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彝族自治县
峨山彝族自治县 | |
---|---|
自治县 | |
峨山民族团结广场 | |
峨山彝族自治县在云南省的位置 | |
坐标: 24°10′23″N 102°24′15″E | |
隶属行政区 | 云南省玉溪市 |
区划代码 | 53 04 26 |
建置时间 | 1951年5月12日 |
政府驻地 | 双江街道 |
乡级行政区数 | 8 |
• 街道数 | 2 |
• 镇数 | 3 |
• 乡数 | 3 |
总面积 | 1,932平方千米 |
气候类型 |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
年平均气温 | 16.3 ℃ |
年降水量 | 946.3毫米 |
年日照时数 | 2286.9小时 |
人口(2020) | |
• 总人口 | 143,903 |
• 人口密度 | 74.5人/平方公里 |
方言 | 云南话 彝语南部方言峨山土语 |
GDP(2021) | 131.78亿元人民币 |
• 人均 | 92,026元人民币 |
邮政编码 | 653200 |
电话区号 | +86 (0)877 |
车牌首号 | 云F |
网站 | 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
峨山彝族自治县,旧称嶍峨(汉语拼音:xí 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玉溪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成立于1951年5月12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峨山县东连玉溪市红塔区和通海县,南接红河州石屏县,西南毗连新平县,西北与楚雄州双柏县隔绿汁江相望,北连易门县和昆明市晋宁县。县境东部狭长,西部较宽,总面积1972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县总人口为162831人。政府驻地双江街道。
历史
南诏末年(880年)在此设嶍峨部,因县城东北面有嶍山、峨山两山而得名。大理国时期嶍峨部隶属于秀山郡。元代宪宗六年(1256年)置嶍峨千户。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嶍峨州。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降为嶍峨县。[1]民国18年(1929年)时任云南省民政厅厅长的峨山人徐为光认为“嶍峨”与“习恶”谐音,殊不雅训,根据乡绅要求,签呈省政府将“嶍峨”改为“峨山”。省政府于同年10月8日115次会议决议呈经中央核准,于民国19年(1930年)1月1日始更名为峨山县。[2] 1951年5月12日成立峨山民族自治县。1956年改称峨山彝族自治县。
地理
峨山县地处哀牢山脉以东,滇东高原以西的高原地带,山地辽阔,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县平均海拔1691米,最高点为北部甸中镇镜湖行政村的火石山,海拔2583.7米,最低点在西部绿汁江边的丫勒河谷,海拔820米。境内河流分属红河和珠江两大水系。珠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猊江及其支流练江、绿冲河等,红河水系主要有化念河、绿汁江等。[1]
县境东部的双江、小街等地,位于曲江断裂带上,地壳运动剧烈,地震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和铁。峨山彝族自治县化石资源丰富,是两种峨山龙的发现地。
气候
峨山县气象数据(1981-201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C) | 24.0 | 27.3 | 29.2 | 31.6 | 32.6 | 31.4 | 31.4 | 31.6 | 31.1 | 29.2 | 26.0 | 23.9 | 32.6 |
平均高温(°C) | 17.7 | 20.0 | 23.3 | 26.2 | 26.5 | 26.6 | 26.3 | 26.6 | 25.3 | 23.0 | 19.9 | 17.2 | 23.2 |
日均气温(°C) | 9.1 | 10.8 | 14.0 | 17.6 | 20.2 | 21.5 | 21.2 | 20.7 | 19.5 | 17.1 | 12.9 | 9.4 | 16.2 |
平均低温(°C) | 2.9 | 3.6 | 6.5 | 10.4 | 15.0 | 17.7 | 17.9 | 17.2 | 15.9 | 13.5 | 8.5 | 4.4 | 11.1 |
历史最低温(°C) | −2.5 | −2.0 | −2.6 | 3.1 | 5.5 | 10.9 | 13.0 | 11.2 | 6.6 | 4.8 | −1.6 | −4.5 | −4.5 |
平均降水量(mm) | 16.8 | 20.5 | 22.6 | 43.1 | 95.2 | 138.6 | 178.2 | 163.4 | 99.2 | 81.3 | 49.7 | 16.8 | 925.4 |
平均相对湿度(%) | 78 | 73 | 68 | 67 | 72 | 80 | 85 | 85 | 83 | 83 | 82 | 82 | 78 |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
行政区划
峨山彝族自治县下辖2个街道、3个镇、3个乡[3]:
双江街道、小街街道、甸中镇、化念镇、塔甸镇、岔河乡、大龙潭乡和富良棚乡。
人口民族
根据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县总人口为162831人。全县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为:
地区 | 常住人口数(人) |
---|---|
双江 | 56532 |
小街 | 26945 |
甸中 | 18358 |
化念 | 11538 |
塔甸 | 14992 |
岔河 | 10606 |
大龙潭 | 13148 |
富良棚 | 10712 |
在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为83927人,占51.54%;女性为78904人,占48.46%。0~14岁人口为30235人,占18.57%;15~59岁人口为111354人,占68.38%;60岁及以上人口为21242人,占13.0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805 人,占9.09%。文盲率为4.44%。城镇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35.0%。
在全县人口中彝族人口87294人,占总人口的53.61%;其次是汉族55925人,占总人口的34.35%。其他主要少数民族及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为:哈尼族,7.40%;傣族,0.22%;回族,3.61%;白族,0.12%;苗族,0.16%;蒙古族,0.19%;拉祜族,0.03%。[4]
经济
2011年全年峨山县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37.9219亿元,三次产业所占GDP比重分别为16.3:47.4:36.3。[5]
交通
- 213国道过境。
参考文献
- ^ 1.0 1.1 峨山彝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 《峨山彝族自治县志》 (M) 1. 北京: 中华书局. 2001. ISBN 978-7-101-02920-8.
- ^ 峨山的由来. 峨山网. 2006-08-09 [2012-08-26] (中文(中国大陆)).[永久失效链接]
- ^ 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2.
- ^ 2010年峨山彝族自治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峨山网. 2011-06-13 [201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 峨山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峨山网. 2012-03-15 [201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
Template:峨山彝族自治县行政区划 Template:玉溪市行政区划
|