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縣
宜良縣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中部偏東、南盤江上游,是昆明市下屬的一個縣,距市區52公里。東鄰陸良、石林縣,南接彌勒、華寧縣,西連澂江縣及昆明市呈貢區和官渡區,北與嵩明、馬龍縣相望。總面積1913.68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全縣常住人口為419400人。[1]政府駐地匡遠街道。
宜良縣 | |
---|---|
縣 | |
![]() 宜良縣在雲南省的位置 | |
坐標: 24°55′22″N 103°8′51″E | |
隸屬行政區 | 雲南省昆明市 |
區劃代碼 | 53 01 25 |
政府駐地 | 匡遠街道 |
鄉級行政區數 | 9 |
• 街道數 | 3 |
• 鎮數 | 4 |
• 民族鄉數 | 2 |
總面積 | 1,913平方千米 |
氣候類型 | 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
年平均氣溫 | 17.2 ℃ |
年降水量 | 967.3毫米 |
年日照時數 | 2187小時 |
人口(2020) | |
• 總人口 | 384,875 |
• 人口密度 | 201.2人/平方公里 |
GDP(2021) | 226.50億元人民幣 |
• 人均 | 59,008元人民幣 |
郵政編碼 | 652100 |
電話區號 | +86 (0)871 |
車牌首號 | 雲A |
網站 | 宜良縣人民政府 |
宜良縣是昆明市的近郊的農業大縣,具有良好的地理和自然氣候環境,素有「滇中糧倉」、「魚米之鄉」、「烤鴨之鄉」和「花鄉水城」的美譽。現為全國農業綜合開發示範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國家商品瘦肉型豬基地縣、全國菸葉收購先進縣、全國四大養鴨縣之一。
歷史
宜良歷史悠久,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人類居住,商、周時期就出現較大的邑落。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設昆澤縣,屬益州郡,蜀漢時期屬建寧郡,西晉屬晉寧郡,隋朝屬昆州,唐初設新豐縣,隸郎州,南詔時期西爨西遷後,烏蠻羅裒部築城居住,稱羅裒龍,屬拓東節度轄,大理國時期屬善闡節度管轄,元憲宗六年(1257年)設大池千戶,屬嵩明萬戶,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大池為宜良州,二十一年(1284年)改州為縣,屬中慶路。明、清兩代沿稱宜良縣,屬雲南府。民國時期廢府一級政區,縣直屬省管轄。1950年設宜良專區,縣為專署駐地。1954年撤宜良專區,縣改屬曲靖專區所轄。1958年路南縣併入宜良縣,1964年2月又析出復設。1983年10月劃歸昆明市管轄。[2]
地理
宜良縣地勢北高南低,中部平坦,山地、谷地與壩子相間分布。東西最大橫距51.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5.3公里,土地總面積1913.68平方公里,其中盆地、谷地占11%,山地占88%,水域約1%。壩子主要有宜良、鳳鳴、草甸、馬街等4個。
宜良縣水資源豐富,境內河流屬於珠江流域水系,南盤江從東至西橫穿縣境。西部有陽宗海、草甸海等天然湖泊。
氣候
宜良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6.3℃,年平均日照2177.3小時,年平均降雨量912.2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5%,全年無霜期260天左右。
合併宜良縣氣象數據(1981-201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C) | 25.8 | 29.6 | 31.3 | 34.2 | 34.9 | 32.6 | 33.7 | 31.9 | 33.7 | 29.5 | 28.0 | 26.7 | 34.9 |
平均高溫(°C) | 17.8 | 20.0 | 23.9 | 27.1 | 26.9 | 26.6 | 26.5 | 26.9 | 25.6 | 22.9 | 20.0 | 17.3 | 23.5 |
日均氣溫(°C) | 9.1 | 11.1 | 14.9 | 19.2 | 21.1 | 21.6 | 21.6 | 21.2 | 19.8 | 17.2 | 13.0 | 9.3 | 16.6 |
平均低溫(°C) | 2.9 | 4.1 | 7.4 | 12.4 | 16.3 | 18.2 | 18.4 | 17.7 | 16.3 | 13.6 | 8.2 | 3.9 | 11.6 |
歷史最低溫(°C) | −3.4 | −2.2 | −4.2 | 3.3 | 6.8 | 11.7 | 12.9 | 11.6 | 7.6 | 4.8 | −1.7 | −10.1 | −10.1 |
平均降水量(mm) | 16.5 | 16.7 | 18.9 | 23.9 | 81.1 | 157.8 | 164.8 | 150.8 | 98.4 | 75.6 | 39.4 | 16.2 | 860.1 |
平均降水天數 | 4.2 | 5.2 | 5.4 | 7.2 | 11.8 | 16.9 | 19.0 | 19.1 | 15.4 | 12.6 | 8.2 | 4.2 | 129.2 |
平均相對濕度(%) | 72 | 66 | 61 | 57 | 67 | 79 | 83 | 83 | 79 | 80 | 78 | 77 | 74 |
數據來源 1: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 | |||||||||||||
數據來源 2:中國天氣網(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 |
行政區劃
宜良縣下轄2個街道、4個鎮、2個民族鄉[3]:
匡遠街道、湯池街道、南羊街道、北古城鎮、狗街鎮、竹山鎮、馬街鎮、耿家營彝族苗族鄉和九鄉彝族回族鄉。
2010年起,湯池街道委託昆明陽宗海風景名勝區代管。
人口
根據2010年進行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全縣常住人口為419400人。全縣常住人口的地區分布為:
地區 | 常住人口數(人) |
---|---|
匡遠街道辦事處 | 164930 |
北古城鎮 | 53604 |
狗街鎮 | 59589 |
湯池街道辦事處 | 61605 |
竹山鎮 | 27731 |
馬街鎮 | 18497 |
耿家營鄉 | 16630 |
九鄉鄉 | 16814 |
在全縣常住人口中,男性為212571人,占50.68%;女性為206829人,占49.32%。0~14歲人口為80290人,占19.14%;15~59歲人口為280986人,占67.0%;60歲及以上人口為58124人,占13.8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40894人,占9.75%。漢族人口為383392人,占91.41%。文盲率為4.63%。城鎮人口占全縣常住人口的33.0%。[1]
經濟
宜良是雲南省糧食的主要產區之一,自明朝初年開始大規模開墾後,獲得了「滇中糧倉」的美譽,現為昆明市優質水稻、烤菸、蔬菜、板栗、生豬、鴨子、奶牛、養魚、花卉基地縣。
宜良自滇越鐵路開通後,興起機械加工為主的現代民族工業。民國時期,明良煤礦是雲南省最大產煤區。目前宜良工業主要以建材、食品、化工、紡織、採礦等為主。礦產資源豐富,鐵礦儲量為364萬噸,煤的地質儲量為4.49億噸。
宜良縣旅遊資源豐富,擁有國家級風景區九鄉溶洞,陽宗海省級旅遊度假區。
交通
宜良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早在大理國時期就成為滇東、滇南物資集散地。20世紀初,滇越鐵路通車,宜良成為扼控滇東、滇南的咽喉。[4]現有 昆河鐵路、 南昆鐵路及 324國道、廣昆高速公路、 207省道等過境。
其他
- 宜良擬釘螺:發現於本地的淡水棲地,因以為名。
參考文獻
- ^ 1.0 1.1 宜良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宜良縣統計局. 2012-06-05 [2012-08-08] (中文(中國大陸)).[永久失效連結]
- ^ 宜良概况. 宜良之窗. [2012-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7) (中文(中國大陸)).
- ^ 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2.
- ^ 宜良縣誌編纂委員會. 《宜良县志》 (M) 1. 北京: 中華書局. 1998. ISBN 978-7-101-017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