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澤生
曾澤生 | |
---|---|
![]() 曾澤生 | |
出生 | 1902年10月 雲南省永善縣 |
逝世 | 1973年2月22日 北京市 | (70歲)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1948年前) 中國共產黨 (1948年後) |
母校 | 黃埔軍校 |
服役年份 | 1922 - 1968 |
軍銜 | |
統率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軍 中華民國陸軍第六十軍 國民革命軍第184師 國民革命軍第184師第1085團 滇軍第98師第3旅第6團2營 滇軍第98師軍士隊 |
參與戰爭 | 國軍時期: 抗日戰爭 解放戰爭
解放軍/志願軍時期:
|
獲得勳章 | 一級國旗勳章 (1953,朝鮮授予) |
曾澤生(1902年10月-1973年2月22日),生於雲南省永善縣,軍事人物。最高軍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
生平
早年經歷
1919年2月,十七歲考入位於省會昆明的雲南省立中學。1922年12月,曾澤生考入唐繼堯創辦的建國軍軍士隊受訓。由於受訓期間成績優秀,因此被送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
黃埔軍校第三期
1925年任黃埔軍校區隊長,次年入黃埔軍校高級班學習。
1931年2月,曾澤生在滇軍第三旅第六團擔任營長一職。
對日抗戰時期
抗戰期間,曾參加台兒莊會戰,因戰功卓著,升任師長。
長春起義
1948年長春圍困戰中,率六十軍起義。1949年1月2日,人民解放軍總部宣布改編長春起義之原國軍第六十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軍,曾澤生任軍長,徐文烈為政治部主任;1月29日行授名典禮[1]:8767-8768。
抗美援朝
率領五十軍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2]。在第三次戰役中,五十軍149師442團副團長陳屏帶領一營率先攻入漢城。在第四次戰役中,率部在漢江兩岸堅守50天[3]。
和平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擔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4年,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同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4]。
1955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榮獲一級解放勳章,繼續擔任五十軍軍長,1969年因病離職退役。1973年在北京去世。曾澤生與陳明仁、阿沛·阿旺晉美、朵噶·彭措饒傑等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將領中極少數從未加入,也未被追授中國共產黨黨籍的人之一。
參考
- ^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 ^ 曾泽生.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1-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5).
- ^ 王樹增 著 《韓戰》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9年出版 ISBN 978-7-02-006920-0
-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 1955年 [2015-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
本條目的最初版本來自中文維基百科(連結),主編是Erre3443、Dunan00001、Arthur011hk、Dan3031949,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發布,現版本可能與維基百科條目有一些差異。如果您重寫或大幅修訂這篇條目,請將這個模板移除,換上{{原創條目}}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