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川縣

出自云南百科
於 2022年11月6日 (日) 15:31 由 Kcx36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自然地理:​ // Edit via Wikiplus
賓川縣
Jinye Road in Binchuan County, Yunnan, China.jpg
Huaqiao community, Daying, Binchuan, Yunnan, China.jpg
雞足山金頂寺日出2.jpg
Dayindian Reservoir in Binchuan.jpg
縣城金葉路、大營鎮華僑社區
雞足山金頂寺的日出、大銀甸水庫
賓川縣位置圖.jpg
賓川縣在雲南省的位置
坐標: 25°49′35″N 100°34′42″E
隸屬行政區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區劃代碼53 29 24
建置時間1913年
政府駐地金牛鎮
鄉級行政區數10
 • 鎮數8
 • 鄉數2
縣委書記嚴啟紅[1]
縣長高雲磊[2]
總面積2562.67平方千米
海拔1410米
氣候類型亞熱帶低緯高原山地季風氣候
年平均氣溫18.3 ℃
年降水量559.4毫米
年日照時數2719小時
人口(2020)
 • 總人口34.13萬人
民族比例漢族75.39%
白族14.26%
彝族7.13%
GDP(2021)161.19億元人民幣
郵政編碼671600
電話區號+86 (0)872
車牌首號雲L
毗鄰東:楚雄州大姚縣
南:祥雲縣
西:大理市
北:鶴慶縣麗江市永勝縣
網站賓川縣人民政府
氣候數據:[3][4],經濟數據:[4]

賓川縣白語大理方言:Bifgef,白語劍川方言:Binlbel)是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東部下屬的一個縣,位於雲南省西部,金沙江南岸乾熱河谷地區。東接大姚縣,北交永勝縣鶴慶縣,西達大理市,南接祥雲縣。總面積2562.67平方公里,2020年總人口(常住人口)為341,319人。縣政府駐地金牛鎮距州府大理市68公里,距昆明市394公里。

賓川縣光熱充足,盛產柑橘、臍橙,有「橘果之鄉」的美譽。境內的雞足山是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歷史

「賓川」一名系由「賓居」-「賓居川」-「賓川」演變而來。「賓居」一名最早見於唐代的《蠻書》。戰國時期,賓川屬於滇國葉榆地,西漢屬益州郡,東漢屬永昌郡,蜀漢屬雲南郡,西晉、北周和隋朝時期屬雲南郡雲平縣。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設姚州郡督府,賓川屬姚州地。後磨些蠻(今納西族)遷入,在今賓居建越析詔。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越析詔被南詔吞併,磨些蠻北歸,賓川為蒙氏太和楚場地。大理國時期屬於河東賧。元代賓川屬大理總管府,為太和、趙州、雲南三縣地。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割太和縣(今大理市)九里(糧里)、趙州(今大理市鳳儀鎮)一里、雲南縣(今祥雲縣)二里,於賓居川置賓川州(今州城鎮),築大羅衛城,設知州和大羅衛指揮使司。清代沿襲明制。民國二年(1913年),改賓川州為賓川縣。[5]1958年,賓川、祥雲、彌渡三縣合併為祥雲縣(大縣)。1961年恢復賓川縣建制。[6]

20世紀六七十年代,賓川縣為安置歸僑、難僑,建立彩鳳華僑農場太和華僑農場賓居華僑農場3個華僑農場,先後安置了主要來自印尼、緬甸和越南,以及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柬埔寨共7個國家的歸僑、難僑8,000餘人。[7]2009年3月,3個華僑農場在農場改革中改制為華僑管理區;2010年12月全部撤銷,改為華僑社區,併入附近鄉鎮。

自然地理

賓川地處雲嶺東緣,金沙江南岸,雲貴高原西南部。境內主要山脈、坎子、河流多呈南北走向。地勢東西高,中部低。最高點位於西北部木香坪頂峰,海拔3,320米;最低為魚泡江匯入金沙江處,海拔1,104米,縣域平均海拔2,196.3米,縣行政辦公區所在地海拔1,410米[8]。境內主要河流有納溪河平川河清水河朵背箐河4條水系,均屬金沙江流域。

賓川縣屬於亞熱帶低緯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全年光照充足,熱量豐富,乾旱少雨,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8.3℃,極端最低溫-6.4℃(1982年12月27日),極端最高溫38.2℃(1977年6月18日)。年平均無霜期29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719小時。年平均降雨量559.4毫米,為雲南省年降水量最低的地方,最多年(1983年)795.6毫米,最少年(1982年)304.4毫米。[3][6]

賓川縣氣象數據(1981-201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C) 26.8 29.4 33.0 35.4 37.6 37.2 37.5 34.5 35.0 32.4 29.4 27.7 37.6
平均高溫(°C) 20.9 22.9 26.0 28.8 30.4 30.6 29.3 29.0 28.2 26.6 23.4 20.9 26.4
日均氣溫(°C) 10.5 13.0 16.5 20.2 23.3 24.6 23.9 23.1 21.8 19.3 14.3 10.5 18.4
平均低溫(°C) 1.3 3.7 7.4 11.7 16.3 19.4 19.6 18.8 17.2 13.6 7.0 2.0 11.5
歷史最低溫(°C) −4.4 −3.0 −0.6 3.1 8.1 11.3 14.9 12.2 7.4 5.6 −0.3 −6.4 −6.4
平均降水量(mm) 3.3 4.8 6.4 9.7 41.3 83.0 140.1 118.2 89.8 50.1 14.4 2.7 563.8
平均相對濕度(%) 56 51 47 47 53 64 73 77 75 70 67 64 62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9]

行政區劃

賓川縣下轄8個鎮、2個民族鄉[10]

金牛鎮賓居鎮州城鎮大營鎮雞足山鎮力角鎮平川鎮喬甸鎮鍾英傈僳族彝族鄉拉烏彝族鄉

截至2020年末,全縣共有79個村民委員會、1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825個自然村、1,284個村(居)民小組[8]

賓川縣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注 1] 區劃名稱 面積
(平方公里)
人口
(2020年普查)
下轄地區數量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社區 村委會 自然村 村(居)民小組
532924100 金牛鎮 272.97 119,780 7 11 109 275 政通路1號 671600
532924101 賓居鎮 158.23 32,318 2 6 60 122 賓居街41號 671607
532924102 州城鎮 200.6 41,620 1 8 64 189 州城南門街11號附1號 671605
532924104 雞足山鎮 315.77 27,946 9 65 110 沙址街1號 671602
532924105 力角鎮 193 30,122 8 92 108 力角街28號 671601
532924107 喬甸鎮 196.5 19,789 6 65 79 楊保街156號 671603
532924108 大營鎮 302.54 24,167 1 4 49 82 大營街1號 671607
532924109 平川鎮 485.24 28,202 14 167 182 平川街89號 671611
532924200 鍾英傈僳族彝族鄉 292 8,264 6 80 69 皮廠街1號 671611
532924202 拉烏彝族鄉 231.32 9,111 7 47 68 碧雞街7號 671608
[11] [12] [13] [8] [3] [14]

人口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賓川縣總人口(常住人口)共有101,789戶、341,319人,城鎮人口105,589人(占30.94%),鄉村人口235,730人(占69.06%)[13]。2020年末統計,賓川縣戶籍人口共有368,856人[8]

2020年人口普查中,賓川縣共有男性175,381人、女性165,938人,性別比為105.69。60歲以上人口共55,512人,占總人口的16.26%;65歲及以上的老齡人口共39,964人,占總人口的11.70%,按國際通行的標準界定[注 2],賓川縣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賓川縣15歲以上的文盲有12,113人,占15歲以上人口的4.33%,大學專科學歷及以上人口有25,328人,占15歲以上人口的9.06%[13]

民族

賓川縣境內有漢族白族彝族傈僳族回族苗族拉祜族7個世居民族,共37種少數民族成分[8]。全縣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區和半山區[16]

賓川縣民族構成(2020年)[8]
民族 漢族 白族 彝族 傈僳族 回族 苗族 拉祜族 其他民族(31種)
人口 278,067 52,592 26,295 7,368 870 793 301 3,205
占總人口比例 75.39% 14.26% 7.13% 2.00% 0.24% 0.21% 0.08% 0.87%
占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57.53% 28.76% 8.06% 0.95% 0.87% 0.33% 3.51%

經濟

賓川縣地理位置優越,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素有「天然溫室」、「熱區寶地」之稱,適宜於各種糧經作物的生長,可一年三熟或兩年七熟。賓川是雲南省商品糧、優質煙、香葉油、柑桔(賓川柑橘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生產基地縣,農產品外貿出口額位居大理州前列,水果產量位居雲南省第2位、大理州第1位,相繼榮獲「中國柑桔之鄉」、「中國葡萄之鄉」等稱號。[17]

此外,能源、礦產、旅遊業也是賓川的支柱產業。

注釋

  1. ^ 民政部系統與國家統計局系統的區劃代碼不同,本表所列為民政部公布的行政區劃代碼,各條目中使用的是國家統計局的統計用區劃代碼。
  2. ^ 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7%或者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0%。[15]

參考文獻

  1. ^ 中共宾川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 賓川縣人民政府. 2022-04-06 [2022-08-17]. 
  2. ^ 领导之窗-高云磊. 賓川縣人民政府. [2022-08-17]. 
  3. ^ 3.0 3.1 3.2 段麗元 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云南省卷.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6: 2380–2396. ISBN 978-7-5087-5306-5. 
  4. ^ 4.0 4.1 宾川概况. 賓川縣人民政府. 2022-07-29 [2022-08-17]. 
  5. ^ 历史建制与沿革. 中國賓川. [2013-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中國大陸)). 
  6. ^ 6.0 6.1 賓川縣誌編纂委員會. 《宾川县志》 (M) 1.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7. ISBN 978-7-222-01910-2. 
  7. ^ 雲南省賓川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 宾川县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7: 821. ISBN 7-222-01910-3. 
  8. ^ 8.0 8.1 8.2 8.3 8.4 8.5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大理州年鉴·2021.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21: 50. ISBN 978-7-5367-8809-1. 
  9. ^ 中国地面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81-2010年). 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 2012-08-16. 
  10. ^ 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2. 
  11.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 2019.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9: 377. ISBN 978-7-5087-6161-9. 
  12. ^ 賓川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宾川年鉴·2021.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21: 342–381. ISBN 978-7-5367-8804-6. 
  13. ^ 13.0 13.1 13.2 賓川縣統計局. 宾川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賓川縣人民政府. 2021-07-16 [2022-08-05]. 
  14. ^ 宾川县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 賓川縣人民政府. [2022-08-05]. (各鄉鎮政府信息公開中有寫明郵政編碼)
  15. ^ 蔡鑫.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与影响. 中國經貿導刊. 2009, (23): 31-32. 
  16. ^ 人口民族. 中國賓川. [2013-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中國大陸)). 
  17. ^ 宾川县热区资源优势. 中國賓川. 2011-07-25 [2013-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24)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

Wikipedia-logo-v2-zh-hans.svg
本條目的最初版本來自中文維基百科(連結),主編是Tsiaojian leeZhangmoon618YhzzKcx36,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發布,現版本可能與維基百科條目有一些差異。如果您重寫或大幅修訂這篇條目,請將這個模板移除,換上{{原創條目}}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