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文:Dallit Baifcuf zilzilzou),簡稱大理州,是雲南省下轄的自治州,位於雲南省中部偏西。州境東鄰楚雄州,南接普洱市、臨滄市,西臨保山市、怒江州,北界麗江市。地處橫斷山脈與雲貴高原的過渡帶,雲嶺南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2,090米。西部有瀾滄江,東北有金沙江,洱海位於州境中部。全州總面積28,299平方公里,人口354.4萬,漢族人口比例約51%,白族人口比例約32%,自治州首府駐大理市。大理市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旅遊資源,蒼山、洱海、大理古城等都是著名風景區。
大理白族自治州 Dallit Baifcuf zilzilzou 大理州 | |
---|---|
自治州 | |
![]() 大理古城南門 | |
![]() 大理州的地理位置 | |
省 | 雲南省 |
區劃代碼 | 532900 |
設立 | 1956年11月16日 |
政府駐地 | 大理市 |
下級行政區 | 1縣級市、8縣、3自治縣 |
政府 | |
• 州委書記 | 楊國宗(白族)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張劍萍(女,白族) |
• 州長 | 陳真永(白族) |
• 政協主席 | 朱建斌(白族) |
面積 | |
• 總計 | 28,299 平方千米 |
• 排名 | 全省第6位(佔全雲南省7.39%) |
最高海拔 | 雪斑山,4,295 米 |
氣候 | 中亞熱帶濕潤氣候 |
• 年均溫 | 15 ℃ |
• 年降水 | 848.4毫米 |
人口(2015) | |
• 總計 | 354.4萬人 |
• 排名 | 全省第6位(佔全雲南省7.47%) |
• 密度 | 125.2人/平方千米 |
• 城鎮(2015) | 149.59萬人 |
國內生產總值(2017) | |
• 總量 | 1066.5億元人民幣 167.87億美元(匯率) |
• 總量排名 | 全省第5位,佔全雲南省6.45% |
• 人均 | 29,957元人民幣 4,715美元(匯率) |
• 人均排名 | 全省第8位 |
郵政編碼 | 671000 |
電話區號 | 872 |
車牌 | 雲L |
網站 | http://www.dali.gov.cn/ |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雲南統計年鑑-2016》 |
歷史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開西南夷,出兵攻打滇國,滇王降。漢王朝在大理地區設立葉榆、雲南、邪龍、比蘇等縣,屬益州郡管轄。東漢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國內附,遂分益州郡西部置永昌郡,初治巂唐縣(今雲龍縣境),後遷不韋縣(今保山市)。三國蜀漢建興三年(225年),丞相諸葛亮平定南中諸郡,分建寧郡、越巂郡、永昌郡三郡置雲南郡,治雲南縣(今祥雲縣雲南驛鎮),今大理州東部屬雲南郡,西部屬永昌郡,隸庲降都督。西晉泰始七年(271年)改庲降都督地為寧州。永嘉五年(313年)析永昌、雲南二郡置河陽郡,治河陽縣(今大理市鳳儀鎮)。咸康八年(342年)析置西河陽郡,河陽郡改為東河陽郡。南朝齊今州境分屬東河陽、西河陽、西河、雲南四郡。隋代屬南寧州總管府。
唐朝初年,洱海地區有六個較大的部落居住,稱為「六詔」,其中以蒙舍詔的勢力最大,因居於最南故又稱南詔。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詔首領皮羅閣在唐朝支持下,合六詔為一,統一了洱海地區,建立了南詔國,都城建在太和城(今大理市太和村)。唐大曆十四年(779年)南詔國遷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南詔國時期,洱海地區周邊設立「𧸘」或「瞼」,北部屬劍川節度謀統郡(今鶴慶縣),西部屬永昌節度勝鄉郡(今永平縣)。唐昭宗天復二年(902年),南詔權臣鄭買嗣發動宮廷政變,建立了大長和國,南詔亡。後唐天成三年(928年),趙善政篡位,建立了大天興國,次年楊干貞廢趙善政自立,建大義寧國。後晉天福二年(937年),通海節度段思平聯合滇東三十七部,進軍大理,推翻了大義寧國,建立了大理國。大理國後期廢除了節度和都督的軍事轄區,改設府、郡。除大理首府外,今州境尚有謀統府(今鶴慶縣)、義督賧(今劍川縣,屬謀統府)、勝鄉郡(今永平縣,隸永昌府)、南澗縣(今南澗彝族自治縣,屬威楚府)。南宋寶祐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軍滅大理國,建立雲南行省。南詔、大理國曆唐、宋兩朝,達五百餘年,使雲南形成了一個穩定的政治統一體。
元朝,雲南政治中心東移昆明,大理地區設立大理上、大理下兩個萬戶府,又設雲龍甸軍民府(治今雲龍縣)。元憲宗三年(1253年)以謀統府改置鶴州(治今鶴慶縣)。元憲宗四年(1254年)置義督千戶(治今劍川縣劍川湖西岸)。憲宗七年(1257年)設品甸千戶所(治今祥雲縣)。至元七年(1270年)改萬戶府置大理路(治今大理市)。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蒙化府(治今巍山縣);改勝鄉郡置永平縣,屬大理路;改品甸千戶所為雲南州,屬大理路;改義督千戶為劍川縣,屬鶴州;於白崖賧置建寧縣(治今彌渡縣紅岩鎮),屬趙州;以德原城置鄧川州(治今洱源縣鄧川鎮德源城);改浪穹千戶為浪穹縣(治今洱源縣),屬鄧川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蒙化府為蒙化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降蒙化路為蒙化州,屬大理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升鶴州為鶴慶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南澗縣置定邊縣,屬威楚路鎮南州,後廢。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寧罷建寧縣,併入大理路,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置太和縣(治今大理市)。泰定前改雲龍甸軍民府為雲龍州(治今雲龍縣舊州鎮),屬大理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大理路為大理府;改鶴慶路為鶴慶府;降雲南州為雲南縣,隸大理府;置鳳羽縣(治今洱源縣鳳羽鎮),屬鄧川州,後省入浪穹縣。洪武十六年(1383年)設迷渡市巡檢司,隸趙州;復置定邊縣,屬楚雄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雲南縣改屬趙州;升劍川縣為劍川州(治今劍川縣金華鎮),屬鶴慶府。正統十三年(1448年)復置蒙化府。弘治六年(1493年)割太和縣海東九里,雲南縣二里,趙州一里置賓川州(駐今賓川縣州城鎮),屬大理府。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移鄧川州治至今洱源縣鄧川鎮舊州。崇禎二年(1629年)移雲龍州治至雒馬井(今雲龍縣寶豐鄉)。崇禎十三年(1640年)移鄧川州治至今鄧川鎮新州。
清雍正七年(1729年)撤定邊縣,併入蒙化府。雍正八年(1730年)移大理督捕通判駐彌渡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蒙化府為蒙化直隸廳,有巡檢司,駐南澗,即故定邊城;劍川州改屬麗江府;降鶴慶府為鶴慶州,屬麗江府。
民國元年(1912年)析蒙化廳漾濞江巡檢司和雲龍州、永平縣、浪穹縣插花地置漾濞縣(治今蒼山西鎮下街)。民國二年(1913年)以趙州、祥雲、賓川、蒙化四縣插花地析置彌渡縣(治今彌城鎮);浪穹縣更名洱源縣,取「洱海之源」之意;同年廢府、州、廳存縣,計有大理、雲南、洱源、趙縣、鄧川、賓川、雲龍、彌渡、鶴慶、劍川、永平、蒙化、漾濞等縣,各縣屬滇西道(次年改騰越道)。1914年改趙縣為鳳儀縣。1915年漾濞縣治遷今址。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制,各縣直屬雲南省;雲南縣因與雲南省重名,改稱祥雲縣,取舊名「祥州」、「雲南」各一字得名。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蒙化縣改屬雲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鶴慶、劍川縣改屬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鶴慶、洱源、賓川、劍川屬第十區,大理、永平、鳳儀、鄧川、雲龍、彌渡、蒙化、漾濞屬第十一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置大理專區,專員公署駐下關(今大理市下關鎮),轄大理、鳳儀、漾濞、永平、蒙化、彌渡、雲龍、祥雲、賓川、順寧、緬寧、雲縣、洱源、鄧川14縣。1951年析大理縣玉洱鄉、鳳儀縣珠海鄉設置下關市。1952年緬寧縣劃歸緬寧專區。1954年蒙化縣更名巍山縣,順寧縣更名鳳慶縣。1956年11月16日批准設立大理白族自治州,11月22日正式成立;原麗江專區的鶴慶、劍川二縣劃入大理州;鳳慶、雲縣劃歸臨滄專區;將巍山縣分為巍山彝族自治縣和永建回族自治縣(駐今巍山縣永建鎮)。1958年賓川縣遷駐金牛鎮。1960年撤銷下關市及大理、鳳儀、漾濞三縣,合併為大理市;洱源、鄧川二縣併入劍川縣;賓川、彌渡二縣併入祥雲縣;巍山、永建二縣合併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1962年撤銷大理市,恢復下關市、大理縣、漾濞縣;恢復洱源、彌渡、賓川三縣。1963年析巍山縣設立南澗彝族自治縣。1983年撤銷大理縣和下關市,合併設立大理市。1985年6月,漾濞縣改置漾濞彝族自治縣。
政治
現任領導
機構 | 中國共產黨 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員會 書記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州長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員會 主席 |
---|---|---|---|---|
姓名 | 楊國宗[1] | 張劍萍(女)[2] | 陳真永[3] | 朱建斌[4] |
民族 | 白族 | 白族 | 白族 | 白族 |
籍貫 | 雲南省大理市 | 雲南省劍川縣 | 雲南省蘭坪 | 湖南省湘潭市 |
出生日期 | 1968年6月(56歲) | 1969年12月(55歲) | 1974年2月(51歲) | 1964年11月(60歲) |
就任日期 | 2021年3月 | 2021年2月 | 2021年5月 | 2018年2月 |
行政區劃
大理州下轄1個縣級市、8個縣、3個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5] | 區劃名稱 | 漢語拼音 | 面積[注 1][6]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注 2][7] (2020年普查)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鄉級行政區劃[8] | |||
街道 辦事處 |
鎮 | 鄉 | 其中: 民族鄉 | |||||||
532900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Dàlǐ Báizú Zìzhìzhōu | 28,299.47 | 3,337,559 | 大理市 | 671000 | 3 | 69 | 40 | 11 |
532901 | 大理市 | Dàlǐ Shì | 1,738.63 | 771,128 | 下關街道 | 671000 | 3 | 9 | 1 | 1 |
532922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Yàngbì Yízú Zìzhìxiàn | 1,860.32 | 97,610 | 蒼山西鎮 | 672500 | 4 | 5 | ||
532923 | 祥雲縣 | Xiángyún Xiàn | 2,432.47 | 406,642 | 祥城鎮 | 672100 | 8 | 2 | 1 | |
532924 | 賓川縣 | Bīnchuān Xiàn | 2,533.50 | 341,319 | 金牛鎮 | 671600 | 8 | 2 | 2 | |
532925 | 彌渡縣 | Mídù Xiàn | 1,524.60 | 261,205 | 彌城鎮 | 675600 | 6 | 2 | 1 | |
532926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Nánjiàn Yízú Zìzhìxiàn | 1,738.82 | 192,942 | 南澗鎮 | 675700 | 5 | 3 | ||
532927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 Wēishān Yízú Huízú Zìzhìxiàn | 2,180.90 | 267,474 | 南詔鎮 | 672400 | 4 | 6 | ||
532928 | 永平縣 | Yǒngpíng Xiàn | 2,789.02 | 164,613 | 博南鎮 | 672600 | 3 | 4 | 3 | |
532929 | 雲龍縣 | Yúnlóng Xiàn | 4,370.01 | 182,977 | 諾鄧鎮 | 672700 | 4 | 7 | 2 | |
532930 | 洱源縣 | Ěryuán Xiàn | 2,528.34 | 248,147 | 茈碧湖鎮 | 671200 | 6 | 3 | ||
532931 | 劍川縣 | Jiànchuān Xiàn | 2,238.15 | 160,471 | 金華鎮 | 671300 | 5 | 3 | ||
532932 | 鶴慶縣 | Hèqìng Xiàn | 2,364.70 | 243,031 | 雲鶴鎮 | 671500 | 7 | 2 | 1 | |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為345.6萬人[9]。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5.9萬人,增長4.82%。平均每年增加近1.6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47%。其中,男性為175.2萬人,占總人口的50.69%;女性為170.4萬人,占總人口的49.3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2.82。0-14歲的人口為67.2萬人,占總人口的19.44%;15-59歲的人口為237.1萬人,占總人口的68.61%;60歲及以上人口為41.3萬人,占總人口的11.95%,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8.5萬人,占總人口的8.25%。居住在城鎮的人口112.1萬人,占總人口的32.44%;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33.5萬人,占總人口的67.56%。
民族
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75.2萬人,占總人口的50.6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70.4萬人,占總人口的49.31%。大理本地的少數民族居民日常使用白語,全州通用漢語。
民族名稱 | 漢族 | 白族 | 彝族 | 回族 | 傈僳族 | 苗族 | 納西族 | 傣族 | 阿昌族 | 壯族 | 其他民族 |
---|---|---|---|---|---|---|---|---|---|---|---|
人口數 | 1751879 | 1112469 | 449949 | 71998 | 34190 | 11863 | 4686 | 3797 | 2602 | 2323 | 10567 |
占總人口比例(%) | 50.69 | 32.19 | 13.02 | 2.08 | 0.99 | 0.34 | 0.14 | 0.11 | 0.08 | 0.07 | 0.31 |
占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 | 65.27 | 26.40 | 4.22 | 2.01 | 0.70 | 0.27 | 0.22 | 0.15 | 0.14 | 0.62 |
經濟
2017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1066.5億元,比上年增長9.7%。人均生產總值2984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7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25元[11]。
2017年大理州共接待國內遊客4120萬人次,同比增長9.4%;海外遊客102萬人次,同比增長9.2%;實現旅遊業總收入647億元,同比增長21%[12]。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友好地區
注釋
參考文獻
- ^ 杨国宗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21-02-06].
- ^ 张剑萍当选大理州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國經濟網. [2021-02-06].
- ^ 陈真永当选大理州州长 靳汝柏当选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简历)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district.ce.cn. [2021-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0).
- ^ 大理州新一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简历(主席朱建斌). 中國經濟網. [2018-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9).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5-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 ^ 雲南省統計局. 《云南统计年鉴2015》.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5年9月. ISBN 978-7-5037-7573-4.
- ^ 大理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大理州人民政府.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 ^ 大理白族自治州統計局. 《大理白族自治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 ^ 雲南省人口普查辦公室、雲南省統計局. 《云南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2年9月. ISBN 978-7-5037-6548-3.
- ^ 大理白族自治州統計局. 大理白族自治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理日報. [2019-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9).
- ^ 大理州去年旅游收入增两成.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9-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9).
- ^ 大理州与澳大利亚米尔迪拉市举行建立友好城市关系10周年系列活动. www.yfao.gov.cn. 大理州外辦. [2018-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6).
- ^ 北市与大理缔结友好城市砂与云南签友好州省协议. intimes.com.my. 國際時報. 2017-03-22 [2018-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6).
外部連結
本條目的最初版本來自中文維基百科(連結),主編是高晶、Hongchoi new、Ykliu、Hfxf、Chk2011、瑞麗江的河水、Changnick,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發布,現版本可能與維基百科條目有一些差異。如果您重寫或大幅修訂這篇條目,請將這個模板移除,換上{{原創條目}}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