Than Tun 1959,122页
  60. ^ 《新元史》卷二百五十二:四年闰八月,云南平章政事薛超兀儿、忙兀都鲁迷失等发中庆,期至大理西永昌、腾冲会集。十月,入缅境。十二月五日,至马来城大会。十五日,至阿散哥也兄弟三人所守木连城,三城相接,贼出战,败之,贼闭门拒守。忙兀都鲁迷失、刘左丞据城东北面,薛超兀儿、高阿康参政据西面,正南无军守之。贼日出战,城内四面立三梢单梢炮,向外攻击。官军寻立排沙傅其城。五年正月,分军破石山寨,又召白衣催粮军二千人攻其城南面。十九日,城上发矢石擂木,杀官军五百余人。二月二日,阿散哥也令十余人呼曰:“我非叛人,乃皇帝良民。以缅王作违理三事,我等收之,彼自饮药而死,非我等杀之。我等与蒙古人无甚作恶,若许我投降,顾永受约束。”又使人持金银礼物出见。分省官谕贼,三人亲出方可,不然难信,若一年不出,我军亦住一年。贼竟不肯亲出。
  61. ^ 《缅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译,165–168页
  62. ^ Than Tun 1964,137页
  63. ^ 《元史》卷二百十:五年九月,云南参知政事高庆、宣抚使察罕不花伏诛。初,庆等从薛超兀而围缅两月,城中薪食俱尽,势将出降,庆等受其重赂,以炎暑瘴疫为辞,辄引兵还。故诛之。十月,缅遣使入贡。
  64. ^ 《新元史》卷二百五十二:万户章吉察儿等言:“炎天瘴发,军劳苦,不还实惧死伤获罪。⋯⋯我等今当回军。”⋯⋯分省官命追回先行军,皆言:“已去远,无及矣。”次日,分省官遂下令班师。⋯⋯丞相完泽等奏遣河南平章政事二哥等赴云南,杂问之。⋯⋯是役也,自宗王以下皆以纳赂丽于罚,辱国莫甚焉。
书籍
  • 《缅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译,商务印书馆,1973年出版
  • 《元史》卷二百十
  • 《新元史》卷二百五十二
  • Htin Aung, Maung. A History of Burma. New York and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7. 
  • Wade, Geoff. Eugene Perry Link , 编. The Scholar's Mind: Essays in Honor of Frederick W. Mot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9629964030. 
  • Than Tun. Studies in Burmese History 1. Yangon: Maha Dagon. 1964. 
  • Than Tun. History of Burma: A.D. 1300–1400. Journal of Burma Research Society. 1959, XLII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