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云
龙云 | |
---|---|
中华民国第1任云南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28年1月17日-1945年10月2日 | |
前任 | 唐继尧(省政府总裁) 胡若愚(政务委员会主席) |
继任 | 李宗黄(代理) 卢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 |
任期 1954年9月29日-1958年2月1日 | |
主席 | 毛泽东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龙登云、纳吉鸟梯 1884年11月19日 云南省昭通府恩安县炎山乡松乐村下营盘 |
逝世 | 1962年6月27日 北京市 | (77岁)
政党 | 中国国民党(?-1948年)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年-1962年) |
学历 | 云南讲武堂第4期 |
经历
|
龙云(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谱名登云,字志舟,男,彝族,族名纳吉鸟梯、纳吉岬岬,云南恩安(今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下营盘松乐村人,祖籍四川凉山金阳县,中华民国初期滇系军阀将领,亦是割据西南地区的军阀,号称云南王,曾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军事参议院院长、总统府战略顾问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
生平
早年
黑彝地主家庭出身。排行第四,小名毛老四,在家居长,尚有一弟(早夭)一妹(龙登凤)。其村寨极偏僻,没有学校,龙云一直未能读书启蒙。光绪十六年(1890年),父亲去世,母亲回娘家,龙云到舅父龙德源家生活。16岁才和表弟卢汉前往昭通城读书、跟随在昭通的四川武术家马得胜等习武。结识永善县人邹若衡,三人结为兄弟,并称为“昭通三剑客”。在炎山收购木材顺金沙江运往四川宜宾出售。
1911年6月参加四川保路同志会,参加保路运动,加入同乡魏焕章的一支保路同志军。辛亥革命后云南省由蔡锷发动昆明革命,云南独立后蔡锷决定派遣滇军出省协助临接省份脱离清朝统治。援川滇军总司令韩建铎,下有第一梯团谢汝翼、第二梯团李鸿祥。宣统二年(1911)12月龙云在宜宾加入了谢汝翼部,被委任为上尉候差官。
中华民国建立,滇军撤回云南。民国元年(1912)5月谢汝翼推荐龙云与表弟卢汉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4期骑兵科学习。民国三年(1914)底,龙云毕业,被分配到滇军昭通独立营担任少尉排长。民国四年(1915年)春升为中尉排长。1915年12月25日,云南护国起义后,蔡锷将唐继尧随从副官邹若衡调走,在邹若衡的推荐下,唐继尧调龙云任云南都督府副官处中尉侍从副官。护国战争期间因其武功出众,获得唐继尧赏识提拔,为唐继尧的近卫,民国五年(1916年)先后任唐继尧近卫军二大队中队长、补充第一大队大队附、佽飞军大队长。民国六年(1917年)11月,唐继尧以滇黔靖国联军总司令名义率师往贵州毕节,龙云同行。民国七年(1918年)9月,唐继尧到重庆召开川滇黔鄂豫五省联军会议,龙云护卫。
民国十年(1921),唐继尧在省内斗争中输给了顾品珍流亡香港,但佽飞军未因此解散。唐在流亡前夕将佽飞军更名为滇军第11团,由龙云出任团长,进驻蒙自,此部队成为龙云在后续军阀内战中的亲信部队。唐继尧逃亡后,1921年秋滇军第11团移驻广西省,龙云为李友勋旅的前敌司令。1921年12月,唐继尧改编在广西的滇军为四个军,龙云为李友勋第一军前敌司令。1922年2月,唐继尧率部返滇攻打顾品珍,李友勋战死,龙云继任滇军第一军代军长。民国十一年(1922)3月顾品珍战死,唐继尧回任云南督军,龙云成为唐继尧系统下之主力将领,出任滇军第五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驻防昆明。
民国十二年(1923年)10月,唐继尧组织建国联军,委龙云为建国联军第五军军长。民国十三年(1924年),龙云倡议并带头捐资,开凿了从昭通城南簸箕湾与昭鲁大河交汇的河道,长13余公里,取名龙公河。民国十四年(1925年)2月,唐继尧派兵入广西,以龙云为第二路军总指挥,进攻南宁,后遭失败。
主政云南
在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启动后,滇军系统的立场并不一致,唐继尧是较为偏北京北洋政府、而他麾下的镇守使态度却偏向广州国民政府。后来胡若愚(滇南镇守使)、龙云(滇中镇守使)、张汝骥(昭通镇守使)、李选廷(滇西镇守使)四人同盟在民国十六年(1927)发动“二六政变”,唐继尧被逼下台。2月22日,云南省政府省务委员会成立,龙云等九人为委员,胡若愚任主任委员,接受国民政府节制。5月7日,龙云派兵查封了国民党左派掌控的国民党省党部、省农民协会。龙云的滇军第五军则被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胡若愚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九军军长。
1927年5月唐继尧猝逝后,云南省内的四位军事巨头随即展开内斗。胡若愚同年6月14日发兵监禁五台山住处的龙云(“六一四政变”),将其锁在铁笼中关了一个多月。龙云在被扣押的过程中遭炮击导致左眼负伤,后因未获得可靠医疗因此失明。但龙云的表弟卢汉趁隙脱逃并拥立胡瑛暂代三十八军军长,胡若愚支解三十八军的企图失败后,三十八军在卢汉的指挥下朝昆明进攻。7月24日,胡若愚率部离开昆明,至昆明东郊大板桥时释放了龙云,胡、龙双方达成《板桥协议》。7月25日,胡瑛率部进入昆明。8月13日,龙云回到昆明,接任第三十八军军长,兼代云南省务委员会主席。龙云扣押在六月兵变时发炮伤其左目的王洁修,并在8月13日将其枪毙。8月18日,胡若愚、张汝骥联合贵州省政府主席周西成反攻龙云,周西成部占领宣威。唐继虞率三师部队从滇西进逼昆明,旋退走。1927年冬,龙云部与胡若愚、张汝骥、周西成部战于曲靖,胡、张、周部失利,退入贵州省,龙云取得了云南省的军政主导权。民国十七年(1928)1月17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1月21日,国民政府任命龙云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1928年4、5月间,龙云召开了“内政改革会议”,会议通过了进行清党、财政改革、国库管理和消灭土匪武装四项决议;清党作为四项“改革的先决条件”。
龙云在主政云南省后,主要与南京国民政府结盟。包括支持中国国民党清党,有效稳固其统治力。
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龙云部第97师师长孟坤倒戈,投靠胡若愚。胡与张汝骥、孟坤联合组织反龙的“靖滇军”。1929年4月12日,龙云部朱旭师联合亲蒋介石的贵州军阀李燊部进攻新桂系支持的周西成,周战死。李燊继任为贵州省政府主席。1929年7月,滇军离开贵州,周西成原部属毛光翔反攻贵阳,李燊逃走,毛继任贵州省政府主席。1929年7月11日,昆明北门街火药库爆炸,昆明城大部炸毁,称为“七一一”事件。龙云部与靖滇军战于昆明郊区,靖滇军退走。1929年冬,张汝骥为龙云部所俘后枪决,孟坤渡河溺死。胡若愚逃往上海,靖滇军瓦解。龙云统一了云南,在云南的统治无人能制衡。南京政府发表云南省政府组织令,委龙云为省政府主席。龙云成立军官候补队,旋改为军事队。龙云的大儿子龙绳武,为蒋介石收为“义子”。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当年5月,龙云奉蒋介石命令,以卢汉为前敌总指挥,出兵二万,进攻广西,围困南宁达三个多月不下,逼迫新桂系退兵。卢汉败退回滇。11月,龙云宣布“废师改旅”:卢汉98师6个团保留两个团、朱旭99师4个团保留两个团、张凤春100师留守云南只派了一个团参战、张冲101师4个团保留一个团。12月31日,龙云成立军事教导团,自兼团长。1931年3月10日,在宜良法明寺发生卢汉、朱旭、张凤春、张冲四师长倒龙事件(“三一〇事件”),为首的便是卢汉。口号是清除参谋长孙渡、民政厅厅长张维汉、禁烟局局长马为麟等唐继尧旧部。3月12日龙云宣布省主席和十路军总指挥职务告假三个月,回昭通扫墓。蒋介石出面平息风波,表示“甚为系念”、“思虑甚切”,特致电龙云“回省主持,待其复电再定处理办法。对四师长电暂置不复”,表示了鲜明的挺龙态度。张冲劝说卢汉为避免云南内战,3月17日请回了龙云继续主政,4月7日顺利地实施了废师改旅:卢汉第98师改为第3旅,朱旭第99师改为第5旅,张凤春第100师改为第7旅,张冲第101师改为第9旅。张凤春被长期扣押到抗战初期;卢汉、朱旭被削去军职,分别任命为省督练处长(全省团务督办)和民政厅长;张冲因顾全大局反戈有功,仍为第9旅旅长兼云南盐运使。此后卢汉长期担任闲职,直到抗战爆发。
蒋介石曾对其左右亲近人员说:[2]“龙云好比南越王赵佗,自帝其国,非敢有害于天下。龙云只想独霸云南,称臣纳贡,既无问鼎中原之心,也乏窥窃神器之力,不同于阎、冯、李、白,对龙云要容忍,只要服从中央,即使在云南另搞一套,最后为我所用,无伤大局。对龙云要忍小忿而就大谋,抬高左手,就等于压低右手,提拔龙云,也就是压低李、白。”
民国二十年(1931年),由龙云、卢汉为主要捐资人,由安恩溥直接筹办了昭通民众实业公司,在昭通进行开垦、采矿开办灯厂等。成立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在政务上龙云延揽了陆崇仁、缪云台等专业官僚,稳定云南省政治理,并持续推行云南省政近代化。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组成立富滇新银行,先后以李培炎、缪云台为行长,发行新滇币。至1941年,云南仍坚持使用自己的滇币,而拒绝使用法币,这与蒋介石把西南大后方建设成抗日基地的愿望是相悖的。
1934年4月,龙云被选为了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1934年12月,中央红军进入贵州,龙云接济黔军王家烈、犹国才弹药三十万,以增强黔军堵追红军的实力;随后直接派派孙渡率滇军入黔追堵红军。1935年,蒋介石指挥围堵红军长征而亲临云南,据陈布雷回忆:[2]“龙主席自谓乘飞机尚属第一次,观蒋公在机中指点山川,剖示方略,益叹服总戎之伟大,为余等言之者再。蒋公对龙主席备极称许,谓其坦易而明大义,故到滇以后,唯与之讨论如何振兴文化产业,以建设西南国防根据,其他政事,虽龙君屡请指导,蒋公均仅示大概,嘱其全权负责,不愿责以速效焉。”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6日,蒋介石以龙云为剿匪军第二路军总司令对抗红军长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红军二、六军团到达贵州毕节,蒋介石任命龙云为“滇黔绥靖公署”主任。1936年4月5日,蒋介石任命龙云为“滇黔剿共军”总司令。
1936年6月1日 ,两广事变发生,李宗仁、陈济棠反蒋,龙云支持蒋介石,谴责两广事变。西安事变时,龙云强烈谴责张学良、杨虎城两人,誓言军事讨伐。按龙云长子龙绳武的说法:[2]“我老太爷和蒋先生谈不上有什么私人交情,他们两人只有利害上的交情。老太爷认为蒋是一个已经形成气候的领导人物,所以支持他。”
1936年,滇军编为6个步兵旅(每旅2团)、2个直属大队、6个直属团、4个独立营、1个航空处,约3.6万人。各县常备队统一整编为21个保安营共有近万人。
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初期,龙云表态呼应南京政府进行抗日战争。1937年8月8日,龙云离开昆明去南京出席“国防会议”,表示出兵2万支援全国抗战。主持抢建滇缅公路。派遣其表弟卢汉率滇军赴前线参战,参加了包括“台儿庄战役”等二十多次战役,虽然滇军装备不良,但仍然在战斗中以惨烈的伤亡完成任务,同时云南在抗战末期成为重要的兵源提供地,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3]
1938年12月19日,汪精卫夫妇、陶希圣等十余人,乘坐龙云包租的专机,离开昆明飞抵越南[4]。蒋介石在日记中经常告诫自己须“注意滇龙动向”。直到1939年4月13日,龙云主动致函蒋介石,明确表示“与汪氏素无往还,此次短期接触,已稔知其为人,既不磊落光明,又不忠厚安分,在其艳电发出后,职未加以攻击,犹本古人薄责于人之义,未肯论其短长,且各方正攻击汪氏,亦不必再下井投石,亦即遵钧座宽厚待人,不咎既往之旨,为留余地”“滇省与我公同一命运,在此敌人力图分化,汪氏被敌利用之时,吾辈军人,不论何种职责,惟有立定脚跟,不为利害所动,恪遵既定国策,以待钧座从容”。蒋认为“滇龙态度已表以对中央之忠诚”“云南情形进步,此于内部局势之转机甚有关系也”。1942年5月,云南局势因缅甸战事、滇西抗战而处在万分紧张关头时,汪精卫离开南京赴伪满洲国访问,蒋介石认为于此“可断龙与汪已无关系,否则在此云南急迫之时,如汪逆与龙有联络,则汪似无暇离宁,故以此一点对滇之内部无足顾虑,则不患敌犯滇也”。
1939年第三十军团改编为第一集团军,龙云兼集团军总司令,不久辞职,以卢汉为集团军总司令。成立云南军管区,龙云以省主席兼军管区司令。
蒋介石在1940年1月电告卢汉,表示“举凡行政上之国税、省税制度,金融制度,公库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军事之建设整理,人事经理之监督整饬,兵役机构之完备,补充兵额之供应,军需资源之调整,军品内运之保护等等,均盼能依照现行法令办理”。即要求龙云取消云南的各项特殊地方政策,融入中央系统。卢汉在复电蒋时,转达龙之意,表示“各项均属国家要政,自当分别时间、步骤,逐一遵照办理”;但又表示,“欲彻底整理,诸多困难”,如若取消消费税,改征营业税,十不抵一,“不敷之数悉予补助,则困难毫无,消费税立可取消,一切迎刃而解”。“再者,滇省目前应调整之事项,如人事、军事、财政,均有彻底调整之必要,若仅办取消消费税一项,与全局有关窒碍实大,不如趁此将滇省所有国家财政一律交还财部接管,军政费由中央负担,军政人员完全照中央规定办理,似此得一总解决,不特权责分明,即庶政亦易于上轨道。”蒋认为“该省所有人事、军事、财政一律交还中央全盘调整,若能做到实最合理”,但“此项办法自多困难”。此后,龙云提出的要求,有些得以解决,有些悬而不决,而蒋、龙关系却因此而恶化。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龙云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统辖云南军政大权。在昆明成立驻滇干训团,蒋介石兼团长,以龙云、陈诚为副团长,陈诚负实际责任。随之中国军队出师援缅,日军进攻滇西,云南由抗战后方而成为前线,地位日形重要,龙云亦无法再推拒中央军入滇。1941年,昆明防守司令部成立,中央军进驻昆明,蒋介石认为“五年来统一川康滇之计划到此方得实现”。
1943年中国远征军司令部在昆明成立。1943年5月,龙云呈准蒋介石,把滇黔绥靖公署护卫部队7个旅改编为7个师,每师辖3个团:
- 暂编第18师:滇黔绥靖公署护卫第1旅改编为暂编第18师。师长卢浚泉。
- 暂编第19师:师长龙绳武
- 暂编第20师:1940年滇黔绥靖公署护卫第3旅隶属新组建的第一集团军(驻蒙自)第一路军(总指挥卢浚泉)。1943年第3旅改为暂编第20师,师长安纯三(安恩溥的胞弟),副师长钟光汉,参谋长殷开本,由屏边迁驻建水。
- 暂编第21师:滇黔绥靖公署护卫第4旅改编为暂编第21师。师长邱秉常。该师与原182师、184师统编为第六十军。
- 暂编第22师:滇黔绥靖公署护卫第5旅改编为暂编第22师。师长杨炳麟。
- 暂编第23师:滇黔绥靖公署护卫第6旅改编为暂编第23师。旅长龙奎垣是龙云的侄儿,因为犯错才被免职,潘朔端任师长。该师后在越南分编到各师。
- 暂编第24师:师长龙绳祖。
其中暂编第19、第23、第24三个师由龙云直接指挥,余归滇越边区总司令部卢汉指挥。1945年初,滇越边区总司令部改编为第一方面军,卢汉任总司令,下设第一路、第二路。1945年6月以第1路、第2路的暂编第18师、第20师、第22师新组第九十三军,卢浚泉为军长。
1943年-194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委派南方局宣传部长的华岗,到云南与龙云联络,试图争取其支持中共,双方建立了长期的沟通。1943年9月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三次反共高潮”背景下,在重庆召开中国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蒋介石于会中邀集孔祥熙、戴季陶、何应钦、陈诚、白崇禧、龙云等党国大佬“商讨十一中全会关于宣布共党罪行暨本党对共态度之决议草案,该草案内容,系一方面暴露共党种种罪行,一面表示取消第十八集团军番号,并以封锁方法防范共党之叛乱”。蒋征询诸人意见时,戴季陶和王宠惠“均称甚美”,而“龙云似不甚赞同,但不作明白表示”。蒋介石在日记中写:“最近证明,龙云与共匪已沆瀣一气,互相为图,该猡与中央难堪至今已极”“对滇方针亦以忍垢含羞处之,以待其变化也”。龙云本人在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据罗隆基回忆,龙曾指定缪云台为代表,罗代表民盟,加上中共在昆明的地下负责人,组成秘密委员会,讨论团结西南几省实力派反蒋的问题。后因1945年10月蒋介石突然解除其武装被软禁而告终,但为后来龙云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府奠定了基础[5]。1944年2月5日,龙云部冒充土匪,抢劫美国军械一事,美国因此一度不发中国武器;而蒋中正因此在日记内道出“龙云跋扈,尤可忧虑”此类不满之言。
1944年陆军总司令部在昆明成立。龙云兼任副总司令。
1945年3月20日蒋介石到昆明视察,龙云称病不出迎,使蒋“甚觉奇异”。与龙云会见时,龙云非但不谦恭执礼,反而又提出中央军撤出昆明和滇西问题,令蒋痛感“滇龙之轻侮冷酷,实为意料所不及”。蒋在结束此次巡视时写下其感想:[2]“龙云之骄横不道,殊非想像所能及,猡猡之终为猡猡也,夜郎自大乃意中事,无足为奇。彼之行态实已自知其末日将至,横竖总为时代所淘汰,故毫不有所顾虑。据卢汉言,彼故作此态,时时予中央以难堪,无论整编军队或中央政策,彼必持反对,特使外国军官知中央不能统御也。地方以丧失国家威信为得计,盖彼于此时只要中央动摇,抗战失败,使内外交迫,无法维持革命政权时,彼乃可以自保也。”1945年7月19日,蒋介石决定:“滇龙之处置不可再缓,应速决定步骤”。7月21日蒋介石“最近要务,第一为滇事之解决”“对滇龙之不法行动应彻底解决”。事先知晓蒋介石决策的国民党军政官员主要有二人,一是负责军事解决的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一是准备在事成后接掌省政的滇籍国民党中执委、时任行政院县政计划委员会代主委李宗黄。1945年7月27日,蒋特意召见杜聿明,告之为统一云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拟调龙云为军事参议院院长,但龙可能不服从命令,要杜作好军事解决的准备,在调令下达同时,即解除龙的全部武装,并限龙在三日内到重庆。杜得知蒋的决策后,认为龙云在昆明的部队不多,解决并不困难。蒋要杜即刻准备,并问杜离开昆明和到达重庆时有无人知道。杜告无人知道时,蒋才放心,并再三叮嘱杜“要守秘密,要慎重”。蒋介石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4次召见李宗黄,说:“志舟(龙云)行为特殊,连年阻挠抗战,我都念在他的前功,曲予优容。可是长此以往,对他过于纵容,恐怕他自己也很难善始善终。所以现在决定请伯英兄(李宗黄)回滇,接任他的云南省政府主席和省党部主任委员两职,假如志舟能够听命,那就调他到中央来另畀职位,否则就应该予他以相当的制裁。”蒋要求李“严守秘密,积极从事准备”“志舟猜忌成性,他派在此间的耳目很多,伯英兄言语行动必须特别慎密,以策安全”。蒋介石还对滇籍老政客、时任考试院副院长的周钟岳透露了制裁龙云的决策:“滇省为国际交通要道,关系战事甚大,故设警备、防守等司令部,以资防护,而志舟力加反对。吾对志舟,关于地方情形,事事皆可体谅,至国家要政,必须执行,政府纪纲,必须维护,不能因志舟之不愿或反对,而遽予取消。”因云南特别是昆明有美军驻华总部,蒋介石还特意向中国战区美军司令魏德迈通报了“滇龙不法横逆经过实情,彼乃了然,令美军严密防范也”。龙云对即将到来的军事制裁毫无察觉和准备,在日本投降后把滇军完全开到越南受降。
保护西南联大
龙云主政期间予云南境内知识分子批评中央的言论自由,给西南联大提供了相当程度的保护,直到其失势下台,《炎黄春秋》杂志文章《龙云与民主堡垒西南联大》写道:
西南联大所以被称为民主堡垒,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客观有利条件,这就是联大地处云南昆明,而当时云南省主席龙云对爱国民主运动持比较开明的态度,他自己也于1944年秘密加入民主同盟。有人说:如果西南联大在四川或其它蒋介石可以直接控制的地方,西南联大就不可能保持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也不可能成为民主堡垒。这句话是符合实际的。[6]
《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卷,也描写到龙云保护了西南联大的部分教授,“反对国民党独裁的联大教授从地方军阀云南省主席龙云得到支持,他阻碍了中央政府代理人控制大学校园政治思想的措施。”[7],“当1945 年 11 月昆明学生领导反内战示威时,云南的政治气候已在变化;云南省长龙云虽然在战时与中央政府合作,但也保护了学术界。”[8]
兵变解职
日本投降后,根据盟军最高统帅部的指令,越南北纬17度线以北地区由中国军队接收。蒋介石命令由陆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卢汉率部赴越接收。蒋介石要龙绳武的暂19师、龙绳祖的暂24师、潘朔端的暂23师一起调入越南,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只答应暂24师留下,其余2个师与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入越南。留在昆明的部队有中央军嫡系精锐第五军、青年军第207师和机场守备司令部的5个团、宪兵13团等。五华山事件后,暂24师在师长龙绳祖、副师长龙绳文带领下在曲靖自行解散;暂19师、暂23师撤销番号,兵员编入卢汉的其他部队。
1945年10月3日,由于龙云长时间与中国共产党交往密切,同时抗战胜利后云南地位已由过去边境重镇变得无足轻重,促使蒋介石出兵镇压龙云。镇压部队由当时驻昆明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主导。杜聿明还提前向驻昆明美军作了通报,美军下令官兵日夜武装,禁止外出。龙云退据五华山的云南省政府以警卫营兵力军事对峙3天,直至收到在越南的陆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官卢汉拒绝率部反抗而是接受蒋介石的安排接任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才放弃军事对峙。
1945年10月15日,龙云在重庆宣誓就任军事参议院院长。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监誓时致辞:“龙院长在过去八年中,在云南维护后方重要基地,拥护抗战,拥护中央,煞费苦心,其功不可磨灭。今到中央就任军事参议院院长,责任更加重大,希望龙院长努力完成未来使命。”龙云致答词:“龙云向在地方担任工作,此次奉调军事参议院院长,始来中央。顷承主席及监督委员训示各点,自当敬谨接受,努力遵行。还望主席各位僚友,随时予以督促指导,以免陨越,是所至幸。”龙云对来看他的蒋介石说:“我在你的领导下服务很久了,自问对你、对国家、对地方都没有什么对不起的。改组一个地方政府,调换职务,这原是很普通的事情,但是不采用正常方式,而用这种非常手段,未免过分,这样做,恐对国人留下不良影响。”蒋说:“我的指示不是这样的,这是杜聿明搞错了,要处罚!”为了缓和龙云的怨气,并对外有所交代,10月13日蒋介石约杜聿明和关麟征谈话,决定对调两人职务,因为“龙虽自多罪恶,而中央人员不能不有纪纲也”。蒋对杜聿明说:“你解决龙云对国家是立了功,可是得罪了龙云,你应该为国家背过。我表面上先公布将你撤职查办的命令,实际上是调升你到东北去当保安司令长官。”10月16日,杜聿明以“对于昆明防守部队,管束不严,防务处理颇多失当”为由,被予以免职处分,由关麟征接任云南警备总司令。10月17日,杜聿明出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中央日报》社评:“综观这次事件的经过,中央的处置可谓宽大公正,而龙氏的深明大义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钦崇……我们认为中央的调开龙主席,与龙主席的听命调任,都是适合时宜的举动。这表示中央的威信已经能及于全国任何地方,这也表示即令是旧时代的军人现在也已随着时代而进步着。虽然在交接的过程中曾经发生了一点小的不幸插曲,不免令人感觉遗憾万分,但就大局论,总不能不说是可以令人满意。”
据龙云的英文秘书刘宗岳回忆:1945年11月,被软禁在成都的龙云得知卢汉同意将滇军调往东北打内战并准备回云南当省主席后,气得大骂:“忘恩负义,卖主求荣。”在这前后卢汉两次去拜访龙云,而龙云“一见面就是严厉的指责,埋怨卢汉不为他撑腰,有时连骂几个钟头,虽到开饭时间,也不留卢汉吃饭”。[2]
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龙云也跟随政府至南京,并被软禁在中央路156号洋房居住。而后军事参议院取消,龙云被任命为新成立的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48年12月8日,在陈纳德等人帮助下,龙云乘C-47运输机从南京到达广州,并乘船到达香港,结束了三年两个月的软禁生活[9],在香港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9年4月11日,龙云在香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布了给李宗仁、何应钦的信。1949年8月13日,联合起44人在香港发表了《我们对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表示与蒋介石彻底决裂,归向人民。并暗中策动卢汉在云南和平起义,表示“滇事由弟主持,外面接头由兄负责,此前恩怨一笔勾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在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龙云列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1月3日龙云从香港北上,1月18日到达北京居住于东单北总布胡同,朱德当日前来探望。1950年6月28日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3年1月14日,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9月,他出席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期间并发言[10]。1954年9月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12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56年3月任民革中央副主席。1956年出访苏联、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1957年初,在反右运动中,龙云曾在全国人大的云南组会议发言,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第一,苏联是我们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可是,他们太欺负我们的党和国家了,借我们的债,要高利息,要限期归还。第二,云南解放以前,云南的农村已经遭到天灾人祸的破坏,解放后应该让人民休养生息。第三,我们凉山的彝族区域,还处在奴隶社会阶段,社会十分落后。应该循序渐进地把他们带进社会主义社会来。一来就搞阶级斗争,实行土地改革,我觉得为时尚早。”发言后,原滇军旧部属张冲私下对他说:“哎,你发言为什么不事前找我商量一下,你对于当前的形势一点也不明白,现在正在运动开始的时候,怎么可以随便泼冷水呢?”又说:“话说得是对的,可是这些话你只合私下向党中央说,怎么可以在群众中间乱说呢?”卢汉回家后也说:“老主席(龙云)太孟浪,他说的话虽然在情在理,但是在‘反右’的风头上,怎么能说这些话呢?要挨,要挨!”之后龙云被扣上“反党”、“反社会主义”两项罪名,成为“大右派”,也受到昔日的部下、之后的少数民族干部批判,被指为“土皇帝”、“家天下”[11][12]。1957年春被划为“右派”,成为少数民族著名六大右派之首。1958年2月1日中央撤销了龙云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职务。1959年12月复任全国政协常委。1962年4月任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委。
身后
1962年,龙云在北京去世。“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的家被北航红卫兵抄家封门,夫人顾映秋也遭批斗,他在石林上的题字也被刮掉。1980年其右派问题被平反,之后,其在石林上的题字又被放在石林上。
家室
- 四位夫人[13]
- 元配阿夙夫人(1882–1918)昭通黑彝,生有长子龙绳武和三子龙绳曾,一直管理老家的财产。
- 诺妞夫人(1886–1911)凉山黑彝,次子龙绳祖和大女儿纳吉莫阿丽的生母。
- 夫人李培莲(1900–1933)云南宾川人,生有四子龙绳文、五子绳元(早故)、国壁(女)、六子龙绳勲、七子龙绳德。
- 夫人顾映秋(1902–1966)昆明名门世家,无出。
- 后辈
- 长子龙绳武(1906-1995):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因殴打教官被龙云送到法国圣西尔军校骑兵科学习。毕业归国后任云南陆军讲武堂军士大队副大队长、警卫团团附兼第一营营长。1938年与胡淑贞结婚。1940年任昆明行营第2旅少将旅长兼腾龙边区行政监督。1942年5月7日滇西抗战时在腾冲临阵弃城而走,县长邱天培和中央军第六十六军第28师师长刘伯龙等其他军政要员也跟着望风而逃。5月10日,292名日本官兵未费一枪一弹便进占腾冲县城。1943年任暂编第19师师长。1945年五华山事变后,到南京任少将参军。1949年4月升任中将参军。1949年8月抵香港。1949年8月13日,追随龙云等44人在香港联名发表了《我们对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声明。1950年龙绳武被任命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但滞留香港不归。1954年11月携夫人胡淑贞和一男三女抵达台湾任中将参军。其口述回忆录《龙绳武先生访问记录》中对在台湾的生活样描述为:“没做什么事情,基本是闲差,领干薪。”1989年到1990年,台湾历史学者张朋园先后八次采访龙绳武和妻子胡淑贞,龙绳武当时已经双目失明近两年。
- 绳武有三女(宗彦,宗敏,宗慧)一子(宗霖)和俩个孙女一个孙子,今都在美国。
- 次子龙绳祖:就读于于法国圣西尔军校、陆军大学将官班,抗日战争时期任滇黔绥靖公署独立团团长。1943年任暂编24师师长。1946年7月,在曲靖就地解散了全师官兵,自行离职。
- 一子(已故)和一女(龙珠)及三个外孙女,今都在美国。
- 长女莫阿丽
- 子乔玉书(今同儿子在北京),女儿觉博阿华(已故)。一孙女在加拿大定居。
- 三子龙绳曾:就读于于云南陆军军官教导团、陆军大学将官班。
- 有三子一女,1950年他们一起被云南军区昭通地方部队击毙在家(最大的13岁,最小的尚在襁抱中),幸存一子龙保福今同其儿子在美国。
- 四子龙绳文:毕业于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5考入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攻读国际关系学,毕业后从事商业活动,成为了美国华人中有影响力的实业家。尼克松访华时,龙绳文在美国第一次组织了华人访华团前往中国。后出任全美华人协会总干事、后任会长。
- 五子龙绳勋:留学于美国麻省大学,娶妻香港女演员程月如(林黛)
- 有一子龙宗翰在香港。
- 二女儿龙国壁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45年留学于美国宾州女子学院,后与陈策之子陈进求结婚,居美国华盛顿。
- 有两子一女。
- 七子龙绳德毕业于人大贸易系,在中国科学院民族语言研究所工作,后旅居美国。
- 绳德有两女宗泽和宗仪。龙宗泽(Felicity Lung)为美国纽约市地方检察官。
参考文献
- ^ 龙云与云南. 民革中央.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 ^ 2.0 2.1 2.2 2.3 2.4 汪朝光:“蒋介石与1945年昆明事变”,《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3期。
- ^ 卢汉:四万子弟出云南 六十军血战台儿庄. 凤凰网历史频道综合. 2009-11-19 [2011-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 ^ 汪精卫:从“爱国者”到汉奸. 凤凰网历史综合. 2009-12-06 [2011-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 ^ 龙云.
- ^ 黎勤、李凌:龙云与民主堡垒西南联大,炎黄春秋杂志,2005年第4期
- ^ 《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卷,p47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 ^ 《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卷,p47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 ^ 张增智:《虎口脱险-陈纳德航空队运送龙云逃离南京纪实》,《纵横》杂志,1984年第2期
- ^ 张希坡著.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建史.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9: 657. ISBN 978-7-5098-0341-7.
- ^ 龍雲:被打成右派的“雲南王”【5】--文史--人民網. [2018-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 ^ 滇系三巨頭:從蔡鍔到龍雲 終_南方人物周刊_雜誌頻道_新浪網-北美. [2018-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 ^ 龙云后代今安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彝族文化博物馆,2007-12-27.
外部链接
- 南方人物周刊-龙云 最后的“云南王”[永久失效链接]
国民政府
|
---|
|
|
本条目的最初版本来自中文维基百科(链接),主编是Bnu gaoyong、Swace、Darkmoon0715、ASPdotNET Core,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CC BY-SA 3.0)发布,现版本可能与维基百科条目有一些差异。如果您重写或大幅修订这篇条目,请将这个模板移除,换上{{原创条目}}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