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庆来
熊庆来 | |
---|---|
出生 | 云南省广西直隶州弥勒县息宰村 | 1893年10月20日
逝世 | 1969年2月3日 北京市 | (75岁)
教育程度 | 云南高等学堂 巴黎大学 蒙彼利埃大学 马赛大学 法国国家科学院 |
知名于 | 熊氏无穷数 |
配偶 | 姜菊缘 |
儿女 | 熊秉明 |
父母 | 熊国栋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数学 |
机构 | 国立东南大学 清华学校 云南大学 中国科学院 |
论文 | 《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 |
博士生 | 杨乐 张广厚 |
其他著名学生 | 赵忠尧 钱三强 赵九章 |
施影响于 | 严济慈 陈省身 华罗庚 |
熊庆来(1893年10月20日-1969年2月3日),字迪之,云南弥勒人,数学家,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并被誉为“中国数学界的伯乐”。
生平
1907年考入云南方言学堂(同年学校改名云南高等学堂)。1913年赴欧洲留学,曾就读于巴黎大学、蒙彼利埃大学、马赛大学等校,取得高等普通数学、高等数学分析、力学、天文学、普通物理学证书,并获蒙彼利埃大学理科硕士学位。
1921年初,离欧返回昆明,任云南甲种工业学校及云南路政学校教员。
1921年秋,国立东南大学(后更名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成立算学系,熊受郭秉文之邀聘担任教授兼系主任。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高等数学系,以往中国大学数学系的水平相当于当时欧美国家中学数学的程度,在此五年间自编讲义,计有《平面三角》、《球面三角》、《方程式论》、《微积分》、《解析函数》、《微分几何》、《力学》、《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高等算学分析》等十余种大学教材,这是第一次用中文写成的近代数学教科书。期间和何鲁、胡刚复资助学生严济慈到巴黎攻读博士,由于严济慈在数学、物理等方面的杰出表现,法国从此开始承认中国大学的文凭。
1926年,转到清华学校(1928年改名清华大学)任教,担任算学系教授兼主任。1929年主持成立清华大学算学研究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近代数学研究机构。次年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陈省身便在这一年入读。1931年推荐中学数学教员华罗庚担任助理员,对华罗庚一生影响甚远。
1932年,代表中国赴瑞士苏黎世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是中国数学家第一次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后在巴黎从事研究工作,1934年以《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论文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该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
1934年,从巴黎返回国内后继续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教授兼系主任。
1937年,应云南省主席龙云之邀,担任云南大学校长至1949年。其间该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惨淡经营获得重大发展,成为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5年国民党六大召开前夕,列入朱家骅与陈立夫联名向蒋介石推荐的98名“最优秀教授党员”之一。[1]1947年他在原籍云南省弥勒县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1949年6月,前往法国。同年9月,熊庆来随梅贻琦团长赴巴黎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次大会,会议结束后暂留巴黎作研究工作。1951年其患中风,右手瘫痪,遂练习用左手写字,并继续在法国从事数学研究工作至1957年。
1957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进行研究,杨乐、张广厚即是这一时期的学生。
在“文革”期间被迫害,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帽子,被打成“熊(熊庆来)华(华罗庚)黑线”。1969年2月3日深夜,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2]
1978年,被列入第一批平反昭雪的名单,获得平反,灵灰被放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3]
纪念
熊庆来故居
云南大学至公堂东侧保存有熊庆来故居。始建于1937年,占地面积308平方米,两层小楼,一楼接待来访宾客,二楼为卧室和办公室。目前开放公众参观。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本条目的最初版本来自中文维基百科(链接),主编是Flsxx、Donniedong、Nuwiking、Machucha、Zhenqinli、Allenkong11、Xixshnsh,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CC BY-SA 3.0)发布,现版本可能与维基百科条目有一些差异。如果您重写或大幅修订这篇条目,请将这个模板移除,换上{{原创条目}}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