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继尧墓
唐继尧墓 | |
---|---|
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 |
所在 | 昆明市五华区 |
分类 |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
时代 | 1931年 |
编号 | 3-3 |
登录 | 1987年 |
唐继尧墓,俗称“唐坟”,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圆通山昆明动物园内,是民国时期云南军阀唐继尧的墓葬。该墓于20世纪30年代建成,60年代曾遭到严重毁坏,1985年修复,1987年被评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唐继尧(1883年8月14日-1927年5月23日),云南会泽县人。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参加重九起义,后参与领导护国运动,先后担任贵州都督、云南都督[1]:716、云南总裁[2]:124。1927年2月6日在龙云、胡若愚等人发动的政变中被迫下野,同年5月23日去世。之后滇军内部开始筹划唐继尧的公葬仪式。但由于内部派系斗争,该仪式直至1927年12月才最终举行。仪式之后,龙云委派张维翰等7人组成营葬事务委员会,负责唐继尧墓修建工作,相关经费则由云南省财政厅筹备,由禁烟公署分期拨付。此后该工程时断时续,从1929年动工,至1933年才最终完工[3][a]。
云南解放后,20世纪50年代初,曾有部门决定平毁唐继尧墓,相关计划在时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张冲和主席陈赓的制止下停止。1961年,部分人打算拆除唐继尧墓修建聂耳音乐厅,遂擅自动工,被时任云南省省长于一川游览中发现后转达至昆明市人民政府和昆明市委,相关拆除工作被叫停,部分损毁得到恢复。1964年,此时该墓附属的石人、石马和石栏杆都已经遭到损毁。同年云南省委发现有人将唐继尧墓的围墙挖开并安放炸药,并立即阻止了相关的破坏行为。1966年后,该墓的地宫被人打开,内部的棺椁被摆放在圆通寺后门的通道上放了几年,墓顶原有的十八星旗半球形和铜铸飞鹰被搬走,其他的墓葬建筑也遭到了严重破坏。1985年,唐继尧墓被重新修复[4]。1987年,唐继尧墓被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716。
结构
唐继尧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圆通山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500平米。墓前建有神道,神道两侧立有石阙、石狮、石标,周围种植有柏树、梅树和竹子。神道末端有石台阶,石台阶后建有上下两层平台,平台四周有石质围栏,围栏后为碑阁,宽17.6米,通告6米,由14根西式石柱支撑。其内有9块黑色石碑,中央为墓碑,上有陈荣昌书丹“会泽唐公蓂赓墓”字样,左右配有陈荣昌所书挽联“功业须当垂永久”“风云常为护储胥”。两侧各4块石碑,自西向东依次为:1916年军务院抚军岑春煊、陆荣廷、龙济光、蔡锷、梁启超、李烈钧、刘显世、陈炳焜等8人签发的军务院抚军长证书;1916年10月9日大总统黎元洪授予“陆军上将唐继尧勋位”的命令;1917年9月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唐继尧为元帅的证书;非常国会写给唐继尧的《致唐元帅词》;1918年5月20日,非常国会正副议长授予唐继尧“政务院总裁”的证书;1924年10月11日孙中山发给唐继尧的《致唐副元帅电》;1931年12月前任代理云南省长周钟岳撰写的《会泽唐公蓂赓墓表》上、下两块。碑阁后为墓穴,墓为圆球形封土堆,直径约22米,高约6米,上方原有十八星旗半球形和铜铸飞鹰。半球形上原写有“亚细亚”三字,现已无存,铜铸飞鹰则被安置在他处。[1]:716[2]: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