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雁宾
李雁宾(1888年-1950年1月18日)云南省永善县桧溪人,民主革命家,民国军事将领。[1][2]
生平
1908年20岁时,李雁宾毕业于云南优级师范学堂,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因成绩优异而同朱德、卢焘等人被选入特别班,在校期间还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李雁宾自讲武堂毕业,被分配到陆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蔡锷任协统)七十三标任见习官。武昌起义爆发后,昆明爆发重九起义,李雁宾参加起义,并被升为连长。[1][2]
后来,唐继尧为扩大反对袁世凯的力量,派李雁宾、胡瑛、吴传声等人携带武器弹药赴贵州王文华部协助训连新军。王文华任团长,李雁宾任团副、团参谋长。1915年,唐继尧嘱咐李雁宾在贵州抓紧训练新军,联络各种反袁力量,调查各方面虚实,作好迎击北洋军的准备。1915年冬,袁世凯称帝,李雁宾迅速返回云南。1915年12月21日召开了准备起义的第四次军事会议,12月23日召开第五次军事会议。会后,蔡锷、唐继尧、戴戡、李雁宾等39人歃血为盟,为反袁而宣誓。1915年12月25日,云南宣布独立,发动护国战争。1916年1月27日,贵州宣布独立。李雁宾在策动云贵联合反袁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起义之后,李雁宾应戴戡之邀赴川南参加綦江战役,暂任右翼军总司令部副官长,后任前敌指军官,和团长熊其勋一起指挥战斗。1916年2月24日,护国军兵分三路进攻綦江,同北洋军战斗1个月,歼敌数千。护国战争结束后,黔军第一团扩编为陆军第一师,李雁宾出任该师参谋长兼第一旅旅长。[1][2]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开始护法战争。同年8月,王文华就任黔军总司令,任命李雁宾为黔军参谋长兼第一纵队司令,率黔军入四川进攻重庆北洋军长江上游总司令吴光新部。吴光新败退撤离重庆。黔军于12月2日占领重庆。此后,李雁宾率部继续向北进攻,先后占领了隆昌、内江、资中、简阳等地。[1][2]
1918年,李雁宾回到贵阳,任贵州警察厅厅长。1921年,王文华遇刺身亡,贵州政局陷入混乱,李雁宾辞职回到云南。在云南,唐继尧任命其担任云南讲武堂将校队总队附(唐继尧任总队长),后来又任云南驻沪代表。此后,唐继尧任命其担任总参谋长,授陆军中将。由于云南政局混乱,不断发生内讧,李雁宾遂辞职并隐居昆明,脱离政界。[1][2]
龙云任云南省主席后,曾任命李雁宾为云南造纸厂厂长、云南省政府总参议等职务。护国运动后,龙云多次任命李雁宾为其代表,在广东、广西、云南、西康间往返,同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刘湘、刘文辉等联系,共同商议联合反蒋事宜。1938年,四川、云南、西康三省秘密签订协议,决定一致抗战、联合反蒋。龙云又派李雁宾赴雅安,同刘文辉进行具体协商并达成协议,政治上由刘文辉同中国共产党联系,军事上由龙云主要负责。滇康双方共同投资创办“正成商行”,以开展经济合作,李雁宾出任该商行的董事长。[2]
抗日战争时期,在昆明的学生运动中,李雁宾支持民主,多次向龙云进言。1947年昆明学生举行反美运动,遭到政府镇压,李雁宾、白小松、徐嘉瑞等名人联合上书云南省主席卢汉,声援学生。[1][2]
1949年,中共滇桂黔边区纵队(简称“边纵”)副司令朱家璧致信李雁宾,请其多做上层工作,并请其四子李师纲为边纵提供军事情报,李雁宾均答应。1949年5月至9月,国军第26军进攻滇东南边纵时,李师纲接连向边纵提供第26军的情报,由李雁宾转交朱家璧。卢汉云南起义之前,李雁宾在家中养病,但仍同白小松商议支持新政权的计划。云南起义之后,李雁宾、白小松发动地方名人筹组拥护人民政府的“拥政会”,李雁宾任会长。当时,李雁宾因病重住院,朱家璧在抵达昆明后的第三天即到医院探视李雁宾。[1][2]
1950年1月18日,李雁宾因心脏病在昆明逝世。享年63岁。[1][2]
参考文献
本条目的最初版本来自中文维基百科(链接),主编是Sgsg,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CC BY-SA 3.0)发布,现版本可能与维基百科条目有一些差异。如果您重写或大幅修订这篇条目,请将这个模板移除,换上{{原创条目}}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